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一頓吃傷,十頓喝湯(1 / 1)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節假日期間,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同餐共飲、暢敘情誼本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然而,因為飲食過多,“一頓吃傷,十頓喝湯”的現象卻經常發生。

俗語說的“一頓吃傷,十頓喝湯”,是非常有道理的。“一頓吃傷,十頓喝湯”的意思是一次暴飲暴食吃傷了身體,後麵要吃十次湯藥治療。對於“湯”字還有一種解釋,認為是“湯水”,那麼這句話的解釋就是:一次暴飲暴食吃傷了身體,要喝十次湯才能補回來。可見多喝湯是有好處的。無論是那種解釋,都說明不可暴飲暴食,否則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

暴飲暴食可導致急性胃腸炎、急性胰腺炎、膽囊炎等多種消化係統疾病發生。為了防止“一頓吃傷,十頓喝湯”的現象發生,平時飲食和會餐時應搭配合理,酸堿平衡,減少筵席上的“山珍海味”,增加蔬菜、瓜果、豆類等堿性食物;還應注意菜肴的葷素搭配和營養的均衡。

古人早就反對筵席奢靡的做法。明代周履清為烹飪書《易牙遺意》寫序說:“今天下奢靡,日常往來即使節儉人家也弄四五十樣肴饈,席上堆滿大小方圓的餐具。”他還指出做菜應“濃不鞔胃,淡不槁舌(意指濃淡有度)”。

南宋著名史學家鄭樵提出了“飲食六要”論,即“食品無務於淆雜,其要在於專簡;食味無務於濃釅,其要在於淳和;食料無務於豐贏,其要在於從儉;食物無務於奇異,其要在於守常;食製無務於膾炙生鮮,其要在於蒸烹如法;食物無務於厭飫口腹,其要在於饑飽處中。”這些針砭筵席時弊之說,今天看來也是難能可貴的。

對於那些患有膽囊炎膽結石、消化性潰瘍或者肝炎、肝硬化等病的人來說,更需要注意。因為飲食不節、過度娛樂、情緒波動,會誘發重症胰腺炎、上消化道大出血、肝硬化肝昏迷等疾病,出現腹痛、嘔血、精神恍惚等症狀,病情危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

在歡度節假日或走親訪友的同時,切忌暴飲暴食、大喜大悲或熬夜玩樂;有膽囊炎膽結石、肝炎肝硬化病史的患者更要忌酒,保持低脂飲食,注意勞逸結合。一旦出現腹痛、腰背痛、吐血或者排黑便等症狀,應該及時就診,避免錯過診療時機,造成不良後果。

腹脹痛是“吃傷”後產生的最為常見的症狀。原因一般是進食過多和過快,因為無法有效排出過多氣體,就可能引起脹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吃撐了”。

一般輕微狀況的腹脹痛並不需要就醫,但胃部不適,有腹脹現象時,應該特別注意飲食,以免加重胃的負擔。這時應該選擇較清淡的飲食,盡量少喝冷飲,不要吃得太飽,少吃那些難消化的東西,例如糯米飯或是糯米類製品等難消化的食物、甜食、柑橘等,同時,應該暫時少食或不食肉食。

對於那些平時沒有腸胃問題,隻因為大吃大喝不小心吃撐了的人,若是飽脹、脹風感持續不消,即消化不良,此時除了節製飲食之外,還可以吃點山楂以緩解症狀。山楂具有藥用功效,由於它性微溫,味酸甘,有消食化滯、活血化痰、活血化淤的效用。對於飲食過多、吃後感到飽脹的人,吃點山楂可起到消食、緩解胸腹飽脹的作用。

此外,還可以進行輕微的活動,以促進胃腸道蠕動,幫助消化。

小貼士小孩“傷食”了怎麼辦

由於小孩的自製能力較差,遇到喜歡吃的食物時往往會暴飲暴食。當小孩進食超過了正常的消化能力時,便會出現一係列消化道症狀,如厭食、上腹部飽脹、舌苔厚膩、口中帶酸臭味等,這些現象稱為“傷食”。如果症狀嚴重,發生多次嘔吐、胃痛、腹瀉等狀況,西醫就稱為“腸胃炎”了。

小孩一旦出現傷食症狀,還得從調整飲食入手。可暫時讓孩子停止進食或少食一兩餐,一兩天內不吃脂肪類食物,可以吃些蛋花粥、麵條等。同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助消化的藥物。

孩子傷食後,可以采取食療的方法,幫助孩子恢複健康。

大米或小米100克,幹山藥片一把,煮粥給孩子喝,有助於緩解傷食症狀。鮮山藥可蒸熟後剝皮蘸白糖吃,有健脾胃的功能。

白蘿卜適量,同米一起煮,加適量紅糖調服。具有開胸、順氣、健胃的功能。

取白糖入鍋炒化,隨後加入去核山楂適量,再炒五六分鍾,聞到酸味即成。或直接買一串糖葫蘆也可。這種方法治療由於食肉過多造成的傷食,效果較好。

為了避免孩子出現傷食,平日父母要注意食物的多樣化和食物之間的合理搭配,如粗細糧搭配、葷素搭配、米麵搭配等。父母平時不要給孩子吃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咖喱、酒類,也不宜讓孩子多吃油炸類的食品。民諺有“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肚皮”之說,這話很有道理,父母千萬不可讓孩子暴飲暴食,以免造成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