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家庭的壓力矛盾嗎
壓力,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負擔,現代的中年雙職工夫婦更是必須承受比上一代人還要大的壓力,他們往往感到工作、家庭難以兩全。下麵這對夫婦的抱怨,就道出了許多雙職工夫婦的共同心理感受:“我擁有非常好的工作,穩定的婚姻,孩子也很棒”,妻子說,“但我覺得我們的家庭生活老是亂哄哄的。由於實在大忙,任何約好的事,哪怕是外出吃一頓飯這樣的小事,也可能會因為臨時變故而告吹。”
“我們力圖不讓生活的壓力影響我們的關係”,丈夫說,“但是我不可能在事業成功的同時又成為好父親、好丈夫。說實話,生活中的壓力有時真的大得令我們承受不住。”
這樣的抱怨在谘詢機構可以說“屢聽不鮮”。美國紐約市的一個谘詢機構負責人作過統計,“有些雙職工夫婦每天隻談15分鍾,交談的主題也大多有關家務事和孩子。他們由於精疲力竭,已經不再有興趣談論令他們感到快活的事情了”。由於難以承受的壓力,許多中年雙職工夫婦之間的關係產生了問題。性生活的減少是最初的信號,接踵而來的是其他一些症狀:易怒、急躁、缺乏幽默、失眠、酗酒、濫用藥物,以及一種對生活沒有興趣的感覺。
那麼這些身處重壓下的夫婦們應該怎麼做呢?下麵聽聽國外專家的建議,也許能有些啟示。
1.列出問題。“許多人自詡他們知道夫妻之間的問題在哪裏”,艾爾肯說,“但實際上他們並不一定知道。”
在這種情況下,專家建議您最好花上半小時列出您所煩惱的事,然後把這些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您可以改變的,另一部分是您不可能改變的。比如,如果您不喜歡別人打電話來打擾您的休息,就可以裝一個電話錄音裝置來打發他們,而對於那些您不能改變的事,您則要記住《聖經》裏的一句話:上帝讓我擁有接受的從容、改變的勇氣和知道吾能吾不能的智慧。
2.重新預算。“您究竟需要多少錢?”這是“壓力問題”專家紐約州立大學心理學副教授查德·弗裏德曼提出的問題,“或許你們並無必要整日工作掙錢養家,盡管這樣你們會少買一輛新車或少度幾個奢侈的假期,但如果能使你們的心理減輕一點壓力,又何樂而不為呢?”
那些兩個人都必須工作才能維持生活的夫婦們又該怎麼辦呢?“記帳或許是個好辦法”,專家們建議。凱倫是密歇根一家私立學校的遊泳教練,她負責家裏的財政支出,她的丈夫老是擔心家裏入不敷出,為此在外麵兼了兩份職,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後來,凱倫用小本子仔細記錄下了每個月的開支情況,從住房到食品,甚至到禮品的花費。“這樣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知道錢是怎樣花掉的”,她說,“由此我們可以更好地量入為出,再也不覺得賺錢是一種壓力了。”
3.分清輕重緩急。假如您和朋友約好出去看電影,但您妻子卻要您待在家裏照顧孩子,原因是她突然受到邀請去參加一個工作晚餐會。您覺得哪項活動更重要呢?“任何計劃的變更對我們來說都是不愉快的”,弗裏德曼說,“但如果夫妻雙方能就活動的重要性達成共識,這種變動就不會成為心理壓力的根源。問題往往出在不解釋理由的突然變更上。”比如夫妻一方對另一方說:“我今晚臨時有事,你別出去了,在家裏照顧孩子。”試想,這種不說明理由的命令式口吻,誰能接受呢?
一般來說,事業總是重要的,但更為重要的是在對方處於困難時給予幫助。“夫妻關係的重要作用在於相互支持”,德克薩斯大學醫療中心的心理學家與行為科學教授戴維·以肯斯說,“如果您妻子打電話說有要緊事,那麼不論您在幹什麼,都應該讓助手馬上把電話接過來,而不要讓秘書跟她說‘有事晚上回家談’。”
4.重新評估您的責任。重新審視一下您的工作、家庭和社會工作,您是否能放棄一些不重要的事務呢?
您可以讓同事代您完成一部分報告,可以讓孩子與鄰居的孩子合乘一輛車,然後與他們的父母一起輪流送他們上學,您甚至可以辭掉幾個並無多大意義的委員會主席職務。
此外,在分配家務時應力求公平。最好先列一張家務明細單,然後討論出一個夫妻雙方都認為比較公平的分配方案。“家庭中的時間對於雙職工夫婦是非常寶貴的,要努力避免讓自己陷入‘家務苦役的泥沼’”,弗裏德曼建議說,“如果家庭經濟狀況允許,可以考慮雇些幫手,比如雇鍾點工幫您打掃屋子。”
5.騰出時間多多親近。雙職工夫婦把自己太多的精力花在了工作上,以致很少能給對方時間。我們為什麼不把精力充沛的時刻與對方分享呢?
如果晚上感到精疲力盡,那就在中午一塊兒出去吃頓飯;查閱劇院的演出目錄,買上兩張票去聽聽音樂也是不錯的主意;要能一起外出度假就更好了。此外,要讓運動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兩人在一起散散步,或者打打網球,去舞蹈訓練班學學跳舞。運動不僅可以改變身體狀況,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心境,減輕心理壓力。
6.給對方一個驚喜。結婚之後,夫妻生活往往會陷入周而複始的老一套中,雙方都沒有興趣再改變什麼。“我經常問他(她)們”,艾爾肯說,“您能不能馬上做一些令您妻子(丈夫)感到驚訝但同時又能十分取悅於她(他)的事情呢?如果他們回答說‘行’,我就鼓勵他(她)們立即去幹。”美好的驚喜往往是向夫妻和諧邁出的第一步。
更年期心理保健
分散對更年期不適的注意力
更年期婦女最大的心理改變是易急躁、發脾氣,或是焦慮與抑鬱等,要想使更年期婦女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必須做心理保健。還需注意以下幾點:①講出你感到焦慮的事,不要悶在心裏,或者以工作為寄托分散注意力。②進行體育鍛煉,消耗體力,將聚焦在體內的焦慮能量釋放出來,緩解心理壓力。③與人爭得麵紅耳赤,異常激動時,可暫時讓步,或從爭執現場退出。④若感到工作負擔太重,疲於奔命,就重新進行合理安排,利用娛樂來調解緊張的情緒。⑤不要過於苛求他人,避免緊張的人際關係。⑥培養廣泛的興趣,它不僅能給人創造通往成功的多種途徑,又是排解憂傷情緒的好辦法。⑦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不想入非非,這樣會減少個人無謂的憂慮和煩惱。⑧保持身體健康和外貌的整潔。
保持樂觀情緒
進入更年期的婦女,生理上的變化是必然的,所有組織器官,包括大腦在內,從形態到功能逐漸發生衰退,表現出人體各種功能對內外環境適應能力下降,往往是不順心的事多於愉快的事。此時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樂觀的情緒。①養成樂觀性格。培養自己成為一個樂觀、風趣、詼諧、幽默、性格開朗的人。處世待人要心胸開闊,寬厚為懷。做任何事情要拿得起,放得下。②培養廣泛興趣。這樣可從自己取得的成績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引以為樂。使你的生活時時處處充滿樂趣,得到滿足。
③學會轉移矛盾。當傷心、焦慮、生氣時,應設法消除和緩和,變不利為有利。看戲劇、聽音樂、賞花、訪友、結伴郊遊等,有利於保持精神愉快。④主動與人交往。在交往中,人們可以相互交換觀點與想法,尤其是有不愉快之事時,講出來既解除了內心的憋悶,又能得到朋友的幫助,安慰和理解,心情會好得多。
克服回歸心理
回歸心理是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如常常誇耀自己過去的光榮曆史和業績。要克服回歸心理,保持平衡心態,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對自己不苛求。②對他人期望不能太高。③必要時要屈服。一個做大事的人,處事要從大處著眼,心胸開闊,小事上不必過分堅持,以減少自己的煩惱。④為別人做些事。幫助別人不單使自己忘卻煩惱,而且還可能確定自己存在的價值,更可獲得珍貴的友誼。
家庭和睦,社會關心
中年人是家庭的支柱,上有老人需照顧,下有子女要撫養,一天繁忙的工作之餘,回到和睦溫暖的家庭環境中,可減輕一天的疲勞,獲得良好的休息,因而有益於健康。首先家庭要有一個和睦的氣氛,家庭成員要互敬互愛。其次丈夫對進入更年期的妻子,應給予理解和體諒,鼓勵和勸慰,幫助她消除疑慮。子女要定期回家與父母團聚,使他們減少孤獨感。作為更年期婦女也要克製自己,不要過於要求一切都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也要尊重子女的權益和自尊心。周圍同事對處於更年期的婦女要給予幫助、理解、關懷,使她們感到社會上還需要他們,自己的存在仍有人生價值。千萬不能對進入更年期的婦女的某些奇異行為進行嘲笑或挖苦,更不能歧視她們。
動機明確的社交和擇友
人生至樂是朋友,人們都希望自己有更多的知心朋友,獲得更多的友誼,然而“人”字容易寫,做人處世卻最難。難在何處?難就難在與人怎樣交往和相處,這是一個我們整天都遇到而又不容易把握的複雜的問題。
不消說,一個人年齡越大,走過的地方、任過的職務越多,相識的人理該增多了。可是相識的人並不就是朋友。我們與許多人相識,動機很明確,或是為了事業關係,或是偶然的機緣——如在別人請客同席吃過飯之類,見麵時點頭或握手,有時走訪和通信,口頭上彼此稱“朋友”,筆頭上有時候稱“仁兄”,諸如此類,其實隻是社交上的客套,和“頓首”、“有拜”同為儀式的虛偽。這種人與人的交際可以說是社交,與真心朋友的友誼相差似乎甚遠。即使成了朋友關係,其親疏程度也分為不同的層次:知心朋友,彼此心心相印,完全信賴;親密朋友,彼此間極其親密,連個人問題也可交談;好朋友,彼此相處很融洽,但不覺得有特別深的感情;熟人,彼此間相互認識而已。一般朋友關係的發展,是從單純的熟人、好朋友,向親密朋友、知心朋友發展,但要達到知心朋友是比較困難的。
與少年和青年相比,中年人的舊知己越來越少,又不易交到真正的新朋友,這使他們常常感到苦惱和寂寞。究其原因,一方麵由於中年人經過歲月的磨礪變得世故而深沉,人情練達,互相之間誰也不能披肝露膽,掏出性靈深處那片純真。相反,青年人就不如此,他們往往友好相處,相互交談,互相信賴,彼此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袒露給對方,這種心靈的交流極易引起情感的共鳴,使雙方產生知己感。另一方麵,中年人若在友誼上發生不和,那一痕跡便終生拂拭不去,很難互相諒解,回到友好的感情氛圍之中。而青少年則不一樣,因關係發生危機吵架時好像其仇不共戴天,轉眼又可破涕為笑,言歸於好。另外,人到中年,多忙於事業與家庭之間的操勞,加上有些朋友天各一方,舊時相交的那份深厚感情也隻好深藏於心底,無暇去顧及了。
不過,中年人有時候也是可以交到知心朋友的,隻不過與青年人友誼的支點相比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著名作家蘇雪林就有這樣一段描述:中年人可以交到極知心的朋友,這時候將嬉笑放浪的無聊,化作有益學問的切磋,酒肉征逐的浪費,變為嚴肅事業的互助。一位學問見識都比您廣的朋友,不但能促進您學業上的進步,更能給您以人格上的潛移默化。開頭時,你倆的意見,一個站在南極的冰峰,一個居於北極的雪嶺,後來慢慢接近了,慢慢同化了。你們辯論時也許還免不了幾場激烈的爭執,然而到頭來,還不是九九歸元,折中於同一個論點。每當久別相逢之際,夜雨西窗,烹茶剪燭,舉凡讀書的樂趣,藝術的欣賞,變幻莫測的仕途經曆,生命旅途的甘酸苦辣,都化作娓娓清談,相互勘查,互相印證,結果往往是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這體現了中年人擇友、交友的明確動機。
說到此,還得再提一下少年時的舊友。人生中最真誠的朋友,恐怕要算“總角之交”和“竹馬之交”了。
在小學和中學時代,容易結成真正的友誼,那時彼此尚未感到生活的壓迫,入世未深,打算計較的念頭較少,朋友的結成,全由於興趣相近或性情適合,差不多可以說是“無所為”的,性質比較純粹,並且友誼也較持久。這些朋友本來就不多,有些住在遠地,連相會的機會也不可多得。到中年以後,平日各人所走的方向不同,思想趣味、境遇也都不免各異,大家晤談現在,常會遇到說不出的隔膜情形,但如話舊,則各人都有另一番不同的感受,“舊遊如夢”,把過去少年時代重提,順應了談話的進行,同時也勾起雙方對往事的回憶,仿佛又回到少年時代,這其中的快樂是獨自無法體會的。之所以人到中年仍舊情難忘,友誼難舍,想其原因就在於此吧。
“秋天”裏的婚姻家庭
美滿的婚姻,和諧的家庭,是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基礎,也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年婚姻關係經曆了青年燕爾新婚的狂熱時期之後,開始進入中年初期情感生活的持續調適期,中期家庭空巢期,以及後期夫妻相互眷戀的深層期。
中年初期,隨著家庭的建立,夫妻雙方需要有一個相互適應的過程。雙方都有自己的事業和工作,同時又要照顧好自己的家庭,這就需要相互配合協調。在這個時期內,男女雙方的優缺點暴露出來,都在給對方重新評價。家庭生活的平淡與戀愛時期的浪漫形成鮮明的對照,男女雙方都在給對方進行結婚前後的對比,必然發現了對方的許多“缺點”,而往往忽略了“優點”。這就勢必造成心理上的失望和不滿意。一般說來,夫妻雙方的性格、興趣、愛好與生活習慣不會完全相同,這就需要雙方在心理上容納對方,試圖改變對方是不明智的。
夫妻都要考慮到對方的心理需要,既要做到互敬、互愛、互相體諒和謙讓,又要尋找共同的興趣和愛好,創造家庭的溫馨與樂趣,使家庭日趨鞏固。在此時期內,若男女雙方處理不好生活瑣事,相互之間不能適應,往往造成不良心理,甚至分道揚鑣。國內外資料表明,這一時期的離婚率是最高的。
夫妻關係不睦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夫妻事無巨細,整天見麵就吵,一天不吵他們便感到不舒服,事實上爭吵已成為他們婚姻生活的組成部分。他們可能為誰該倒洗腳水吵得麵紅耳赤,怒目相向,如有他人勸阻不僅於事無益,還常把怒氣灑向他人,協力予以攻擊。有的夫婦恰好相反,無論遇到什麼事都不爭不吵,彼此客客氣氣,實際上貌合神離,同床異夢,互存戒心,雖然性接觸依然繼續,但思想上已無坦誠的交流。
有的夫婦,婚姻關係隻是一紙結婚證,分居兩處,互不來往,互不理睬。有的夫婦,關係冷淡,吃飯各出各的錢,各有各的“小金庫”,各有各的性夥伴。不協調的夫妻關係的共同點是缺乏愛情和共同的誌趣,思想格格不入,情感交流不暢,價值觀念和人生哲學存在明顯的認識差距,而且他們之間很少有心情舒暢、靈肉交融的性生活。
就婚姻觀來看,絕大多數婚姻關係的不睦要追溯到年輕時雙方或一方的戀愛動機。除源於功利主義的策略必然孕育夫妻關係的冷漠外,以性魅力或肉欲為基礎的婚姻多在早年就植入了中年夫妻失和的禍根,因為這類夫妻多為對方的以肉體美或性魅力為標誌的性感所傾倒,一旦邂逅相遇,往往一見鍾情,三言兩語便海誓山盟定終身,至於雙方的個性、氣質、情趣、價值觀、人生哲學是否一致,都極少慮及。進入中年後,由於歲月的磨蝕,人老珠黃容顏改,性的魅力便日漸消逝,此時夫妻關係不睦便越演越烈。因為中年夫妻在感情上要求更趨於誌趣的投合、個性的相容、心靈的融合、生活目標的一致等等,所以中年夫妻在適應階段應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學會適應對方、容納對方、相互體諒、豁達大度、善於克製。
人到45歲左右,就進入了中年中期。此時期的中年人,機體的生理機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如女性月經逐漸停止,出現了更年期的一係列表現,失去了生育能力,子女長大成人離家工作或建立了新的家庭,原來熱鬧的家庭變得孤寂。由於這些變化,她們感到人生的短暫,往往會表現出對子女的無限眷戀,和無所作為的情緒,容易出現煩躁不安,情緒變化較大。男性則不同,雖然體力有所下降,但他們在事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表現得更加老練和成熟,對事業的追求更加努力,希望利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爭取更大的成就。這一時期的中年男性往往充滿自信心與優越感,與女性差別較大。因此,夫妻雙方應該相互體貼、安慰和支持,尤其是中年男性,在追求事業的同時,應該注重家庭感情的“建設”,增加與妻子的交流,消除不安定的家庭情緒氛圍。
55歲,以後,一般來說已進入了中年後期。此時中年人機體的生理功能出現了明顯的衰弱,逐漸出現行動遲緩,做事力不從心。一方麵,來自社會及家庭的壓力並沒有停止。例如對長輩晚年的生活料理,對子女婚姻的幫助,及第三代的出生及撫養,事業上的成敗及社會評價等。一部分人以“知足常樂”自慰,表現出消極、不求進取的情緒,開始注意休息、娛樂,準備安度晚年,另一部分人則希望把過去的知識、經驗、收獲等加以回顧綜合,以便對社會、家庭、自己有個交待,希望得到年輕人的承認。另一方麵,夫妻之間多年的相濡以沫,已使他們的情感變得深沉,更能相容。經過長期的共同生活,雙方都熟悉了解了對方,包容了對方,並建立起了二人相容的生活模式,二人在這個生活模式下生活,都適應這個模式,都喜歡這個模式,都離不開這個模式。
44歲男人的心理門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從世界各國大量的統計資料看,43歲到45歲之間的男人在生理上將發生巨大的變化,為此將44歲定為青年和壯年的分界點。人的生命曲線從高峰跌下,而工作和家庭的負擔曲線上升,這兩條剪刀狀曲線的相交處正是44歲,所以,44歲又可稱為“中年剪刀”的軸。由於生理上的變化,中年男人在心理思維和工作等方麵都發生顯著變化。
孤獨。44歲男人忙忙碌碌,負載著家庭和事業的壓力,由於一頭紮在自己的天地裏,很少有時間與別人進行交流,44歲男人會倍感孤獨。競爭空前激烈,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漠,彼此產生警戒之心。成功的44歲男人有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事業進展不順的44歲男人難免會產生沮喪、壓抑的感覺。“我的心已老”是44歲男人常發出的感慨。大多數中年人都會有內在的、精神上的孤獨。
44歲的劉先生是一家大商場的經理,他說自己沒有任何親密的朋友,也不願意與自己的下屬有過多交往,“我認為要把自己的事情完成得好,就得與他人保持一種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關係”。他覺得對另一個人流露真情是不恰當的。在現實生活中,一個44歲的男人沒有一個知己不足為奇。許多人都承認他們沒有一個可以完全信賴和吐露心事的親密無間的朋友。然而,他們之間的大多數又似乎都認為這種現象是正常的,是可以接受的。內心世界的封閉使人們無法通過情感交流建立真正的友誼,友情的缺乏使現代人陷入一種強烈的孤獨。有的中年人對自己的感受如此描述:“在這個世界裏我感到孤獨、嫉妒、憤怒、緊張。”也正是這種孤獨感和對他人的排斥感加劇了中年人的情緒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