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這是一句老話。老話既然能流傳到至今,就自有它的道理。“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意思是說要確保小兒平安健康,就不能給孩子吃得太飽,穿得太暖。然而,對於當今多數家庭來說,給孩子吃飽穿暖早已不成為問題,如今的孩子簡直就是被豐富的衣食所包圍著的。父母最怕的就是孩子營養不良,受冷受凍。在這樣的情況下,在生活越來越好的今天,父母的“細心”關懷,卻會為孩子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病來。
中醫理論認為,小兒天生三髒不足、兩髒有餘,也就是脾常不足、腎常虛、肺常不足,心、肝兩髒有餘。小兒“三分饑”原則是要使小兒吃到七分飽留有三分餘地。尤其是嬰幼兒“髒腑嬌嫩,形氣未充”,消化吸收功能還不健全。小孩子保持到七分飽,髒腑就不容易受損傷,也不易患肚子脹、肚子疼、腹瀉等腸胃疾病。
小孩本身脾胃比較弱,父母在飲食上的過度關愛,讓孩子很弱的脾胃,進去的全是高蛋白高脂肪,進去以後根本就運化不了,運化不了,堵塞在裏麵就造成了體熱,裏麵一體熱,對外邊就非常敏感,就容易生病。吃東西時如果再不注意,老是吃一些“陳倉爛穀子”,或者是經常吃一些垃圾食品,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很有可能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這樣的情況,在今天的家庭裏很常見。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過度地喂養孩子。當孩子飯量比較大時,父母也不要讓孩子吃得過多。父母可以誘導孩子,使孩子養成吃飽了就停止的習慣,也可以讓孩子在飯前吃一些水果和喝一些湯。父母也可以這樣用言語來誘導孩子,比如對孩子說:“吃飽了,就不要再吃了;餓了,也不要一下子吃太多。”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們的孩子能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從而健康、茁壯地成長。
此外,在給孩子的穿衣方麵,有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小,嬌嫩,抗寒能力低,冬季要多穿衣。其實小孩子都是純陽之體,元陽充足天性好動,如果衣服過暖,容易出汗受涼,導致傷風感冒。“三分寒”的本義並不是說讓孩子去受凍,而是讓孩子處於七分暖的環境中,就不容易患上咳嗽、發燒等肺部的疾病。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作為父母,要用科學的、正確的方式愛孩子,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下快樂、健康地成長。給孩子“三分饑和寒”,就是愛孩子的一種體現。
相關鏈接幼兒吃得太飽易腹瀉
很多媽媽恐怕自己的小寶寶餓著,所以千方百計地讓寶寶多吃,殊不知寶寶吃得太飽是會腹瀉的,也就是過食性腹瀉。根據過食物質的不同,過食性腹瀉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碳水化合物過食性腹瀉碳水化合物過食性腹瀉,是指喂養的食物主要是澱粉類,由於過量造成胃腸內澱粉酶相對不足,造成腸內澱粉異常分解而引起消化不良,出現腹脹、嚴重腹瀉。每日排便約10次,糞質粗糙,呈綠水樣或糊樣,量多,泡沫多,有酸臭味,有時可見糞便中有小白塊、多量的食物殘渣或未消化的食物(如豆類)。
2蛋白質過食性腹瀉小兒生長發育過程需要蛋白質,但大量食用蛋白質食品,超過生理需要和胃腸負擔,就會影響胃腸功能,引起腹瀉,其特點是每日排便3~5次或更多,大便呈黃褐色稀水狀,有刺鼻的臭雞蛋味。
3脂肪過食性腹瀉一些父母認為脂肪產熱量高,便讓孩子攝入過多脂肪。由於脂肪進入量過多,大於胃腸消化力而引起腹瀉(又稱脂肪瀉),其特點是每日排便3~5次或更多,大便呈灰白色稀便或糊狀,量較多,外觀似奶油,內含較多奶塊或脂肪滴,臭味較重。
父母知道了以上這些情況,並及時給寶寶調整飲食,就可以防治小兒過食性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