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基本知識
病情觀察法
觀察病情的目的在於能及時發現、妥善處理,使病人轉危為安。病人的意識、心跳、呼吸、瞳孔等往往是觀察的重要項目。
1.觀察內容及方法:
用眼觀察:查看病人是否有出血、外傷等症狀,心髒是否仍在跳動,用言語試探病人是否仍有清醒的意識,病人的皮膚是否有蒼白或青紫。用手觸摸:用手觸摸病人應了解他的脈搏的快慢、體溫的高低、呼吸的快慢以及產生疼痛的部位。
用耳朵接近病人胸部聽診:聽診的內容包括呼吸和心跳等。
檢查瞳孔:借助手電光照射,注意觀察兩側瞳孔是否一樣大、一樣圓,對於手電光的照射是否反應靈敏、遲鈍或消失。正常瞳孔值徑約2.5~3.5毫米,瞳孔直徑超過5毫米或小於1.5毫米均為異常,常是病情危重的征兆。
2.注意事項:
觀察時要沉著冷靜,檢查是否有呈現各種危及生命的症狀出現,例如大量出血;是否有呼吸、意識、重傷、服毒或中毒症狀出現,把握好準確的情況,以備醫治。
不要隨便移動病人或隨意獨自處理,應盡可能找一個協助者幫忙,同時盡可能迅速地采取適宜的應急治療。
護送危急病人的方法
1.護送方法:
快送病人,就近治療:時間就是生命,必須爭分奪秒,盡快使病人得到救治。對於大咯血、嘔血、外傷出血、中風、急性心肌梗死等病人,應盡可能就近治療,及早找當地醫生或送附近醫院搶救。不要舍近求遠,否則可因路途過遠貽誤病情。
保持平衡:近距離時,可用擔架或躺椅運送病人。較遠距離用三輪車,遠距離可用救護車或其他汽車。在求快的同時還應“穩”,使路途中的顛簸降到最低程度;在上下樓梯,爬坡時都應盡可能保持平衡。
妥善安排病人的體位:對於大量咯血、嘔血、昏迷並伴有頻繁嘔吐者,應把病人的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阻塞氣管導致窒息。
心髒衰竭病人應采取頭高腳低位,以減少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減輕心髒負擔,改善因心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呼吸困難。
中風病人可采取頭高腳低臥位,盡量減少震動,搬運動作要輕。
咯血病人應向已知患病的一側臥,這樣可以壓迫患側肺髒,使其呼吸運動減輕,減少出血。
外傷出血的病人,應將出血部位置於心髒水平以上;局部包紮止血後,頭麵部出血者如無休克應采取座位,有休克者則應采取頭低腳高位,以保證腦等重要髒器的血液供應。
對腰部外傷懷疑有腰椎骨折者,應用硬板運送,以免骨折端壓迫脊髓而引起截癱。四肢骨折者,在運送前應進行固定,避免骨折肢體移位,損傷血管、神經。
保持冷靜,忙而不亂:在進行一般急救後,如病人急需送醫院作進一步治療,要注意帶上病人的有關就診資料,如門診病曆、心電圖、化驗單、x光片等。如屬服毒或懷疑服毒時,還應帶上有參考價值的標本,如藥物、藥瓶等,以便為醫生提供線索及早采用相應的救護措施。
2.注意事項:
不要拖住病人哭喊,搖動病人身體:對於大咯血,嘔血病人,可因搖動而造成血不能及時吐出,引起呼吸道阻塞,發生窒息;對於腦外傷或中風病人,過多的搖動可加劇顱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往往神誌清醒,如果哭喊搖動,可使病人精神緊張,血壓升高,增大心梗範圍。
注意觀察病情,妥善處理緊急情況:運送途中應經常測脈搏、呼吸,如發現病人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進行心前區叩擊術、人工呼吸和胸外心髒按壓術。發現病人窒息時,應立即將病人俯臥,輕拍背部,幫助排出阻塞氣管的血塊、嘔吐物、痰液;也可采取頭低腳高位,以利於清除氣管內阻塞物。
怎樣叫救護車
當你遇到急病或重傷病人時,你除了在現場做簡單的應急處理,還應盡快地與衛生院、醫院或急救站取得聯係,而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電話呼救,叫救護車。
1.呼救內容:
鎮靜地、確切地告訴對方“何人”、“何事”、“何地”、“怎樣發生”等主要事項。
講清所在地的主要標誌,具體街道。
病人的情況、病態及狀況。
詢問對方在救護人員到來之前應采取何種措施。
2.注意事項:
應與急救站或最近的醫院取得聯係。
急救電話應記準並貼在顯眼的地方。
聯係時一定要聽清對方的答複。
宜讓一人在現場附近的胡同口或路旁等候來人、來車,以免救護車因尋找病人而耽誤時間。
在報告時不要加入太多自己的預想或意見,而應該簡明扼要地告知對方主要事項。
聯係完畢後,還應繼續進行緊急處置,仔細觀察病人病情;並為病人人院做好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
搬運病人的方法
搬運轉送病人時,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因地製宜,選擇合適的搬運方法、搬運工具。在抱扶病人時,救護者的動作要輕巧、敏捷、一致。整個過程應快而穩,避免因搬運而加重病人的病情。
1.擔架搬運法:
擔架的種類:擔架的種類很多,除製式普通擔架外,在救護現場,救護者可根據現場條件臨時製作簡易擔架,如被服擔架、繩絡擔架、門板擔架以及椅式擔架。
搬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