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通過最新研究發現,中年人日常生活中做到如下8件事,就能保持健康長壽:
(1)要“和平”,不要“戰爭”:專家們的調查發現,經常吵架和帶有敵意的夫婦,其血壓和心跳速度,都要比和睦夫婦高得多和快得多。一次吵架,會使夫婦雙方的免疫係統被抑製長達24小時。因此,中年人應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要和平,不要戰爭”。
(2)不可忽視打預防針:專家們研究認為,應該像重視小兒預防接種那樣,重視中年人的免疫接種。在一些西方國家,流感預防疫苗可以在年輕人身上減少70%~80%的發病率,並大大降低老年人因患流感而住院和發生死亡的機會。因此,中年人也不可忽視打預防針。
(3)要有良好的家庭、人際關係:研究發現,健康長壽的人往往都有一些親密的朋友,並且也很關心他人。研究還發現,良好的家庭、人際關係,能使孕婦更容易順產,使人的免疫功能增強,使吸煙者更容易戒煙,使健康計劃更容易被堅持下去,甚至能幫助人戰勝癌症。
(4)睡眠時間不能省:專家們指出,一日睡7~9個小時,對健康極為有利。他們認為,睡眠不足,不僅使人感到疲倦,而且也容易使人消極地看待人生。
(5)注意身體發出的各種信號:人的身體會通過疼痛等,甚至通過大腦的微弱的感覺發出健康方麵的信息。對此必須加以重視,不能大意。一項研究發現,密切注視自己身體健康和各種“信號”的人,比對自己的健康毫不在乎的人,要少生病,死亡率也低得多。
(6)熱愛自己的工作:沒有工作滿足感,會引起許多疾病,如頭痛、感冒、消化不良、支氣管炎和肺炎等。一項調查發現,從事了10年自己不滿意的工作的人,患結腸癌和直腸癌的機會要比熱愛自己工作的人高出5倍。
(7)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植物油和不去麩的糧食,少吃肉類和動物脂肪。專家們認為,這種飲食習慣在很大程度上可防止心髒病、癌症等的發生。
(8)要有精神支柱: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要有崇高的生活目的,有遠大的理想,這樣。人才能活得精神,才能有生氣,才能因此具有較強的免疫能力,少生病。否則,就容易遭受各種病菌的侵襲,身體的抵抗力就會減弱。
人到中年如何防“懶散”?
醫學上有一個常用的詞,叫“廢用性萎縮”。意思是:肌肉不運動,肌肉組織就會萎縮;腦不用,則不靈;肌不動,則不健。一個人一旦懶散,健康也就開始遭到破壞。法國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亞指出:“對大多數人來說,衰老的肉體好像一架用舊了的馬達,如能好好地檢查與維修,它仍可以使用。”過分的懶散,會使人早衰,顯得蒼老或者出現肥胖。它不僅消磨精神上的進取心和事業心,而且使機體變得虛弱、無用和衰退。因此,中年人應該把防止懶散列入自己保健的重要日程。
熱愛生活,熱愛工作,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勤奮的勞動,會享受最大的快樂,也能夠獲得健康。不少人並不知道人生的真正意義是什麼,這種人雖也可能有一個壯實的肉體,但精神空虛,決不能列為健康者範疇。
人們從實踐中不難體會到,一個人在生活的旅程中,隻有學些什麼、做些什麼,才會頭腦清晰,思維敏捷,動作機靈,心身愉快。尤其是學、做自己特別喜歡的事,才能覺得渾身有勁,精神煥發。然而,一些懶散的人整日在迷迷糊糊之中度日,令人十分惋惜,也使人為之可悲,可憐。
決不可把懶散與必要的休息混為一談,後者屬健康的需要。這種休息是為了消除疲勞,恢複充沛的精力,以便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和學習。
懶散者一旦意識到自己的過錯,真正下決心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從來都不能說為時已晚。最可悲的是終生不覺悟。因此,每一個中年朋友都要牢記醫學家這樣的忠告:別太緊張,也別太懶散廣這才是搞好保健比較全麵的觀點。
人到中年如何防“惰性”?
世界名人富蘭克林有一句名言:“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他告訴人們,生命在於運動,懶惰則與疾病相隨。作為中年人,尤其應該防止惰性。惰性有以下三種:
(1)心理惰性:步入中年後,大多數人都會產生一種求穩怕變的心理,遇事往往瞻前顧後;有的則會讓“人到中年萬事休”的消極情緒占領心頭;也有的會油然而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還有的由於處於上養老、下養小、事務繁多的困境,而往往陷入個人事務主義的小天地。有了上述一些思想,就難免會使心理上的惰性無聲息地與日俱增,從而導致目光短淺,甘居平庸,在事業上無所作為。
(2)行為惰性:隨著歲月流逝,人到中年後,體力和精力都開始走下坡路,容易產生疲勞,時時愛發“懶”。生活上也就處處貪圖安逸,工作上迷戀輕鬆,於是神經係統也就處於鬆弛狀態,應急性差,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降低,疾病也就容易找上門來。調查表明,平時不愛運動或貪圖安逸者,其心髒要早衰10~15年,冠心病發病率要高出正常人1~3.5倍,對各種傳染病的抵抗力也相應下降。臨床實踐證明,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都最愛找懶惰者的麻煩。
(3)病態惰性:本來精力旺盛、勤奮好動的中年人,一下子變得懶惰鬆懈,萎靡不振,往往是疾病發生的先兆。醫學上稱為症狀惰性。這種現象在中年人中表現特別突出,如抑鬱性精神病、冠心病、貧血、腎髒病等,事先都會毫無例外地讓人出現“懶惰”現象。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中年人隻有很好地預防惰性的發生,才是防病健身的根本。那麼,中年人應該怎樣預防惰性呢?
一是要高瞻遠矚,心胸開闊,向往崇高的理想境界,而不能鼠目寸光,產生不求上進的消極思想。隻有這樣,才能與惰性一刀兩斷。
二是要培養多方麵的興趣,擠出時間,在八小時以外及節假日,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如社交、跳舞、旅遊、登山、遊泳、打球等。這樣,就會使自己體質增強,精力旺盛;工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效率倍增。
三是要多與年輕人和孩子在一起,不要早早地就顯得老氣橫秋的樣子,多保持一些年輕人的朝氣和孩子氣,活潑好動一些,懶惰自然就會被趕跑。
四是若發現自己有了病態惰性,則不可麻痹大意,一定要盡快到醫院檢查身體,找出身體上的隱患所在,積極地加以治療。
人到中年怎樣防“五勞”?
視、臥、坐、立、行,是人類生存所不能缺少的行為和能力。古代養生學家很早就認識到“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黃帝《內經》稱為“五勞”
,即在五個方麵過度疲勞。“五勞”,還可傷及五髒,影響人體健康。尤其是中年人,在生活中更應注意勞逸結合,既體現“生命在於運動”,也體現“生命在於靜止”
的哲理。那麼,如何防止“五勞”呢?
(1)防久視傷血:讀書、閱報、看電視過久,可使眼睛疲勞、頭昏目眩、心悸、失眠、精神不振等。心主血脈,藏神誌;目屬肝,藏血,久視會勞神傷血,導致血虛症的發生,因此不可使“國勞”。
(2)防久臥傷氣:長期臥床傷肺,肺主一身之氣,陽氣不升,髒腑功能下降,血行不暢,則會出現麵色蒼白、精神不振、懶言怕動、動則氣虛、自汗、乏力等氣虛症,故應注意防“臥勞”。
(3)防久坐傷肉:久坐者,軀體肌肉缺乏鍛煉,致使肌肉萎縮,肌力減退。久坐會傷脾,脾虛則運化失調,會使精微物質不足潤養肌肉,令人消瘦。有人測算,久坐者肌肉重量會比少坐者下降5%。因而不可久坐。
(4)防久立傷骨:人體久站立,軀體重量全由脊柱、下肢骨架負重,會使下肢靜脈回流不暢,腰酸背痛膝軟,足麻跗腫,並容易發生下肢靜脈曲張和腰腿部關節炎及骨質增生。腎主骨,藏精,生髓充於腦。久立傷腎,腎虛則骨傷,精虧,髓少,出現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陽痿、早泄等症。故而不可久站致“腎勞”。
(5)防久行傷筋:年邁體弱者,長時間行走,易使筋腱疲勞,弛軟,膝踝關節扭傷。肝主筋腱的運動,而全身關節筋腱的運動依賴肝氣的滋養,久行損耗肝之精氣,肝虛則筋腱傷。故應注意不可久行,以防“傷筋”。
中年人怎樣知道自己已疲勞?
經過科學家的研究,在下列一些現象中,如果你有2~4項,說明是輕微疲勞;有5項以上,就是重度疲勞,或許是機體潛伏著某種病症,務必到醫院檢查治療。這些現象是:
(1)早晨不能按時醒來,醒來懶得起床。
(2)走路抬不起腳。
(3)不想參加社交活動,尤其是不願去生地方見陌生人。
(4)說話聲音細而短,自感有氣無力,不願與他人說話。
(5)坐下後不願起來,且時常托腮呆想發愣。
(6)說話、寫文章時常出錯。
(7)記憶力下降,想不起朋友的叮囑或者忘掉前幾小時的事情。
(8)精神不佳,過分地想用茶或咖啡提神。
(9)食欲差,厭油膩,總想在飯菜中加些刺激性的調料。
(10)對吸煙、飲酒的嗜好有增無減。
(11)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
(12)眼睛發沉,愛打哈欠。
(13)下肢沉重,休息時總想把腳架在桌子上。
(14)入睡困難,想這想那,並易醒,夢多。
(15)全身不固定的隱痛。
(16)不是腹瀉,就是便秘。
(17)惡心、腹脹而無明顯原因。
(18)頭昏眼花,煩躁易怒。
(19)尿路不暢或尿頻。
(20)打盹不止,四肢像抽筋一般。
中年人怎樣消除伏案疲勞?
久坐辦公室伏案工作的人,要想減少疲勞,可用如下一些簡便方法:
(1)梳頭:兩手手指微彎,以手指代替梳子,從前額到腦後梳頭6~10次。可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
(2)練眼:在做集中視力工作時,每隔20分鍾左右,遠望1分鍾,再以緊眨雙眼數次的方式休息片刻,也可作轉眼球運動。這樣,有利於放鬆眼部肌肉,促進眼部血液循環。
(3)轉頸法:先抬頭盡量後仰,再把下頜俯至胸前,使頸背肌肉拉緊和放鬆,然後緩緩地做頭部四周運動,並向左右兩旁側傾10~15次,再腰背貼靠椅背,兩手頸後抱攏片刻。能收到提神的效果。
(4)五指運動:使兩手五指的關節相碰,由拇指開始順序地做下去,直至小指,然後,再從小指開始,做到拇指為止。如此往返,越做越快,即能解乏。
(5)舉手法:將雙手高舉過頭再放下,至少做10次。可以鬆弛肩胛關節和肌肉。
(6)“劃船”法:坐著雙手握拳伸向前方,如握船槳,身體前傾收腹,翹起雙腳,腳尖向上,腳跟著地,上半身由前向後移動,做1~2分鍾。
(7)伸懶腰:做深呼吸,呼氣時盡量收腹,它能使肌肉細胞大大地伸張,使細胞內殘存的疲勞物質一乳酸更快地“溢出”細胞外,而被血液及時帶走,排出體外,從而消除疲勞。
(8)腿部活動:坐下後,雙腳屈伸椅子底下,腳尖向下著地,盡可能地抬起腳跟,然後,自後向前踢出左腿,使腳尖向上,向身體方向緊收。接著收回左腿後屈,而同時以上述方式踢出右腿。每隻腿做4次屈伸動作,再用雙腿同時伸屈4次,坐著的雙腿或單腿不停地進行抖動。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使肌肉、骨骼保持豐富的血液供應。
(9)按太陽穴:眼睛疲勞易引起腦部疲勞,頭昏腦漲,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這時,可用食指按壓太陽穴,抑製視覺神經興奮。另外,壓迫眼尾,也能使大腦清醒。
(10)揪耳朵:雙手分別揪耳朵上、下、中部,並分別各拉15次,然後用雙手不斷搓揉雙耳半分鍾,動作要輕柔。
(11)鬆頸法:身體自然站立,肩部放鬆,頸部前後擺動並配合呼吸,向前擺時呼氣,向後擺時吸氣,連續做8~10次。
(12)仰枕法:端坐椅上,雙手指交叉,枕於腦後,掌心向外,雙肘外展,與肩成一線,然後身體靠著椅背,盡力向後仰,下肢不動;上式保持不變,頭頸自然向前放鬆,且慢慢往後仰。但要注意後仰時,雙臂要微用力阻擋後仰的頭頸。如此反複做15次左右。
(13)反視法:站立,全身放鬆,輪流向左、右轉頸,盡力看自己的腦後,或看後麵的物體,或想象著頭發的形狀、色澤或身後物體的形態等,持續2~3分鍾。
(14)提降肩:自然站立,膝部稍屈曲(放鬆狀態),兩手自然下垂,兩肩提升,然後突然放鬆降肩,做15~20次。應注意,肩部下降時,膝部要保持一定的緩衝,肩部要直上直下,不能歪斜,否則會影響鍛煉效果。
(15)人靜法:端坐於椅上,雙掌交疊(右上左下)懸置於體前距丹田水平5厘米左右處,掌心向上,提肛,舌尖頂上齶,心想自己最快樂的事,持續3分鍾以上。
中年人怎樣對付熬夜疲勞?
如果需要通宵達旦地工作,你就要學會戰勝疲勞,使自己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良好體力。
中年人對付熬夜疲勞的對策是:首先,要使你的交感神經功能和白天一樣活躍。醫學研究證明,妨礙交感神經興奮的是熱能的來源——米飯和麵食。因此,如果你準備熬夜的話,在晚餐時就不要吃米飯或麵食,而是隻吃魚、肉類、蔬菜、豆製品等即可。這樣的晚餐,經過3小時後就會覺得饑餓,此時,可喝杯牛奶,或者吃些雞蛋、水果。
其次,必須注意適當的休息。熬夜時,無論你有多麼充足的體力,如果連續工作幾小時,工作效率都會降低,並逐漸產生倦意。這時,你就應該休息一下,一般以10~15分鍾為宜,如果休息的時間過長,再工作時工作效率反而不理想。這時,可以去洗洗臉,漱漱口,不僅會使頭腦清醒,還可以改善情緒。
另外,當臨近天亮時,無論如何也應當擠時間睡上一兩個小時,盡管時間很短,但隻要睡得深,睡得熟,第二天仍能保持較好的精力。為收到良好的睡眠效果,臨睡前可以快速地洗一個熱水澡,既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又能加快體內酸性代謝產物的排泄,從而有利於睡眠和體力的恢複。如條件不具備,至少也應當用溫水泡泡腳再入睡。當然,為保持健康,應當盡量避免連續熬夜。
中年人怎樣針對不同性質的疲勞采取不同的休息方法?
不少中年人感到疲勞,但又往往不知道采取什麼對策好。醫學專家認為,對疲勞和休息要有正確的理解,不同性質的疲勞,必須采取不同的休息方法,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1)體力疲勞的休息方法:體力疲勞主要指身體肌肉勞累而言。表現為四肢乏力,肌肉酸痛,但精神上毫無痛苦,甚至還有幾分愜意。體力疲勞產生的原因是代謝產物在血液裏堆積過多,使肌肉不能繼續進行有效的活動。這一信息傳到了中樞神經,便產生了疲勞感。消除體力疲勞的最佳方法是睡眠。臨睡前,洗個熱水澡,或用溫水泡泡腳,會使疲勞消除得快一些。
作和家庭壓力而使大腦皮質長期處於抑製狀態的中年男子。
(5)吟詩:吟詩抒情,不但可以給人的聽覺器官以美的享受,更有其蕩漾肺腑、寧神忘痛的心理效應。哪怕不懂詩,順口溜出幾句打油詩也會讓你一笑而減煩忘憂,久而久之,心情自然會舒暢起來。
(6)睡眠:若身體長時間處於疲勞狀態,不但心煩意亂,而且還會導致體內內分泌代謝失調、神經係統調節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睡眠是工種古老的情緒調節法,一覺醒來,大腦和身體都得到了休息,情緒也就平靜了下來。
中年腦力勞動者怎樣進行養生?
中年腦力勞動者一般指會計、作家、記者、編輯、設計師、教師、文字秘書等,他們的工作特點是以腦力勞動為主,工作方式為坐的時間長,活動時間短。因長期久坐,對人體血液循環、消化係統,均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往往導致高血壓、冠心病、頸椎骨質增生、痔瘡、失眠、便秘等病症發生。因此,中年腦力勞動者必須注意養生保健。下麵幾項就是他們保健養生的最佳良策:
(1)腰宜常伸:腦力勞動者的工作姿勢,大多為長期彎腰坐式,其肌肉組織內的靜脈血管可因血液淤積造成血容量減少。如在工作之餘常伸展腰部,能使背闊肌、腹外斜肌等肌肉作較強收縮。這樣,能增加心髒循環血容量,促進血液循環。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伸腰可達到舒通經絡,養腎氣,壯腰膝,緩解疲勞的保健目的。
(2)抬頭擴胸:腦力勞動者應利用工作休息之機,做抬頭擴胸動作50次以上。這樣,可使體內吸人更多空氣,增加肺活量。其益氣寬胸之功,能減輕頸、胸部的胸鎖乳突肌、胸大肌、斜方肌等肌肉緊張,對預防肩周炎、頸椎骨質增生等病症效果明顯。
(3)彎腰踢腿:腦力勞動者在工作中如感到全身乏力時,應做彎腰和踢腿活動。此項鍛煉能增強腰部和下肢肌肉功能,使肌肉與骨骼的營養得到改善,增加骨質的彈性及韌性,延緩骨的老化過程,從而起到強腰健骨之功,對防止腰腿疾病及便秘等,亦可起到顯著的療效。
(4)閉目養神:長時間伏案工作,睫狀肌調節能力減弱,可出現視疲勞。日久容易發生慢性結膜炎等病,影響健康。腦力勞動者如在緊張工作之後,閉目休息或做眼睛保健操,可調節眼肌和眼神經,減輕眼疲勞。閉目可使神氣得養,精力充沛,對眼睛保健可起到積極作用。
中年“白領族”怎樣保持健康?
下列各項簡單易行的措施,是中年“白領族”行之有效的健康術:
(1)選擇合適的辦公座椅:合適的椅子讓你坐上去後,腳底觸地時膝蓋恰好呈90度,膝蓋下方的小腿要往前伸5厘米~6厘米。如果雙腿長時間往內收,會造成血液循環不順暢。為避免腰部承受太大壓力,不要坐得筆直,身體稍往內靠,使脊椎骨自然彎曲,腰背部有椅背相靠,可減少酸痛。
(2)不要坐著取物:常需要伸手取物,或彎腰取物的人,不可坐在椅子上取物。因為坐著轉動椅子會傷背,不如站起離座位去取。
(3)調整電腦顯示器:可調整電腦顯示器,使視線高度適中,不必仰頭或低頭看顯示屏。頭部應保持自然,不要伸長脖子致肩膀前傾。鍵盤距離合適,不必伸直手臂打字。操作電腦的人每隔一段時間,視線要轉移,眨眨眼,舒解眼肌的緊張。
(4)放置綠色盆栽:在辦公室放置綠色盆栽,能達到清新空氣的效果。辦公室裏的紙張、油墨、打印機的毒氣都容易使人疲勞。而若在辦公室裏放幾盆綠色植物,可有效減少這些毒氣對人體的侵害。
(5)喝咖啡和茶不如喝白開水:咖啡因加精製糖,進入人體後會消耗腎上腺素,加速疲倦。工作6~7個小時,疲憊不堪的最大原因是體內水分喪失。因此,喝一大杯白開水即能恢複活力。喝果汁也有幫助,果汁中的果糖能穩定血糖。
(6)找機會做運動:在辦公桌旁,有多種簡單的健身運動可做。午後休息時間也可盡量用來消除精神上的緊張,還可調整身體狀況,不致使某一塊肌肉的疲勞擴散到其他肌肉上。
(7)適當休息:如果很困的話,可以做一些輕微的活動,然後以舒適的姿態坐下,或與同事聊天,或到陽台呼吸戶外新鮮空氣,都能幫助解除疲勞。
(8)用冷水洗臉:消除精神疲勞,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莫如用冷水洗臉。因為辦公室的溫度溫和,使皮膚所受的刺激減少,致使身體易困。洗了臉,精神會為之一振。如果臉上因化妝而不便洗臉,可洗洗手,或在頸部抹一些冷水,也有去除疲勞的效果。
中年“電腦族”怎樣進行健康防護?
目前,電腦已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操作電腦已成為幾乎每一個中年知識分子的主要工作方式,電腦也成為影響中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電腦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多方麵的危害:首先,長時間使用電腦會使眼睛感到不適,視力疲勞。如果不注意調節,將會造成視力下降。這是電腦給人帶來的最常見的危害。其次,電腦還會造成手、腕、臂功能性損傷。長時間操作電腦,反複單一的動作,會使部分神經、肌肉組織產生勞損,並且由於動作幅度變化很小,會使某些部位長時間呈緊張狀態。這就難免會引起手、腕、臂疼痛,甚至肌腱發炎,有時可累及腱鞘和肌肉組織。
再次,由電腦引起的室內汙染也會危害電腦操作人員的健康。
為了預防電腦造成的危害,中年人在長期操作電腦時,必須注意對自己的健康防護。
(1)注意保持皮膚清潔:應經常保持臉部和手的皮膚清潔。因為電腦顯示屏表麵存在大量靜電,其集聚的灰塵可汙染操作者臉部和手的皮膚裸露處,如不注意這些部位的皮膚清潔,時間久了,容易發生難看的斑疹或色素沉著,嚴重者甚至會引起皮膚其他病變。
(2)注意補充營養:電腦操作者在屏幕前工作時間過長,視網膜上的視紫紅質會被消耗掉。而視紫紅質主要由維生素A合成。因此,電腦操作者應多吃些胡蘿卜、白菜、豆芽、豆腐、動物肝髒、瘦肉等食物,以補充人體內的維生素A和蛋白質。平時可多飲些茶,因為茶葉中含有多酚等活性物質,有吸收與抵抗放射性物質的作用,對人體造血功能及遺傳基因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3)注意正確的姿勢:操作電腦時坐姿應正確舒適,應將電腦顯示屏中心位置安裝在操作者胸部同一水平線上。眼睛與屏幕距離應在40厘米~50厘米,最好使用可以調節高低的椅子。在操作過程中,應經常眨眼或閉一會兒眼睛,以調節和改善視力,預防視力減退。
(4)注意改善工作環境:電腦室內光線要適宜,不可過亮或過暗,且應避免光線直接照射在顯示屏上而產生幹擾光線。
定期清除室內的粉塵及微生物,清理衛生時最好用濕布或濕拖把。對空氣過濾器進行消毒處理,合理調節風量,增添新鮮空氣小如果是在家中進行電腦操作,也可盡量參照以上條件,並使用防護屏以最大可能地減少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5)注意勞逸結合:一般說來,電腦操作人員在連續工作1小時後,應休息10分鍾左右,並且最好到操作室外活動手腳,散散步,做點廣播操,進行積極休息。
(6)預防出現眼病:照明燈光應調到適當亮度,顯示屏前的燈光不宜太強,還可以在顯示屏前上方安置一個擋光罩,室內白天應拉上窗簾,如果使用台燈,要避免顯示屏白光;工作時,看一會兒顯示屏,眨一眨眼睛;把工作時參閱的資料盡量放在靠近顯示器的地方,距離眼睛不要太遠;避免不自然的工作姿勢。如果發現眼睛反應嚴重,應及時到醫院就醫檢查。
中年人怎樣才能保持身體健美?
要研究中年人怎樣保持健美,必須首先弄清楚哪些因素會影響中年人的健美。專家們研究認為,影響中年人健美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軀幹、四肢骨骼變形。不少人到中年後,由於缺鈣,疲勞及精神上的疲憊,往往呈現出彎腰、低頭、無精打采的樣子。二是皮下脂肪蓄積過多。人到中年,因為內分泌失調,機體代謝逐漸緩慢,脂肪的利用、消耗減少,於是皮下脂肪蓄積,因肥胖而影響了健美。三是各種軀體疾病。由於各種疾病所致的肌肉萎縮、肌無力及身體消瘦、虛弱等,影響健美。四是顏麵逐漸衰老。皮膚出現皺褶,毛發脫落,皮膚變得粗糙等,影響到健美。五是精神風貌頹唐。不少人到四十多歲後,步態變得蹣跚,性格變得內向,舉止顯得笨拙,衣著打扮老氣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年人的健美。中年人要想保持身體健美,就必須有針對性地采取以下對策:
(1)要注意補鈣:隻有為機體提供足夠的鈣質,軀幹、四肢骨骼才能保持骨質堅硬,不致疏鬆、變形或縮短。為此,中年人應適當多吃一些牛肉、海產品、動物肝髒、骨髓、軟骨等鈣質豐富的食品,並要注意適當地曬曬太陽,以增加機體對鈣質的轉化和吸收。
(2)注意時時處處保持體形:要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避免彎腰、低頭、側身、斜跨等不良姿勢,以氣形成習慣,影響健康和美觀。
(3)加強體育鍛煉:積極參加體操、打球,遊泳、交誼舞、太極拳等運動鍛煉,以健身強骨,陶冶情操,保持身體的健美。
(4)有病早治:要經常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有了不適,要及時到醫院查明原因,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始終保持身體的健康。身體消瘦、虛弱、無力者,一方麵要改善飲食,增加營養;另一方麵加強鍛煉,不斷增進體質,發達肌肉,達到身體健美。
(5)不要飲食過量:基於中年人熱能消耗逐漸減少的特點,吃飯應注意不要再像年輕人一樣貪吃多飲,尤其是要少食高糖、高脂肪類食品,以防止身體過於發胖,影響健美。
(6)勤於梳洗和修飾:人到中年後,不要因為身體疲勞而懶於梳洗和修飾。不然,整天邋邋遢遢,自己就把自己當成一個“小老頭”,當然就很難給別人以健美的形象了。
中年人改善性生活的要訣是什麼?
有專家指出,下列7項,既是健身要訣,也是改善性生活的要素:
(1)強心:騎自行車、遊泳、快走、健美操鍛煉、在健身器械上跑步等健身運動,都能增強血液循環係統的耐力,同時可在性生活中有更耐久的能力。當做愛時,雖然有較多的血液流向四肢和生殖器官,但不致影響其他部位的供血,腦部仍有充分的血液供應。血液循環的改善,也有利於激素的分泌,同時可使女性的陰道潤滑更為充分。健身運動還能提高“性情緒”。美國性治療專家曾研究了8000多名18~45歲的婦女,發現她們參與一項健身運動的規律地進行鍛煉之後,40%的人說自己性欲增強了,3l%的人說性生活頻度增加了。健身運動會促使身體分泌睾丸酮,這是一種使男人和女人性欲增高的激素。運動可使人的左半大腦活動增強,在運動後的2小時內“性情緒”良好,性趣提高。
(2)強健四肢:四肢不強健者,在某一體位進行性交時,常常會感覺到難以支撐下去,不得不早早結束性生活。四肢鍛煉得強健有力,是很有益於性生活的。健身體操、俯臥撐、瑜珈、跑步等,都有助於增強四肢尤其是腿部的力量和耐力。
(3)增強肢體的柔韌性和靈活性:肢體不僅要有力,還要有柔性、彈性,否則性生活時不會感到得心應手,隨心所欲。有時反而會出現腿僵硬或抽筋,身體要散架似的感覺。柔性和彈性可保持一個姿勢相當長的時間仍不感到吃力、難忍,變換體位時也能平順自如。這樣,自然會提高性生活的創造性和增強性高潮的歡快。
(4)增強骨盆和腰腹肌:骨盆的肌肉、腰肌和腹肌對性行為的進行和性高潮的體驗,都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增強上述肌肉的功能,專家們推薦下列運動:站立,兩腳分開,雙膝微屈,吸氣時緩緩地將骨盆輪流向左側和右側盡力旋轉,呼氣時緩緩轉向原位。雙足不要移動,全身重量均勻地由雙足支持。此外,仰臥起坐可以增強腰肌和腹肌,這對於性交時的體位支撐和摩擦運動都是很有益的。
(5)鍛煉恥骨尾骨肌:兩腿略分開,就像突然中斷排尿那樣收縮會陰、肛門周圍的肌肉,使之保持收緊狀態1秒鍾,重複30次。收緊肌肉時,應該隻涉及骨盆底部和會陰的恥骨尾骨肌(簡稱PC肌),而不擴展到臀部、腹部和腿部的肌肉。這樣,就不會感到疲勞。每天可鍛煉數次,慢慢地就會感到肛門部“緊”了。婦女在性高潮時,恥骨尾骨肌會收縮。因此,鍛煉恥骨尾骨肌有助於改善婦女性高潮,也有助於改善男子對射精的控製能力,糾正過快射精的現象。
(6)學會放鬆:美國西維爾基尼西的性治療專家、性教育家、谘詢家和治療家協會主席說,放鬆使你能領略被撫摸的歡快,並使你無論在身體上還是情緒上,都能更好地做出反應,使性生活更完滿。
(7)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性能力和身體其他功能一樣,用進廢退。因此,要保持性健康,就必須保持經常有性行為。否則,激素水平就會變化,“性情緒”與“性趣”也會隨之失去。
正像身體鍛煉對性生活的改善大有益處一樣,性生活的良好狀態也是身體健康的絕好的增強劑。近年來的科學研究證實,性生活有助於緩解頭痛、經前綜合征;規律地進行性生活,可以提高婦女的雌激素水平,有助於防止動脈硬化,保持骨的密度,維持皮膚潤澤,使陰道處於良好的潤滑狀態;性生活可以增加抗體的水平,緩和有害的緊張狀態。性生活還能幫助消耗熱能,雖然性交未必是世界上最好的健身運動,但肯定是一種最愉快的運動方式。
中年人“入房”有哪些禁忌?
祖國醫學視縱欲為健康之大敵,著名中醫經典著作《壽世保元》中提出,房事應有如下一些禁忌:一忌飽食入房:飽食後,胃腸道血液充盈,周身其他各處血液相對減少。故飽食後立即過性生活,對健康是不利的。
二忌大醉入房:大醉之後,男子精液衰少,易致陽痿;女子惡血滯留,易生惡瘡。現代醫學已證明,酒精可損害精子,增加胎兒畸形的機會,不利於優生。
三忌憤怒入房:憤怒剛過,餘怒未消,氣血淤滯而不調達,此時過性生活,易致精虛。
四忌恐懼中入房:恐懼之中或恐懼剛過,如行房事,因心有餘悸,可致陰陽偏虛,自汗盜汗,甚至積而成勞。
五忌遠行疲乏入房:遠道而歸,勞累剛過,立即行房事,會有損於身體。性生活本身需要消耗一定的體力,不適於在身體疲倦時進行,如勉強行事,既傷身又無快感。
六忌月事未絕入房:女子月經未絕而行房事,會致女性生殖器官感染及月經不調諸症。
七忌金瘡未愈入房:男子陰莖外傷或手術後,傷口未痊愈者,如行房事,可影響傷口愈合,甚至引起複發。
八忌忍小便入房:男女雙方或一方,如有尿意而不解,強忍之下行房事,對身體有害,決不可為之。
中年人患哪些疾病後應節製性生活?
性生活的消耗是巨大的,即使是健康人,如果性生活過於頻繁,也可引起腰酸腿軟、精神不振、麵色晦暗、眼睛發黑等症狀。對於患病者來說,性生活更要注意節製了。一般說來,下列一些患者應該節製或禁忌性生活:
(1)慢性支氣管炎:臨床上發現,平時房事過度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入冬後發病者多,症狀也較重,而嚴格控製性生活並用補腎藥治療一段時間,其發病率可以大大下降,不少患者甚至入冬也不發病。
(2)重度高血壓:血壓過高時,要忌房事。性交時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連續幾次過性生活後,患者頭痛症狀會加重,甚至可因血壓過高而誘發腦出血。
(3)各種心髒病:有心髒病的人,應該節製性生活,並隨時注意防範意外,準備好藥物,一旦發生心絞痛或心力衰竭等,要及時服藥並找醫生急診。
(4)大病之後:身患大病、重病,如急性腎炎、急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大出血、傷寒病、大葉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熱和其他急性傳染病的恢複期,至少2個月內應該禁忌房事。產後婦女2個月內,也應盡量禁忌房事,人工流產後至少要半個月後才能恢複房事。有生殖器或泌尿道炎症的患者,在急性炎症時到醫院去檢查。夫妻間可以從精神衛生、健身鍛煉等各方麵得到充分的健康監護。
總之,中年喪偶後再婚,既符合生理衛生,又符合心理需要,對整個社會也有益。因此,中年人一旦喪失配偶後,要摒棄“一女不嫁二男”的封建桎梏,勇敢地走向再婚之路,選擇合適的配偶,重度自己的美滿婚姻生活,這將是推遲衰老、求得美好人生的重要一步。
中年人各項日常生活的最佳時間在何時?
(1)起床的最佳時間:一般黎明起床最合適,冬春時節要適當晚一會兒。早晨5~6時是生物鍾的“高潮”,體溫升高,此時起床很快就會精神飽滿。同時,清晨的陽光會促進人體中一種激素的消失,這種激素的產生在夜間增加,如果晚起,它就會保留下來而引起白天情緒不佳。
(2)睡眠的最佳時間:人處於深度睡眠的時間一般在晚上8~12時,這4個小時的睡眠量占總睡眠量的3/4.人體生物鍾在夜間10~11時會出現1次“低潮”,所以上床時間最好是晚上9~10時,過晚會難以入睡。
(3)刷牙的最佳時間:應在每次進食後的3分鍾內刷牙。這時可以及時清除口腔裏的食物殘渣,有效防止細菌的繁殖和腐蝕,保護牙齒,刷牙應每日刷2次,每次不少於3分鍾,尤其堅持晚上刷牙更為重要。飯後,吃東西後,應立即漱口,也是口腔保健的好方法。
(4)拔牙的最佳時間:牙痛在夜間最厲害,下午6時左右感覺最遲鈍,所以拔牙最好在這段時間進行。
(5)打針的最佳時間:一般應選擇在上午9時左右,因為這時人體對痛覺最不敏感。
(6)治癌的最佳時間:癌細胞在上午10時生長最快,第二個小生長高峰在晚上10~11時,而正常細胞的生長高峰在下午4時。因此,癌症的最佳治療時間是在上午10時前後,可最大限度地殺傷癌細胞,又少傷害或不傷害正常細胞。
(7)用腦的最佳時間:上午8時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10時精力充沛,下午2時反應最敏捷,晚上8~9時記憶力最強。可據此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工作。
(8)飲水的最佳時間:早晨和飯前1杯水最好。早晨起床後喝1杯水,可以補充身體在夜間失去的水分,並起到衝刷清潔腸胃的作用;餐前1小時飲用1杯水,水在胃內停留幾分鍾,便能被吸收,有助於消化液分泌,起促進食欲作用。
(9)吃糖的最佳時間:勞動、運動、洗澡前、疲勞、饑餓、頭暈時,如果吃些糖果膳食,可以很快提高血糖水平,迅速提供、補充熱能,防止虛脫,穩定心緒,有利健康。而睡前、飯前及飽餐後或有牙病時,最不宜吃糖。
(10)散步的最佳時間:飯後半小時散步最佳。飯後不宜立即散步,特別是老年人、身體虛弱者、有胃病的人,飯後應稍事活動休息後再行散步。
(11)吃水果的最佳時間:飯前1小時吃水果最好。水果屬於生食品。生食之後,再吃熱食,身體不會發生有害反應,不會出現白細胞增多,也不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這對於防病抗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飯後吃水果,就沒有這種良好作用,日久還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12)喝牛奶的最佳時間:飯後或與麵包、饅頭、油條等含澱粉類食物一起吃最好。這樣,牛奶在胃腸中停留的時間長,利於吸收,又可使牛奶的營養不被作為熱能隨便消耗掉,發揮它對人體的特別重要作用。如果用於催眠,則可在臨睡前飲用。
(13)點蚊香的最佳時間:家蚊一般在傍晚6時和黎明5時前後,聚集於屋簷走廊等處交尾,這時有較多的雌蚊飛入室內。所以,蚊香應在天黑之前與黎明前點燃。
(14)日光浴的最佳時間:下午3時以後最好。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進行日光浴,則對身體有害。過多、過強的陽光曝曬,易誘發皮膚癌等。
(15)室外活動的最佳時間:夏秋季節早晨5~6時,空氣新鮮,氣候涼爽;冬天寒冷季節,應避過早晨和傍晚時間,因為這時是地表空氣汙染高峰;平時,上午10時、下午3時做工間操,適當活動,最易受益。
(16)體育運動的最佳時間:黃昏和晚間睡覺前最好。早晨運動,血壓、心率易加速上升,容易產生超負荷現象,影響運動效果和人的健康。黃昏運動,身體適應力強,不會出現上述情況,對健康及睡眠較為有益。
以上最佳時間,是僅就一般情況而言的。每個人有不同的生理節奏和生活規律、生活習慣,應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因人、因地、因時製宜,在實踐中科學地選擇、調整,選用最適宜於自己的時間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