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上了大學的青年還要家長千裏迢迢送去報到,不少青年要父母給“托關係、走門路”找工作,結婚也要家長“大力讚助”,以至於白發蒼蒼的父母離退休後再工作,都是在為兒女奔波。更有甚者,在某些家庭中,青年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完全推給老人去“盡義務”,老人不僅出力,還得出錢等等。難道這些現象正常嗎?
可是,造成這類現象的根源又是什麼呢?我想,根源在於父母的過分溺愛,他們對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因此,父母應當與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可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在很多情況下,父母們要學會一種“不為之教”,即不去為孩子做什麼,隻是支持孩子自己有勇氣去解決麵臨的問題,無論他是否成功,都值得稱讚,因為他可以從實踐中得到經驗並增長能力,也可學會承受挫折和失敗。所以,做父母的,必須能夠鎮定沉著,不僅要做孩子的“衣食父母”,還要做孩子精神上的支柱和心理上的堅強後盾。
妻子跳舞去了
偶爾,帶著深夜寫作的疲勞打開收音機,聽到一位中年男子與主持人的對話。抱怨和無奈的男士稱他的妻子又跳舞去了,讓帶著工作疲憊的他一人在家獨守空房。他說他本是一個性格內向、興趣貧乏的中年人,最大的樂趣就是工作,與妻兒相處也隻是“例行公事”,最近工作忙,更少顧家。妻子也常抱怨他心中隻有工作,沒了家。可是,近來常掛在妻子嘴邊的抱怨聲沒有了,晚上她很少在家,直到近幾天才知道一向不跳舞的妻子居然泡上了舞廳,苦惱、彷徨、不知所措難以言表。
類似遭遇,在我們周圍中年朋友中並不少見。研究表明,中年階段,其婚姻由青年時代的幸福和幻想階段過渡到動蕩與波折的階段。究其原因,中年夫婦十幾年甚至二十多年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開始使雙方感到厭倦,加上家庭、子女、社會的壓力,在中年人家庭中,容易引起嘮叨、埋怨、抵觸、暴躁、遷怒等不良家庭情緒氛圍,嚴重地影響夫妻間感情和家庭生活樂趣,走出家庭尋求精神寄托也就不足為怪了。
中年夫婦要順利度過情感的動蕩和波折期,將愛妻從舞場上拉回來,中年男子的努力十分必要,當然也得尷尬的家庭“冷戰”
中年夫妻,風風火火幾十年,按理說應深得為夫、為妻之道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一個星期繁忙工作,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恰巧兒子參加同學生日Party,胡先生和樂女士星期六打算騎自行車去公園春遊。為計劃這項活動,他們專門留意了天氣預報,預報說明天將是晴好天氣。可第二天,樂女士見天氣灰蒙蒙的,天上還布滿烏雲,便對胡先生說:“我們還是帶上雨披吧!”
胡先生則認為:“天氣陰一點兒,過會兒就會好的,天氣預報也說不下雨呢!再說帶上兩件雨披太累贅了,拎這帶那的還有什麼遊興。”
樂女士有些不高興了:遊興要緊還是身體要緊?
淋得像落湯雞一樣,你再去揮灑你的遊興吧!
胡先生也不服氣:“可是誰告訴你會下雨?再說公園裏還找不到躲雨的地方嗎?”
樂女士開始揭胡先生的“傷疤”了:“你現在說得倒輕鬆,到時就來不及了。你做事總是疲疲遝遝。還記得上次去北京嗎?你非說時間還早呢,結果誤了火車,讓我老爸在北京白接了三班火車,差不多在車站等了一整天!”
胡先生也動火了:“別亂扯一氣好嗎?這與今天的事毫不相幹嘛!再說那天你要是堅持早點出門,我會不跟你走嗎?”
樂女士火氣更大:“你這是蠻不講理!”
胡先生也不示弱:“你這是胡攪蠻纏!”
結果自然是春遊沒遊成,兩人還都憋了一肚子的氣,導致一場持續好幾天的“冷戰”。
類似這樣的荒唐故事在家庭生活中屢見不鮮。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倘若胡先生和樂女士不是夫妻,而僅是一般的老朋友,或是摯友,結果也就完全不會這樣了。
當樂女士建議胡先生帶上雨披時,胡先生哪怕不采納她的意見,也會對她的好意表示感謝;胡先生不采納樂女士的建議,樂女士也不會執意勉強。兩人看法不一樣時,完全可以一位帶自己的雨披以求保險,另一位空著自己的雙手以求瀟灑。用不用帶雨披之類的討論隻會使雙方感受到對方的關心和善意,並加深雙方的理解和友誼。
為什麼關係不同,結果會截然相反呢?我們知道,夫妻關係是天下最親密、最特殊的一種人際關係,按說夫妻情為天下第一“愛”,但由於長相廝守,彼此過於了解,且日常生活中又不可能盡如人意,因此這種特殊的人際關係中,人們極易滋生種種非理智行為和非理智語言,妨礙了相互溝通和理解。前例“冷戰”的發生就是這種非理智行為和非理智語言引發的衝突,影響了夫妻間的感情,也影響了家庭生活的和諧。本文就是要對夫妻之間容易出現的一些非理智行為和非理智語言進行一定的剖析,希望對中年朋友有所裨益。
我們先分析一下家庭生活中非理智行為和非理智語言的一些基本形式。
1.尋錯行為。表現為對配偶所做的一切事情都非得挑出毛病而後快,然後就不停地告訴配偶“你應該……”,“你要是……就好了”,“看你把事情搞成什麼樣子”等等。有的妻子,丈夫出差為她捎回一些時裝飾品等,她也總愛挑出許多毛病,“這件衣服款式早落伍了”,“那件東西價格太貴了,你如何買得下手”,“這種土裏土氣的頭飾,扔到馬路上也不會有人撿”等等。難怪有位作家開玩笑說:“世界上最難買的是妻子的東西,再費盡心思也難得有一句好話;最好買的是情人的東西,無論怎麼買她也肯定會愛不釋手!”這一對比,正說出了夫妻之間許多矛盾的症結所在。尋錯行為,對於家庭溫馨和諧的氣氛實在是一種極大的破壞力量。
2.語言和行為的完全情緒化。一個人在完全情緒化的情形下,其理智能力常常近於零。完全情緒化的語言和行為隻出現在家庭生活中,但由於夫妻之間關係的特殊性,當事人常不注意自我克製,因而在家庭生活中完全情緒化的語言和行為大大多於其他場合。有許多人在家庭生活中略不順遂,便任自己的怨氣衝破理智的堤壩而任意潑灑,毫無顧忌。有些人並非真的想傷害配偶,在完全情緒化背景下,卻給配偶造成十分嚴重的感情傷害。有的人一有不滿,便對配偶惡語相向,橫加指責,而且什麼話難聽就揀什麼話講,隻圖一時痛快,完全不計後果。這種完全情緒化的語言和行為,不僅無法有效地解決家庭生活中出現的裂痕,反而會迅速惡化夫妻關係,甚至給愛巢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3.認識中的“有色眼鏡”。許多夫妻往往會帶有很大的偏見看待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如許多人總是看自己配偶的長處少,短處多,有的對配偶橫豎看不順眼。特別是在封閉式的家庭生活中,極容易產生對配偶的厭倦心理。這就是俗話所謂的“孩子總是自己的好,老婆總是人家的好”(但這種偏見絕不隻是男士們的“專利”)。
在對自己的認識中,許多人將自己想像成家庭中的委屈者,常被“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之類的不良情緒困擾。在對雙方為家庭所盡義務的認識中,許多人戴有一副“有色眼鏡”,總抱怨所做的家務事太多,指責對方沒盡到應盡的責任。以上種種帶有非理智特征的認識,常會使夫妻雙方糾纏於蠅頭小事而爭吵不休,或各自為政,以“冷戰”刺傷對方自尊。
4.語言的無邏輯性。有這樣一對夫妻,丈夫講話很粗俗,老是在家中製造一些“精神垃圾”。有一次妻子批評他:“請你少說幾句粗話行不行,否則孩子會受影響的。”丈夫立即反唇相譏:“你還有資格指責我?你自己在小孩教育上花了多少時間?”妻子語塞。她請求的是丈夫少說幾句粗話,丈夫不僅沒有正麵回答她的請求,反倒指責她花在小孩教育上的時間太少。對丈夫的指責,她是絕對不承認的,但此時她毫無興致為自己辯護。她隻是以“冷戰”告白他們之間深深的隔閡。
從理論上分析,這位先生對妻子的反駁是完全不符合邏輯的。說具體一些,他違背了形式邏輯的“同一律”,其性質就如同甲說“明天一定會下雨”,乙反駁說“錯了,錯了,明天電影院放映的是《畫魂》”。妻子批評他粗話大多,他就應當對此命題本身予以肯定或否定。他“反駁”了妻子,提出的論據卻與妻子的“命題”,風馬牛不相及。有些人在夫妻爭執中特別喜歡揭對方一些毫不相幹的“傷疤”,大多也是違背了語言中的“同一律”。這種不顧任何邏輯要求的語言,是夫妻對話中大量非理智語言中典型的一種。一旦有一方用這種不合邏輯的方式“反駁”對方,立即就會使雙方的溝通發生嚴重的“梗阻”,並使對方陷入深刻的失望中。假如一再發生這種情況,就會使夫妻雙方長時間無法進行有效溝通,婚姻生活的質量必定會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導致多年苦心經營的“愛巢”土崩瓦解,其危害不可低估。
這種非理智行為和非理智語言極易危害中年夫妻的情感及家庭的和睦,因此要擺脫尷尬的“冷戰”,關鍵還是在於創設良好的夫妻人際氛圍,盡量克服非理智行為和非理智語言情景的發生。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我想,生活中普通朋友的“友誼”心境就值得借鑒,也就是要想到您的愛人需要您的“友誼”。
中年夫婦要培養這種“友誼”,使自己成為對方的“朋友”,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諒解。關心他人、表達自己的感情和理解他人是友誼的基礎。加利福尼亞臨床心理學家瑪麗恩·羅曼說:“人們喜歡那些能給他人帶來快樂的人,並且這些也是使人獲得成功的原因。”
當一個朋友惹您生氣時,最好的辦法是氣消後再與他接觸。您的配偶忽略了清理空罐頭盒,不管您因此怎樣生氣,仍應坐下來和他(她)共進晚餐,而且最好當晚和他(她)睡在一起。
2.控製自己的情緒。您也許心安理得地認為,他是我丈夫,或她是我的妻子,無論如何他(她)會愛我的。這種想法也許正是危機所在。心理學家羅曼說:“女人們總是將自己的丈夫當作大夫而不是當做朋友來批評。但我們有義務去愛的好或壞的那個人難道不應當得到盡量多的諒解嗎?”
3.學會容忍。“有教養也許是裝出未的,但裝上一會兒就成為自然的習慣了。”心理學家海曼林如是說。
您要及時地變得更有忍耐性,更悠閑、隨和。如果每天晚上做飯時您都乏累和煩躁,您不妨準備一部分方便食品;如果您和您的愛人已獨處了幾個月,你們最好達成一種默契,每兩周在一起度過一個晚上。
4.領會對方的意思。與流行的看法相反,男人們也談論感情和需要,但他們是在談論工作的幌子下談論感情和需要的。作為一名妻子,必須認識到,丈夫談論工作時,他或許同時也在談論著更深層的話題。另一方麵,當丈夫談論工作時,他也可能真的就隻是談論工作。這裏,就要用到友誼的原則了,那就是傾聽。相反,女人們往往喜歡重複談論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她的丈夫就應該保留一份理解和耐心來傾聽。
另外,在夫妻交流中要就事論事,不要使雙方的問題複雜化。友誼意味著尊重,尊重各自的特點、各自的理想、各自的人格。愛情是必需的,但僅有愛情是不夠的。“友誼”將愛情升華為一種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配偶關係,這才是使一樁美好婚姻永葆青春的秘訣。
為“愛情”加油
人到中年,夫妻十多年,昔日戀愛時的浪漫情懷早已不複存在,代替它的是工作忙碌,家務纏身。這樣的夫妻生活看似波瀾不驚,其實在各自內心都潛藏著對愛的渴望,對浪漫的追求,希望重新找回年輕時的心跳和羞澀的眼神。心理學研究表明,真正的愛情最多隻能保持18~30個月,此後如不注意精心培植,極易導致夫妻情感淡化,失去愛的激動和相互吸引,出現“紅杏出牆”甚至“分道揚鑣”就不足為怪了。那麼中年夫婦應如何找回青春的激情,愛到永遠呢?下麵這則故事值得中年朋友們體味。
情人節那天,韓姐收到一份情人卡,粉紅色的卡片散發著誘人的玫瑰香味,餘香中,一排剛勁的仿宋體字奪人眼目:“晚七時,老地方等你!”
韓姐已是半老徐娘,結婚十餘載,且育有一女。是誰寄給她的?有同事私語:韓姐有外遇了。這時隻見韓姐雙手顫抖著情人卡,一陣激動掠過臉龐。
原來,自從新婚洞房之夜開始,韓姐夫妻倆就約定,按時用鉛筆在日曆上圈劃,一個標點、一行字、一束花,還有三角、方塊、橢圓等符號,分別代表結婚周年、生日、節假、周末,同時也代表各自的行動計劃。
“驚喜”意味著打破常規。您可以為了紀念某個日子在飯店裏吃一頓晚餐,或者某天早點下班,出其不意地做好一頓精致的晚飯,或者在哪個早晨意外地送妻子一束鮮花,給她一份意外。
中年朋友,如果您真用以上方法賦予夫妻生活以新的內容,注入新的力量,您或許可以從容地度過工作的危機、塞車的焦躁,以及回到家中看到上漲的帳單和調皮的孩子所產生的沮喪——此外還有閑情逸致與另一個同樣度過緊張一天的人開開玩笑,或者進行一次真正的交流。
寧缺毋濫
——未婚中年男子的性心理衛生
性對大多數已婚中年朋友已不再是一個神秘的話題,然而對於未婚中年男子卻仍是他們生活中一個敏感而神秘的領域。性的問題處理好壞,直接關係到他們的身心健康。性的問題既是生理的、身體的問題,也是心理的、社會的問題。因而,這些性生理早已成熟的單身貴族們不僅要講究性生理衛生,同時也要講究性心理衛生。所謂性心理衛生,就是保持性心理的常態,有效地調節和控製性欲望,從而促進心理的健康發展。
未婚中年男子,按生理發展規律,其性發展早已成熟,其性心理發展,也應該經曆了青年初期的性意識萌發、情竇初開,和青年中期以後追求異性的愛情心理和婚姻心理。然而,這些中年男子,也許因為種種原因,雖早已到了結婚年齡,卻仍隻身於單身俱樂部。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這些中年男子怎樣適應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壓抑力量,就成為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的關鍵。
性心理的調適,對中年未婚者來說,不僅是一個身心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據調查,中青年犯罪的人數比例中,性犯罪占43%。可見,調節中年未婚男子的性心理,使之適應環境、適應自身成熟的狀態是不可忽視的事情。中年未婚男子性心理的調節應從以下幾方麵作出努力:
1.淨化社會環境。每個人都處在社會的各種刺激中,性意識雖然是一種生理現象,但是,外界不良刺激會引起惡性強化作用。不健康的書刊、電影、裸體畫、庸俗的舞蹈以及社會上一些色情場所等肉感的刺激,往往對中年未婚男子的性欲起挑逗作用,甚至誘導他們的放縱行為,走上犯罪道路。因此,要嚴禁黃色書刊、黃色影視節目及黃色影碟、計算機軟件等的傳播,盡可能避免不良性信號對人們的刺激,淨化社會環境,使他們受到良好的熏陶。
2.自我創設兩性交往的條件。心理學研究表明,男女之間分隔越嚴,對於性的問題就越覺神秘、越緊張、越過敏。有些中年未婚男子平時缺乏與異性的交往,往往會出現私藏收集美人像或見到女士就逃避等現象。因此,未婚中年男子,不要“閉關鎖營”,要積極參加聯誼活動、共建活動和社會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擴大與異性的接觸,避免對異性過於敏感而導致胡思亂想。
3.主動進行自我疏導和升華。一般來說,中年未婚男子滿足性的要求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手淫自慰行為這樣的直接方式,另一種是通過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文體活動以實現疏導和升華的間接方式。手淫自慰方式不可取。比較積極的方法,是通過各種活動產生升華,閱讀健康的文學作品,進行文娛體育活動等,使這些中年單身一族主動實現自我價值,啟發想像力和創造力,引發廣闊的興趣和健康的情感。這樣,這些未婚男子感知和思考的方向就會轉向學習和工作,降低對性的關注和注意。
4.要充分地應用理智。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經說過:“本能,讓您衝動;理智,叫您停下!”人畢竟不同於動物,人是有思維能力的,善於用理智和道德的力量約束自己,對自己的行為承擔道德責任、法律責任。理智與道德能夠產生堅強的抑製力,在緊急關頭,及時而果斷地關上衝動的閘門,讓洶湧澎湃的欲望激流平靜下去,保持性愛的高尚性和純潔性。充分運用理智,是調節性心理的重要手段。
與此同時,中年未婚男子應主動接受一些行之有效的性知識教育,使自己學會正確處理、調節和控製自己的某些欲望,這對於促進其性心理衛生、培養和發展個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了解性生理的真實麵目。很多中年朋友性生理知識很缺乏或沒有留心去了解它,因此往往產生“窺探”心理,甚至為滿足其“好奇心”而產生一些盲目無知的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逆行性生理知識的教育,可以提高感官刺激閾限,即感官刺激與性衝動之間的閾限值,從而產生建立在自覺的基礎上的性適應力和性控製力,使他們能更好地適應複雜的文化和生活環境。
其次,要自覺純化價值觀。在文明社會裏,人類的性行為明顯地表現出綜合需要的特征。性既包括生理上的欲望,也包括精神上的性愛。人與世界上其他動物的區別,特別重要的一點是人使性的本能高尚化,使性由單純的生理領域進入到精神生活領域。因此,中年未婚男子在培養自身性愛價值觀時,必須批駁所謂“性解放”、“性自由”的錯誤價值論調,反對“杯水主義”(所謂“杯水主義”,就是認為滿足性欲的要求就像喝一杯水那樣簡單和平常),同時擺脫單純的性生理欲望,從而樹立性的道德價值觀和理智價值觀。
最後,要自覺增強法製觀念。性關係倒錯、濫交等等,會引起一係列複雜的社會問題,因而,中年未婚男子應自覺接受法律的限製和約束,“寧缺毋濫”,這對保持中年未婚男子性生理衛生和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