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家庭急救知識(1)(3 / 3)

1.口對口人工呼吸:

應用指征:適用於在沒有任何醫療設備的情況下,緊急搶救呼吸暫停的病人,尤其是對新生兒窒息的搶救效果最佳。

操作方法:立即使病人仰臥,鬆解衣扣,清除口腔內痰液、嘔吐物、血塊等,保持呼吸道通暢。然後一隻手把病人的下頜托起,使其頭部盡量後仰,另一手捏住病人的兩側鼻孔,防止漏氣,並用托下頜的手將病人口唇撐開,救護者深吸一口氣,對準病人口用力吹入,同時觀察病人胸部是否有起伏。吹氣後應立即離開病人的口,同時鬆開捏鼻孔的手指,以使吹入肺內的氣體自然排出。照此反複進行,成人每分鍾14~16次,兒童每分鍾18~24次,嬰兒每分鍾30~40次。吹氣力量大小要適中,不要過猛、過大,以防吹破肺泡,也不要過小,以免氣體供應不足,達不到急救目的。

2.口對鼻人工呼吸法:

應用指征:病人牙關緊閉的情況下,在不能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時,可用之。

操作方法:吹氣方法與口對口人工呼吸基本相同,隻是把用手捏鼻改為捏病人的口唇,對準鼻孔吹氣,但吹氣力量應稍大,吹的時間要稍長。

3.用手人工呼吸法:

俯臥壓背人工呼吸法:病人俯臥,一隻手臂向前伸直,另一隻手臂彎曲枕在頭下,麵部偏向一側。救護者麵朝病人頭部,跨騎在病人的大腿兩側,兩手平放在其背後下部肋骨上,大拇指向內靠近脊柱附近,其餘四指分開,向外橫貼在背後,兩臂伸直。救護者俯身向前,依靠體重和臂力,慢慢地向下推壓,然後再把身體豎起來,放鬆兩手,這樣有規律地一壓一放。每分鍾16~20次。注意壓力不可過大,以免肋骨骨折。

仰臥壓胸人工呼吸法:先讓病人仰臥,兩臂平放在身旁,鬆解腰帶和衣扣。背部加一個墊,使胸部略隆起。病人頭側向一邊。救護者兩腿分開,騎跨在病人的大腿外側,麵向病人頭部,兩手呈扇形張開,放在病人胸部兩乳下,兩臂伸直,依靠體重和臂力向上向內推壓病人的胸部,使其胸腔縮小,迫使肺內氣體排出。然後迅速放鬆兩手,使胸部自然擴張,以便外界氣體進入肺門,如此反複操作,成人每分鍾16~20次。

心前叩擊術

心前叩擊術是指救護者用拳捶擊病人胸部,使心髒複跳,但是,嚴格地說,它不起人工心跳的作用,而隻僅僅是刺激心髒而已。

1.適用指征:

心前叩擊術僅能用於心跳剛剛停止30秒鍾以內的病人。

2.操作方法:

確定病人的左側乳頭和胸正中間的部位,用手握拳,在距離胸壁上方20~30厘米的高處,連續叩擊2~3次,並檢查脈搏和心跳,如恢複則表示心前叩擊術成功,否則應放棄此法,改用胸外心髒擠壓術。

胸外心髒擠壓術

胸外心髒擠壓術是就地搶救心跳停止病人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具有方法簡單、效果確切的特點,很適合家庭搶救時應用。

1.成人胸外心髒擠壓術:

病人仰臥於硬板床上或地上,在胸部正中間摸到一塊狹長的骨頭即胸骨。救護者雙手掌根部重疊放在病人胸骨的中、下1/3交界處,兩肘伸直,用衝擊性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壓,使胸骨下陷3-4厘米,然後放鬆,使胸骨複位,但手掌根部不離開胸壁皮膚。如此一壓一鬆,反複有節律地進行,每分鍾約70次。

2.嬰兒胸外心髒擠壓術:

救護者將食指和中指頭放於胸骨下段偏上進行擠壓,每分鍾有節奏地向下擠壓120次左右。也可用拇指頭擠壓,另四指並攏放於嬰兒背部。擠壓時胸骨下陷深度1.5~2厘米。

3.學齡前兒童胸外心髒擠壓術:

救護者用一手掌根部壓住病兒胸骨下段,肘關節伸直,有節奏地向下擠壓。胸骨下陷深度2~4厘米。每分鍾100次左右。

4.注意事項;

擠壓,應有節奏、有衝擊力,對準脊柱方向進行。

擠壓時切忌動作粗暴或用力過大,以免造成肋骨骨折甚至肝脾破裂。

按壓後,若觸到股動脈或頸動脈搏動,說明擠壓有效。應同時做人工呼吸。

有嚴重胸部外傷的病人不宜采用此法。

急病與傷害

中暑

中暑是較長時間在高溫或烈日爆曬的環境下生活或工作所導致的急性疾病。它包括三種疾病:熱射病、日射病和熱痙攣,嚴重者可致中暑衰竭。

1.疾病特點:

中暑先兆:病人有全身乏力、大量出汗、口渴、頭暈、胸悶、心慌、眼花、惡心、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高。

熱射病、日射病和熱痙攣的特點:三病除有先兆症狀外,還分別有如下特點(見表2-1):

表2-1日射病、熱射病和熱痙攣的特點

日射病熱射病熱痙攣原因烈日曝曬高溫環境下出汗過多高溫悶熱臉色發紅發青皮膚發熱幹燥潮濕體溫>40℃>40℃比正常稍高脈搏強大強大弱快肌肉痙攣無無有

2.識別方法:

與腦血管疾病相區別:腦血管疾病多見於老年人,病人昏迷或神誌不清在先,發熱在後,並多伴有高血壓和半身不遂或肢體麻痹等病史及體征。

與中毒型細菌性痢疾相區別:病人體質虛弱,有劇烈的腹瀉,大便鏡檢有白細胞和膿球,大便培養可有痢疾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