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句俗語說“夏不坐木,冬不坐石”,這是很有道理的。
“夏不坐木”,是因為夏天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的木質椅凳,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雖然表麵看上去是幹燥的,可是經太陽一曬,便會向外散發潮氣。中醫學認為,濕為陰邪,損傷陽氣,濕邪重濁向下,容易傷害脾胃功能,導致消化不良。人在露天的木質椅凳上麵坐久了,會誘發皮膚病、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而比起木質椅凳,室外的石凳也不宜坐,尤其是早晨,石凳上往往都有一層露水,所以即使是夏季,早上也不要坐在露天放置的石凳上。
另外,夏季在戶外活動或乘涼時,也不可坐“硬”。如果長期坐硬板凳,容易患坐骨結節性滑囊炎,屁股一接觸板凳就會疼痛,且難以治愈。
養生專家建議,夏日在戶外活動或者乘涼時,應該常備個薄墊子,這樣既可避免因坐得太硬而傷及身體,更能避免潮氣對人體的侵害。如果沒有薄墊子,就不要在木質椅凳上久坐,尤其在雨後。
“冬不坐石”,是因為石頭具有很強的聚溫性及傳導性,冬季氣候十分寒冷,屬陰邪,最容易能侵害人體。天寒地凍的季節,運動完畢,就算汗流浹背,也不要坐到石頭或石凳上休息,即使放了墊子也不可以。冬天室外的石頭,因受氣溫寒冷的影響,所以會聚集了大量寒氣。中醫學認為,冬季養生是應該斂陰護陽的。石頭屬陰邪,人坐其上,寒氣就會侵入人體,從而導致人體新陳代謝的失調,還會損害人的腎髒,尤其對患有心腦血管病、風濕病的人來說,更要注意冬天不能隨便找塊石頭坐下來休息,即使再累也要克製。
所以,我們在戶外活動或休息時,應該多加注意,以免“坐得不當”惹病匕身。
小貼士遠離現代文明病——坐骨結節滑囊炎
坐骨結節滑囊炎又稱“織工臀”或“脂肪臀”,是一種常見病,現代許多白領人士因長期久坐辦公室不動而容易患此病。臨床表現為坐骨結節處坐下的時候會有酸疼的感覺並在該處有明顯的壓疼位,站著的時候沒太大感覺,多發於久坐工作的人。
發病與長期過久地坐位工作及臀部脂肪組織缺失有關。由於坐骨結節滑囊長期被壓迫和磨擦,囊壁漸漸增後或纖維化而引起症狀。因劇烈活動髖關節使附著在坐骨結節上的肌腱損傷,從而牽拉損傷滑囊或肌腱損傷處的疤痕刺激周圍滑囊所致。是長期摩擦導致的結果。
避免此病需注意一下幾點:
1平時需注意坐的時間不要過長。
2坐的凳子不要過硬。
3外出時盡量不要坐在石頭或水泥台階上。
4長期久坐者最好每50分鍾起來活動一下。並用手掌輕輕按摩坐骨部位3~5分鍾,以促進血液循環。
5習慣坐硬板凳和木椅的人,可在坐具上放置海綿墊、布墊,或改坐藤椅和沙發。
6自行車的坐墊也不能太硬,需長時間騎車時中途最好下車活動一下。
7平時要注意坐的姿勢,不要翹起二郎腿或長時間盤腿而坐,以盡量減少兩側坐骨結節平均承受的體重,避免單側坐骨結節過分受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