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腦出血
腦出血主要表現為突然出現頭痛、嘔吐和昏迷;當腦出血發生在左側腦半球,可出現失語;當出血發生在右側腦半球可有偏癱及偏盲。
(1)治療措施。腦出血是一種危重急症,需立即送醫院搶救。在沒有送醫院之前,可做如下處理:
①絕對臥床,盡量減少搬動病人。
②室內光線宜暗,減少探視和室內噪聲。
③當出現發熱,尤其是高熱時,用冰敷頭部局部降溫。降低腦代謝率,減少耗氧量。
④當病人煩躁不安時可給予小劑量鎮靜藥,如安定或利眠寧等。
⑤記錄水電解質出入量,有條件的可鼻飼給予營養流食。控製水的入量。
⑥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呼吸,根據血壓情況,給予適當降血壓的藥,如利血平等。
⑦在醫務人員指導下,可以應用藥物止血,抗感染,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等治療。
(2)預防措施
①控製血壓:首先要消除腦出血的病因。有人對高血壓病人隨訪1~5年,統計其中未經治療高血壓而發生腦出血者比經治療控製高血壓而發生腦出血者高出10倍。由此可見,預防腦出血必須有效地控製高血壓。
②控製情緒:千萬不要極度憤怒,保持樂觀、豁達和歡快,堅持保健體操活動。
③忌酒戒煙:連續吸2支煙,將使收縮壓和舒張壓較吸前增高10毫米汞柱,使血壓升高。
④控製腹壓:患有高血壓病者切勿過度用力解大便。大便秘結,可先服緩瀉藥。每天早上吃一點蜂蜜和多食含纖維多的蔬菜,均利於潤便。
5.蛛網膜下腔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表現的主要特點是劇烈頭痛、頻繁嘔吐、可有昏迷。
(1)治療方法。本病屬急危重症,應即送醫院搶救,在沒有送醫院前,可做下列處理:
①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安靜,防止搬動和震動。
②控製腦水腫,降低顱內壓,降低過高的血壓和頭部降溫,控製繼發感染,止血等和腦出血基本相同。
③劇烈頭痛是因血液在蛛網膜下腔引起的刺激所致,可用適量的止痛藥。
④躁動不安時,可給予安定或異丙嗪、利眠寧等鎮靜藥,盡量避免使用抑製呼吸中樞的藥物。
⑤經腦血管造影證實為單發先天性動脈瘤或動脈畸形,醫院可以手術,但一般在蛛網膜下腔出血發病後3天之內或3周之後進行。
(2)預防措施。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常見原因是先天性動脈瘤和血管畸形。因此,當檢查發現有動脈瘤和血管畸形時,應由醫院盡早做手術。動脈硬化也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一個原因,積極實施腦出血的預防措施對預防蛛網膜下腔出血也有作用。
6.短暫性腦缺血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表現為突然發生眩暈頭昏,偶有嘔吐,可持續數分鍾或數小時,不超過24小時,即症狀消失不留後遺症。因此,當出現上述症狀後,可做對症處理,但事後應去醫院檢查,明確診斷。
(1)治療原則
①根據全麵檢查所見的病因和誘發因素進行針對性的病因治療。
②在治療過程中病情沒有緩解或終止,而考慮微栓為主要誘發因素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采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抗凝治療。
(2)預防措施
①消除病因,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和高血壓病。
②注意防止可能引起血壓驟降的情況,如避免服用降壓藥過量、嚴重腹瀉、感染發燒等。
③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有25%~40%在5年內將發生完全性腦梗塞。因此,對一旦發生短暫性腦缺血的病人,要進一步檢查,積極治療,警惕腦梗塞的發生。
④經常多飲水,最好每晚睡前飲水約500毫升。
7.腦梗塞
腦梗塞包含腦血栓和腦栓塞,從病理上看腦血栓的形成是由於微小栓塞而逐漸形成的,故統稱腦梗塞。臨床主要表現為輕度頭痛,80%病人清醒,有偏癱,病變在左大腦半球可出現失語。
(1)治療措施
①急性期要完全臥床,保持安靜。
②起病24小時後,即使病人昏迷,也應盡早開始肢體被動活動,定期翻身。
③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炎和泌尿道感染的發生。
④在醫生指導下,可服用活血化淤、增強血流的中西藥,也可酌情選用脫水劑,以控製腦水腫。
⑤加強營養,有條件的可以在病後2~3天,給予鼻飼,補充高營養流食。
(2)預防措施
①積極治療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患動脈粥樣硬化病人應食低脂肪飲食,多食蔬菜、水果,多飲水。
②積極治療和預防高血壓病、高血脂症、糖尿病。
③中年肥胖者要定期檢查血液流變學,對血黏度高的人應給予阿司匹林等藥物,降低血黏度。
④注意防止發生血壓驟降情況。對忠有動脈硬化的病人,應及時避免和糾正可能誘發血流變慢、血黏度增高的各種因素。
二十七、中老年人用藥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