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關於輻射的基本知識(1)(3 / 3)

它對人體生理的影響已有許多報告公之於世,特別是電磁輻射(EMR),已經成為現代人類病變的最新威脅。在有電流通過的地方,高壓電線下、電台、雷達站等均有極高的輻射,據國外研究報告指出:

突波(脈動波)及不均勻的電光電焊均會產生突波(脈動波)及不均勻的電磁輻射波,這就是長期遭受電磁輻射的女性電腦操作員懷孕時發生意外流產及電焊工性功能異常比比皆是的原因。

另外,再解釋一下太陽輻射、地麵輻射、電離輻射、大氣輻射等有關概念。

太陽輻射是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的電磁波和粒子流,太陽輻射通過大氣,一部分到達地麵,稱為直接太陽輻射;另一部分被大氣的分子及大氣中的微塵、水汽等吸收、散射和反射。被散射的太陽輻射一部分返回宇宙空間,另一部分到達地麵,到達地麵的這部分稱為散射太陽輻射。‘到達地麵的散射太陽輻射和直接太陽輻射之和稱為總輻射。

太陽輻射是地球表層能量的主要來源。

地球表麵在吸收太陽輻射的同時,又將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以輻射的方式傳送給大氣。地球表麵這種以其本身的熱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輻射的方式,稱為地麵輻射。地麵的輻射能力,主要決定於地麵本身的溫度。由於輻射能力隨輻射體溫度的增高而增強,所以,白天,地麵溫度較高,地麵輻射較強;夜間,地麵溫度較低,地麵輻射較弱。

電離輻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總稱,其種類很多,高速帶電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質子,不帶電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線、γ射線。

大氣吸收地麵長波輻射的同時,又以輻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

大氣這種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稱為大氣輻射。由於大氣本身的溫度較低,放射的輻射能的波長較長,故也稱為大氣長波輻射。

(第三節)輻射危害的分類

(1)核輻射危害。如鈷-60、γ射線、X射線等。隨著核能和核技術在工農業生產、醫療衛生、科學研究和國防中的大量應用,受照射的人員越來越多,輻射的危害已不容忽視。長期受核輻射照射,會使人體產生不適,嚴重的可造成人體器官和係統的損傷,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各種腫瘤、眼底病變、生殖係統疾病、早衰等。

(2)宇宙輻射危害。宇宙輻射強度隨海拔及緯度增高而增加。現代噴氣式客機在10~20km飛行高度上,宇宙輻射的強度是海平麵的近百倍,長期遭受宇宙輻射照射,一些反映輻射損傷的指標(如體內淋巴細胞微核率)發生變化,表明健康已受到影響。

(3)電磁輻射危害。電磁汙染已被公認為排在大氣汙染、水質汙染、噪聲汙染之後的第四大公害。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將電磁輻射列人必須控製的主要汙染物之一。電磁輻射既包括電視台、變電站、電磁波發射塔等運行時產生的高強度電磁波,也包括計算機、電視機、手機、微波爐等使用時產生的電磁輻射。這些電磁輻射充斥空間,無色無味無形,可以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的輻射劑量的環境中,細胞就會被大麵積殺傷或殺死。

(第四節)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電腦和家用電器的低頻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傷害;傷害作用對不同人群有差異,婦女、少年兒童、老年體弱者為敏感人群,特別對胎兒損害更大;受害程度與接受輻射的積累劑量有關;低頻電磁輻射的非熱效應和刺激為主要作用;對人體的神經係統功能、免疫係統功能、循環係統功能和生命發育功能等產生影響;對於分子生物及過程、細胞生物學過程和生物化學過程尚待深人研究,進一步探明和揭示其作用機理。

2000年111月22曰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全國科學大會最新統計顯示,全國每年出生的2000多萬新生兒中,有近120萬為缺陷兒。專家指出,導致嬰兒缺陷的因素中,電磁輻射的危害是最大的。

電磁輻射是造成孕婦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

產生輻射的電器功率越大,孕婦接觸電器的時間越長,接觸的距離越近,胎兒受到的傷害越嚴重。據世界衛生組織以及美國、加拿大、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和我國的研究機構證實,電磁輻射對胎兒的傷害分為隱性與顯性兩種:隱性傷害表現為新生兒器官受到影響,神經係統受到影響,智商降低等;顯性傷害表現為非正常性流產,唇齶裂(俗稱兔唇)等。

目前,電磁輻射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但尚未有一項防護標準是為胎兒製定的。因此,婦產科專家提醒廣大孕婦注意:應遠離產生輻射的電器,若經常接觸輻射電器,請務必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第五節)輻射的散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