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和拔罐是我國民間長期以來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我國傳統醫學中一朵獨放異彩的奇葩,現已為世界許多國家所推祟和應用。“紮針拔罐,病去一半”,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紮針和拔罐對於很多疾病都有顯著的療效。
1紮針“紮針拔罐,病去一半”中的“紮針”,指的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針灸。針灸是針刺和艾灸療法的合稱。針灸療法是運用針刺和艾灸的物理性刺激,通過腧穴與經絡的傳導作用,調動人體內在的抗病能力,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針灸療法對於許多疾病都有非常顯著的療效,如針刺太陽穴,可治頭痛;針刺地倉穴、合穀穴等,可止牙痛;針刺內關穴,可止心悸;針刺足三裏穴,可治腸胃疾病等。針灸療法工具簡單,不用藥物,治療方便,收效迅速。針灸療法對人的健康,主要有以下好處:
(1)疏通經絡
針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療作用,就是疏通經絡。疏通經絡的作用,就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經絡“內屬於髒腑,外絡於肢節”,運行氣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就會受阻,臨床表現為疼痛、麻木、腫脹、淤斑等症狀。針灸療法選擇相應的腧穴和針刺手法,可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
(2)調和陰陽
針灸治療最終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調和陰陽。疾病發生的機理是複雜的,但從總體上可歸納為陰陽失衡。調和陰陽的作用,就是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向平衡狀態轉化。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是通過經絡陰陽屬性、經穴配伍和針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針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機體正氣及祛除病邪。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針灸治病,就是在於能發揮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針灸療法還有許多優點:有廣泛的適應症,可用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治療疾病的效果比較迅速和顯著,能提高抗病能力,具有鎮靜、鎮痛等作用;操作方法簡便易行,醫療費用經濟;沒有或極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協同其他療法進行綜合治療。這些都是針灸始終受到大眾歡迎的原因。
2拔罐
拔罐就是運用杯、筒或罐,排除內部空氣,產生負壓,使其吸附體表,得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拔罐是通過局部的溫熱和負壓作用,引起局部組織充血和皮內輕微的淤血,促使該部位的經絡通暢,氣血旺盛,同時驅邪外出,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拔毒散結、退熱散寒、祛風除濕等作用。拔罐療法采用的工具有許多種,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膠罐等,甚至家中的罐頭瓶也可以用於拔罐。常用的拔罐方法有火罐法、水罐法、抽氣罐法、閃罐法、走罐法、留罐法、刺絡拔罐法等。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祛除瘀滯、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可以達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進行治療,尤其是一些慢性病,采用拔罐治療效果更好。
(1)感冒
感冒了頭昏、鼻塞、肩背酸痛,這時在肩膀和後背上拔上幾個罐,立時會感覺肩背鬆快,頭腦清醒。
(2)慢性咽炎
對於慢性咽炎,藥物治療往往難以令人滿意,可要是時不時地在脖子前麵的廉泉穴或天突穴拔上個罐,會讓人感覺到不那麼“堵得慌”。
(3)慢性鼻炎
對於慢性鼻炎,在後背脊柱兩側的膀胱經第一側線用走罐法治療,效果非常好。
(4)痛經
拔罐對寒濕凝滯型和氣滯血淤型的痛經效果明顯,可在腹部的中極、歸來、天樞穴和背部的肝俞、腎俞穴上拔罐。月經期間禁用拔罐。
此外,運用拔罐療法還可以消除疲勞,恢複體力,養顏美容。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是不能拔罐的。心髒病、血液病、皮膚病患者,皮膚損傷者,精神病患者,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者,各種骨折者,極度衰弱、過度疲勞者,孕婦,月經期婦女,過飽、過饑、過渴、醉酒者等,應慎用或禁用拔罐療法。
貼心叮嚀拔罐後並非印跡越深就越好
很多人對拔罐有個誤區,認為拔罐後印跡越深越好。對此,專家提示,拔罐部位的淤青程度主要是提示身體局部寒、淤、濕等病邪的程度,但並非淤青越深效果越好。罐吸附的強度要以不損傷皮膚為度,局部皮膚有炎症,或是潰破、有出血傾向疾病的患者,都不宜拔罐。另外,在前一次拔罐部位的淤青沒有消失之前,不要在原處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