適用於胃病病情逐漸穩定、食欲較好的病人。早餐可吃牛奶、豆腐、白米粥、蒸雞蛋、鹹麵包、蛋糕。午、晚餐可吃魚丸菜汁細切麵、蝦仁菜汁薄麵片、牛奶粥、肉泥粥、蛋花粥、燴魚丸、芙蓉雞片等。2次加餐內容可與流質相同。禁吃大塊肉類及粗纖維蔬菜。
4.胃病軟食
適用於各種胃病病情穩定後,逐漸康複的中老年人。主食可吃軟米飯、麵包、發糕、饅頭幹,也可吃麵條、麵片等。副食則需燒爛、製軟,可吃燴肉丸、肉末豆腐、芙蓉裏脊、清蒸魚、炒碎青菜葉、燒冬瓜、燴豆腐丁、汆丸子、西紅柿炒雞蛋等。每日5餐,3次正餐,2次加餐。
五、肝炎病人的飲食
1.肝炎病人飲食治療
對減輕肝髒負擔,促進肝髒組織細胞再生,調節免疫功能,緩解某些症狀,促進肝功能恢複都有良好的作用。
2.肝炎病人所需熱量
適當的熱量對肝髒組織細胞的再生和恢複功能有利,它既可節省蛋白質消耗,保證修複損壞的肝細胞,又能保證肝髒活動有充足的熱量。但熱量過高容易引起肥胖,是肝炎並發脂肪肝的主要原因。因此每天攝入熱量以1800~2000千卡為宜,還可根據體重及有無發燒情況做適當調整。
3.肝炎病人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肝細胞再生所需的主要原料。患肝炎時,蛋白質消化吸收障礙,分解代謝增加,蛋白質丟失較多,因此每天應從食物中供給充足的營養價值較高的優質蛋白質,如瘦肉、奶類,蛋類、魚類及豆類等。每日每千克體重攝入蛋白質1.5~2.0克,如合並腹水、血氨不高,每千克體重可增加2~3克。
4.肝炎病人可食適量脂肪
適量的脂肪可以增加食物的美味,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脂肪酸有利於肝髒新生組織的生長。因此,不宜過分限製,可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對脂肪供給做適當調整,每日膳食中脂肪以40~50克為宜,烹調用油20克左右。
5.肝炎病人不能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
肝髒是合成並貯存糖元的場所。病人攝入適當的碳水化合物,對維持肝髒功能,促進肝細胞的修複和再生是有益的;但又要防止攝入過多,影響食欲,脂肪貯存加速,使病人體重增加,對病情恢複不利。碳水化合物應占總熱量的65%~70%,每天可吃糧食250~300克,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六、肝硬化病人的飲食
肝硬化的發生主要是病毒性肝炎、營養不良、酒精中毒、腸道感染、化學毒素等損害肝髒所致。肝硬化患者多數有營養不良史,主要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及抗脂肪肝因子的缺乏。同時,肝硬化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營養治療、補充營養素對促進肝細胞再生、促使肝功能的恢複有重要意義。
1.供給充足的蛋白質
主要供給含必需氨基酸、生理價值高的動物性蛋白質,如乳類、蛋類、魚類、瘦肉、禽類等,每千克體重每日供給1.5~2克。蛋白質中的含硫氨基酸可促進肝細胞內酶的合成,其中甲硫氨酸在體內可合成膽堿,能防止脂肪酸在肝細胞內浸潤和蓄積,是很重要的抗脂肪肝因素。如血漿蛋白過低,出現腹水和水腫時,更應補充蛋白質,以提高血漿蛋白含量。所以應供給高蛋白質以保護肝細胞,並促進肝細胞再生和恢複。但是,如血氨增高,出現肝功能衰竭時,則應減少蛋白質的供給量。
2.高熱能
充足的熱能可以節約蛋白質的消耗。可給肝硬化病人每日供給熱量2500~2800千卡。
3.高碳水化合物
肝髒應貯存充分的糖原,如肝糖原缺乏,肝細胞對毒素的解毒作用就會減弱,從而易使肝細胞損傷、發生壞死而加重肝硬化。所以每日碳水化合物可供給350~500克,除每日3餐外,應加食蜂蜜、糖果、甜果汁、果醬等。
4.供給豐富的維生素
尤其是B族維生素(B(1下標)、B(2下標)、B(6下標)、B(12下標)、葉酸等),因為這類維生素有抗脂肪肝及防止各種因素對肝髒的損傷作用。應多吃穀類、瘦肉、肝類、豆類。維生素C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和肝糖原合成,增加肝髒解毒功能,應多吃含維生素C豐富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如柑橘類、鮮棗、柿子椒等。
5.脂肪供給量要比正常人低
因肝硬化時膽汁合成及分泌減少,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均受到妨礙,並且過多的脂肪在肝內沉積,影響肝糖原的合成,使肝功能減退。每日脂肪攝入量以40~50克為宜。
6.限製食鹽
有腹水及水腫時,應限製鈉鹽的攝入量,每日限用食鹽2克或用無鹽飲食。
7.嚴禁飲酒,少吃刺激性食物
並應少吃辣椒、胡椒、芥末、生蔥、大蒜等刺激性食品,以減輕肝髒的負擔。
8.禁吃粗糙和過硬的食品
以免引起曲張的食道靜脈破裂而發生大出血。
9.選用易消化的食品
患者消化能力較正常人差,應盡量選用容易消化的食品,食物烹調應細軟,烹調時應多用汆、熬、拌、煮、白切、清蒸等方法。不吃煎、炸食物。每日可進食5~6餐,每餐數量不宜過多,以免出現腹脹或上腹不適症狀。
10.介紹幾種傳統醫學飲食治療肝硬化腹水的偏方
(1)赤小豆鯉魚湯
赤小豆:性味甘平,功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鯉魚:性味甘平,功能利尿消腫、通乳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