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原湯化原食(1 / 1)

在日常飲食中,有的人認為,吃過飯後喝一些熱水有助於消化,其實這種吃法是不科學的。要想有助於食物的消化,還是原湯化原食最為有效。所謂“原湯化原食”,是指我們在吃了麵條、餃子或撈米飯後,最好也同時喝掉碗裏的原湯。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說法呢?

拿麵條來說,麵粉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在酸性環境中維生素B,是比較穩定的,但人們在加堿做麵時,這種穩定性就會受到破壞;而在煮麵條時,大量的營養素也會流失到麵湯中,一般可損失49%的維生素B1、57%

的維生素B2和22%的維生素B3.這些維生素能抑製膽堿酯酶,從而可以起到分解乙酰膽堿的作用。乙酰膽堿能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食欲。此外,維生素B1在體內還能成為輔羧酶,參加糖的代謝過程使糖氧化,產生熱量。所以說,原湯化原食的科學道理就在於利用原湯中的維生素B1,增強機體的消化和氧化糖的能力。因此,我們在吃米、麵時也要同時喝些湯,這是有科學道理的養生之道。

有人會問,那是不是說無論吃什麼都應喝一些食物中的湯?其實,並不是。“原食”,指的是澱粉類的食物;而“原湯”,是指煮這些食物的水。例如煮餃子、麵條、餛飩、湯圓的湯,還有米湯等。而火鍋的湯則不能同日而語,這是因為我們在涮肉時會有很多油脂溶解出來,造成火鍋湯中油脂的含量太高,長期飲用會對健康不利。

所以,一定要講究是“原湯”才能化原食。例如,西安著名的羊肉泡饃,使用的就是燉羊肉的湯,然後把饃泡進去,而這個湯就不是饃的原湯,因此沒有上述所說的作用。

那麼,這原湯什麼時候喝呢?應該說,最好是吃原食前喝好。這可以從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來分析。先喝幾口湯,不僅有利於食物的通過,防止硬塊食物刺激黏膜,而且還可促進胃腸的蠕動和各種消化液的分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此外,先喝湯還可以使人具有一定的飽腹感,放慢吃飯的速度,而不至於吃得過多。

對於想要減肥的人來說,飯前先喝湯,這樣才會越喝越苗條,越喝越健康。不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胃酸分泌較少,飯前喝湯會衝淡胃液,進一步影響食物的消化,因此有此類症狀的患者不應在飯前喝太多的湯。其他人群均可。

相關鏈接如何養胃

在生活中,有很多得胃病的患者,他們吃得不多,而且也很消瘦,胃常常感到不舒服。這就是胃病帶給人們的苦惱。那麼,怎樣才能把胃病給治好呢?

俗話說,胃病要“三分治,七分養”,而七分養是應該在三分治的基礎上進行,經全麵檢查確診後進行係統治療,並配合精神方麵進行調養,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人體的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機器,食物在消化的過程中會對黏膜造成機械性的損傷,保持有節製的飲食是我們治療胃病的關鍵。

1定時定量進餐可以采取少食多餐,每天吃4~5頓飯,每頓吃六成飽,在保證營養充足的同時,可減少胃酸對受損黏膜的刺激。

2食物選擇很重要胃病患者適合吃一些易消化、營養價值高的軟質食物,如牛奶、雞蛋、魚、嫩的豬瘦肉等;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的新鮮蔬菜、水果,能夠促進受損的胃黏膜愈合。另外,饅頭可以養胃,可以作為主食。

3餐後不宜活動有胃病的人飯後不宜運動,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開始工作,或者慢步行走,這樣有利於消化。總之,餐後不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