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家庭護理技術(3)(3 / 3)

滴藥3~5滴於耳道後壁。

用手輕拉病人耳廓或用手掌輕壓病人耳屏,使藥液進入耳的深部。

囑病人保持原位5~10分鍾。

2.注意事項:

藥液的溫度不宜過低,需將藥液滴入外耳道後壁。

順位排痰法

順位排痰法是將肺髒或支氣管內病灶處於上方位置,借重力作用,使支氣管內痰液流經大氣管而咯出。此法適用於患有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症等病人。

1.操作要領:

根據病變位置確定病人體位,如病變在上葉,可取座位;病變在下葉靠後時,可取頭低腳高位,將床腳抬高30~50厘米。

位置安排好後,可讓病人作深呼吸及咳嗽,並幫助拍背,以促使痰液流出。

每天早飯前及晚間睡眠前進行1次,每次約10~15分鍾。

2.注意事項:

體質十分虛弱、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或大咯血患者慎用。

不宜在飯後施行。

如痰液黏稠不易排出,要用蒸汽吸入,每日2~3次,並用祛痰劑,使痰轉變稀薄,便於排出。

預防褥瘡法

人體的皮膚、皮下組織如長時間受壓,可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良,皮膚發紅、潰瘍,以致壞死,對病人的威脅較大。褥瘡常見於年老、體弱、長期臥床、癱瘓以及不能自動翻身的病人。仰臥的病人常在肩胛下、背部、枕部、尾骨處、足跟及肘部等處發生褥瘡;側臥的病人常在肩膀、髖骨,膝、踝、肘的外側及耳輪部發生褥瘡。

1.操作要領:

(1)勤翻身。一般白天為每2小時1次,夜晚為3~4小時1次。

(2)勤擦洗。每天至少兩次用溫熱水擦洗皮膚,尤其是受壓部位,並塗擦油類以保護皮膚,必要時可灑滑石粉以保持皮膚光滑。夏季出汗多時可增加擦洗次數。

(3)勤按摩。主要是針對受壓及骨突出部位進行按摩。可用手掌輕輕按揉2~3分鍾,再用50%酒精(可用60。白酒兌水代替)或紅花酒(中藥紅花浸泡於酒中)按摩。按摩時將酒劑少量倒人手掌中,擦揉受壓部位,在骨突出部做環狀按摩運動,用力要均勻、輕柔、至酒精全部揮發變幹為止。

(4)勤換洗。要常給病人更換衣服,尤其是內衣。病人若有大小便失禁、嘔吐或出汗,應及時擦洗幹淨,保持幹燥,更換衣服、被單。

(5)勤整理。經常保持床單平整無皺褶和幹燥,每次翻身後要清掃床上碎屑。

(6)勤檢查。每天早晚各1次檢查病人皮膚,尤其是骨突和受壓部位有無皮膚發紅的早期褥瘡症狀。

長期臥床、手術時間過長及顯著消瘦的病人,肢體接觸處及其他骨骼隆起易受壓處,應墊以海綿墊或棉圈、軟枕、氣圈等,以免受壓。

水腫和肥胖病人不宜用氣圈,但可用軟墊在骨突出部側墊起。

2.注意事項:

翻身時要做到均勻、輕巧、平穩,應將病人身體抬起再挪動位置,不可硬拉以防擦傷皮膚。

不給病人使用掉磁的便盆,以免劃傷皮膚。

對容易發生褥瘡的病人,不可讓他過久地坐在便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