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飲食中,人們越來越注重所吃的食物是否新鮮,因為食物的新鮮與否關係著一個人的健康問題。俗話說的“要想身體健,食物要新鮮”,就是這個道理。
所謂“新鮮食物”,是指存放時間短的食物,例如收獲不久的糧食、蔬菜和水果,新近宰殺的畜、禽肉,或剛烹調的飯菜等,都屬於新鮮的食物。
儲存時間過長就會引起食物的內在質量及感官品質的變化,即食物變質。其導致食物變質的主要原因,有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化學反應以及食物自身的代謝作用。某些水果和蔬菜放置一定時間後,還會發生一定程度的糖化作用,使酸澀味變小而甜度增加,這種有意識地儲存所引起的良性改變不屬於食物變質的範圍。
食物變質可以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一類是對人體相對無害的變質,例如外觀、結構和香味的變化,某些營養素的消耗等;另一類則是對人體有害的變質,如某些微生物、黴菌大量生長繁殖產生毒素,或某些食物中的油脂氧化而酸敗,或某些食物發生分解產生有害成分等,這一類變質常常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影響人體的健康。
所以說,我們在吃食物時要選用新鮮的,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後一類食物變質而引起的對健康的危害。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即使食物沒有發生有害於健康的變化,我們也應選用新鮮的、色香味俱佳的食物。
1辨別變質食品的方法每年都或多或少會發生一些食物中毒的情況,這是因為有的不法商販為了獲取利益,昧著良心出售過期、變質的食品的緣故。因此,這裏介紹幾種辨別變質食品的簡易方法,以此來幫助大家選擇好食品。
(1)顏色變化
當微生物繁殖引起食品腐敗變質時,食品顏色就會發生改變。常會出現紫色、黃色、紅色、黑色、褐色和橙色的片狀斑點或全部變色。
(2)氣味變化
食品變質時,一般都會產生一些異味,如臭雞蛋味、黴臭味、醋臭味、胺臭味、糞臭味等。
(3)口味變化
微生物造成食品腐敗變質時,也常引起食品口味的變化。口味改變中比較容易分辨的是苦味和酸味,如牛奶被孢菌汙染後,會產生苦味;蛋白質被大腸杆菌、小球菌等微生物汙染變質後,也會產生苦味;番茄製品被微生物酸敗後,酸味稍有增高。
2正確使用冰箱在今天,冰箱已進入了千家萬戶,如何正確地使用冰箱以及提高冰箱的保鮮效果,是很有講究的。以下是一些利用冰箱使食物保鮮的小招數:
冰箱宜放在通風的地方,與周壁的距離不少於10厘米,以利散熱,從而增加冰箱的製冷能力。
放進冰箱裏的食品應盡量新鮮幹淨,質量好的食品微生物基數少,可減少繁殖後的微生物總數,且不易汙染貯存在冰箱中的其他食物。
冷飲等直接入口食品應放在冷凍室上層,凍魚、凍肉放在下層,以防交叉汙染。冷藏室的溫度上麵低下麵高,魚、肉等動物性食品宜放在上麵,水果、蔬菜等放在下麵,讓它們在適宜的溫度環境中“各就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