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果品本草(1 / 3)

蘋果

[來源]

蘋果為薔薇科落葉喬木蘋果的果實。果實呈圓、扁圓或橢圓形,果皮青、黃或紅色。因品種及產區不同,自夏季陸續采收至秋末。

[異名]

柰、柰子、頻婆、平波、超凡子、天然子。

[性味歸經]

甘、澀,寒。歸心、肺、大腸經。

[功效主治]

生津止渴,補脾止瀉,補腦潤肺,解暑除煩,醒酒。主治津傷口渴,脾虛中氣不足,精神疲倦,記憶力減退,不思飲食,脘悶納呆,暑熱心煩,咳嗽,盜汗等病症。

“藥膳本草偏方”

1.去皮蘋果1~2隻,每日早晚空腹各生吃1次,適用於腸燥便秘。生吃蘋果2隻,有助於醒酒。

2.蘋果1隻,去皮生食,每日3餐後各1次,適用於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或反胃,還可預防癌症。

3.蘋果1隻,去皮生食,食時細嚼慢咽,每日2~3次,適用於津少口渴、舌幹咽燥。

4.蘋果50~100克,水煎代茶飲用,適用於嘔吐及妊娠嘔吐。

5.蘋果1隻,去皮核,搗爛後生食,每日3次,適用於輕度腹瀉、食欲不振。

“食用禁忌”

由於蘋果含有糖分較多,性涼,所以糖尿病患者以及心腎功能較差以及腹痛腹瀉的人應慎食。

香蕉

[來源]

香蕉為芭蕉科多年生草本甘蕉的果實,屬熱帶、亞熱帶植物。香蕉呈長柱形有棱,成熟後,果皮呈黃色,上有麻黑點,果肉變軟糯,香氣濃鬱。

[異名]

甘蕉。

[性味歸經]

甘、寒,無毒。歸肺、大腸經。

[功效主治]

生食止渴潤肺,解酒毒,又為緩和滋養潤腸劑,有降血壓作用。

“藥膳本草偏方”

1.香蕉2隻,去皮後加適量冰糖,隔水蒸後食用,每日2次,適用於肺燥咳嗽。

2.新鮮香蕉、橘子各100克,蜂蜜30毫升。先將香蕉去皮並搗爛成泥,橘子洗淨搗爛取汁;將橘子汁混入香蕉泥中,再加入蜂蜜並調勻即可飲用。每日2次,連服數日。可用於治療虛火上炎,大便秘結症。

3.用香蕉1隻烘熱備用,每晚先用熱水洗手足,然後取少許果肉搽擦患處,按摩片刻,適用於手足皸裂。一般連用數口即愈。

4.新鮮香蕉皮適量,以其內側麵於疣上摩擦數分鍾,每日數次,連用3~5日,適用於尋常疣。

“食用禁忌”

香蕉性寒滑腸,脾胃虛寒,便溏腹瀉者不宜多食、生食;胃酸過多者不可食用,急慢性腎炎及腎功能不全者忌食;香蕉不宜和甘薯同食。

葡萄

[來源]

葡萄為葡萄科落葉木質藤本葡萄的果實。葡萄的品種較多,果實形狀、大小、顏色、成熟期及味道均有差異。成熟時果皮一般為紫黑、紅中帶青或乳白色,於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采收。

[異名]

草龍珠、蒲桃、山葫蘆。

[性味歸經]

甘、酸,平。歸肺、脾、腎經。

[功效主治]

主治氣血不足,肺虛咳嗽,頭昏,心悸,盜汗;肝腎虛弱,腰背瘺痛,風濕痹痛;胃陰不足,咽幹口渴;淋病,浮腫,小便不利等。

“藥膳本草偏方”

1.葡萄汁、芹菜汁各1盅,溫開水衝服,每日2~3次,適用於高血壓。

2.葡萄汁、甘蔗汁各1盅,混合後,溫開水衝服,每日3次,適用於聲音嘶啞。

3.常酌量飲優質葡萄酒,可軟化血管,防治心血管硬化及高脂血症。

“食用禁忌”

不可多食,否則引起眼目昏暗,並可引起泄瀉。

菠蘿

[來源]

菠蘿為風梨科多年生常綠植物鳳梨的果實。果呈橢圓形或圓錐形,於夏秋菠蘿成熟後采收。

[異名]

鳳梨、露兜子、黃梨、菠蘿蜜。

[性味歸經]

平,甘,微酸。歸脾、腎經。

[功效主治]

清熱解渴,消食止瀉,祛濕利尿,抗炎消腫。主治消化不良,泄瀉,低血壓,水腫,小便不利,糖尿病等病症。

“藥膳本草偏方”

1.菠蘿1個,搗爛絞汁,每次半茶杯,涼開水衝服。用於傷暑或熱病煩渴。

2.菠蘿肉250克,沾淡鹽水每日生吃2次,適用於食肉或過多油膩致消化不良。

3.菠蘿肉60克,鮮茅根30克,水煎服,適用於腎炎水腫、小便不利。

4.菠蘿去皮切塊,放少許食鹽水煎,吃菠蘿喝湯,每天1隻,連用數天,適用於脾胃虛弱、咳嗽多痰。

“食用禁忌”

有胃寒、虛咳者,不宜生食或生飲菠蘿汁,可煎煮後食用。有皮膚濕疹、瘡癤者忌食。

草莓

[來源]

草莓為薔薇科多年生草本草莓的果實。果呈圓形或心髒形,初夏成熟時采收。

[異名]

鳳梨草莓、洋莓果、紅莓、蛇莓、雞冠果、野楊梅、地莓、蠶莓、三點紅、龍吐珠、獅子尾、地楊梅、蛇葡萄等。

[性味歸經]

涼,甘,酸。歸脾、胃、肺經。

[功效主治]

潤肺生津,健脾和胃,補氣益血,涼血解毒。主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食欲不振,小便短赤,體虛貧血及瘡癤,酒醉不醒等病症。

“藥膳本草偏方”

1.鮮草莓100克,川貝10克,冰糖50克,隔水燉爛,取汁,分3次飲服,適用於肺燥幹咳。

2.鮮草莓10~15隻,洗淨生食,每日3次;或鮮草莓250克,洗淨絞汁,分3次飲服,適用於津少口渴。

3.鮮草莓10隻,洗淨於餐前生食;或鮮草莓250克,洗淨絞汁,分2次服,適用於食欲不振、脘腹脹滿。

4.鮮草莓100克,洗淨後1次食完;或鮮草莓250克,洗淨絞汁頓服,解酒毒。

“食用禁忌”

草莓性涼,脾胃虛弱、肺寒腹瀉者忌食。

草莓中含有較多的草酸鈣,尿路結石病人不宜多吃。

[來源]

梨為薔薇科落葉喬木白梨、沙梨、秋子梨等的果實。以河北鴨梨、山東萊陽梨、山西油梨為著名,因品種和產地不同,自7月至10月陸續采收成熟果實,享有“百果之宗”的美稱。

[異名]

快果、果宗、玉乳、蜜文。

[性味歸經]

涼,甘,微酸。歸肺、胃經。

[功效主治]

生津潤燥,清熱化痰。主治熱病傷津口渴,消渴,熱咳,痰熱驚狂,噎膈,便秘等病症。

“藥膳本草偏方”

1.雪花梨2個,荸薺100克,豬瘦肉100克。三者洗淨共切片,加水同煮,放少量食鹽調味,吃肉喝湯,1日內分次服完。該湯具有滋補肝腎的功效,可輔助治療慢性肝炎,偏濕熱型慢性肝炎亦可食用。

2.鴨梨或甜水梨大者1枚,切成薄片,去核,放入涼開水(現可用冰鎮之涼開水)內浸半日,再以清潔紗布絞汁,時時頻飲。可用於外感溫熱病邪,因發熱而致津傷口渴甚者;水痘恢複期;惡心嘔吐等。暑熱挾濕的病人禁飲之。

3.鴨梨20個,去核,榨汁,兌煉蜜適量,收膏,每服20ml,每日2次。適用於肺燥幹咳,久咳,失音氣促,痰中帶血。

“食用禁忌”

由於梨性涼,患有脾胃虛寒、腹瀉、慢性腸炎、寒痰咳嗽、糖尿病、消化不良以及產後婦女不宜食用。一次不要吃得過多,以免傷脾。

[來源]

桃子為薔微科植物或山桃的成熟果實。我國是桃的故鄉,全國各地均產,上海水蜜桃、浙江奉化玉露水蜜桃、河北深縣蜜桃、陝西渭南甜桃、甘肅天水齊桃、山東肥城佛桃,均為上品而聞名全國。夏季采收,去核,鮮用,或用幹品。

[異名]

桃實、毛桃、蜜桃、白桃、紅桃。

[性味歸經]

溫,甘酸。歸肝、大腸經。

[功效主治]

生津,潤腸,活血,消積。主治老年體虛,津傷腸燥便秘,婦女瘀血痛經,閉經,及體內瘀血腫塊,肝脾腫大等病症。

“藥膳本草偏方”

1.大桃100個,去皮,切片取汁,白沙蜜15k克,煉淨,一同熬成煎。經常服食,有延年益壽之功。

2.鮮桃2隻,去皮去核後生食,每日2次,適用於津少口渴。

3.桃仁、當歸各10克,紅花6克,水煎服,適用於血滯經閉、血淤型痛經。

“食用禁忌”

胃腸功能不良者及老人、小孩不宜多吃。

沒有成熟的桃子不能吃,否則會脹肚。既使成熟的桃子一次也不要多吃,以免上火。

[來源]

杏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杏樹的果實。核果呈圓、長圓或扁圓形,果皮為金黃色,向陽麵有紅暈和斑點,果肉暗黃色,果核堅硬,內有種子1枚。夏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有食用杏、藥用杏、觀賞杏三類。

[異名]

杏子、杏實、甜梅。

[性味歸經]

酸、甘,微溫。歸肺、心經。

[功效主治]

潤肺定喘,生津止渴。主治咽幹煩渴,急慢性咳嗽,大便秘結,視力減退,癌瘤等病症。

“藥膳本草偏方”

1.未完全成熟的青杏洗淨去核,搗爛取汁,置於砂鍋中,用文火濃縮成膏狀,裝瓶備用,每次1湯匙,開水衝服,每日2次,適用於菌痢、腸炎。

2.苦杏仁9克,白蘿卜100克,生薑3片,水煎服,治感冒咳嗽。杏仁、桃仁各12克,胡桃仁15克,水煎服,適用於腸燥便秘。

3.杏仁適量,搗研成膏,加補骨脂粉,取適量揩塗揉搓患處,至局部皮膚為紅色,每日早晚各1次,適用於白癜風。

“食用禁忌”

杏子甘甜性溫,易致熱生瘡,平素有內熱者慎食。現代研究發現,杏子中苦杏仁甙可分解成氫氰酸,不可生食和多食。

[來源]

棗為鼠李科植物棗的成熟果實。果實呈長圓形,鮮嫩時果皮為黃色,成熟時為深紅色。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主產於河北、河南、山東、四川、貴州等地,以山東樂陵的金絲小棗、河北滄縣和山東慶雲的無核棗、河南新鄭和浙江義烏的大棗較為有名。

[異名]

紅棗、幹棗、美棗、良棗。

[性味歸經]

平,甘。歸脾、胃、心經。

[功效主治]

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養血安神,調營衛,解藥毒。主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倦怠乏力,血虛萎黃,神誌不安,心悸怔忡,營衛不和,婦人髒躁等病症。

“藥膳本草偏方”

1.紅棗10枚,鮮芹菜根10隻切碎,煎湯常服,適用於高膽固醇血症。

2.紅棗10枚,洗淨服食,每日3次,適用於過敏性紫癜。

3.紅棗15枚,烏梅5枚,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次,適用於自汗、盜汗、小兒遺尿。

4.大棗10個,蒸軟去核後,加人參3克,同蒸至爛熟,搗勻為丸,分1~2次服用。有氣血雙補之功。

5.紅棗120克,陳米醋250毫升,煮至醋幹吃棗,適用於脫肛。

6.紅棗、花生米各30克,水煎加冰糖,睡前飲服,每日1次,連服1個月,輔助治療血清轉氨酶偏高。

“食用禁忌”

咳嗽痰多的人不宜食用。

齲齒疼痛者不宜食用。

李子

[來源]

李子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李樹的果實。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核果呈球形,果皮紫紅、青綠或黃色,表麵光滑,有白色蠟粉被覆,果肉暗黃或綠色,內有種子1枚。

[異名]

李實、嘉慶子、嘉應子。

[性味歸經]

甘、酸,平。歸肝、脾、胃經。

[功效主治]

清熱生津,瀉肝利水。主治陰虛內熱,骨蒸癆熱,消渴引飲,肝膽濕熱,腹水,小便不利等病症。

“藥膳本草偏方”

1.鮮李子洗淨去核,搗爛絞汁,每次服50克,每日2~3次,適用於陰虛內熱、煩渴引飲、咽幹唇燥。

2.李子6枚,米仁30克。上二物共煮食,分2次一日服完。此湯具有養肝瀉肝,破瘀利水的功效。適用於肝硬化腹水的輔助治療。

3.李子幹400克,蜂蜜100毫升,酒1800毫升。將李子幹及蜂蜜共加入酒中,浸泡2~3個月,然後過濾備用,每次服10毫升,一日2次。此酒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用治腸燥便秘有良效。

4.李子100~120克,去核搗碎,絞汁,加蜂蜜少許服用。能清肝經虛熱,又能養胃陰,生津液。也可用以預防氣陰不足之人對夏令炎熱的不適應。

“食用禁忌”

李子易助濕生痰,不宜多食,尤其脾胃虛弱者應少食。

橘子

[來源]

橘子為芸香科常綠果樹橘類的果實。果多呈扁圓形,大小因品種而異。果皮多為紅、橙黃或青色,極易剝離,種子多枚。

[異名]

黃橘、蜜橘、大紅袍、朱砂橘、潮州柑。

[性味歸經]

溫,甘酸。歸肺、胃經。

[功效主治]

開胃理氣,止渴潤肺,止咳化痰。主治消化不良,脘腹痞滿,噯氣,熱病後津液不足,傷酒煩渴,咳嗽氣喘等病症。

“藥膳本草偏方”

1.取橘肉加蜜糖漬製橘餅,酌量服食,可化痰止咳,適用於支氣管炎、感冒咳嗽。

2.橘子適量,去皮絞汁,每次飲30毫升,每日2次,適用於口渴煩熱、胸膈痞滿、呃逆食少。

3.橘皮30克,煎湯代茶飲,治口臭。橘核、小茴香各等分,分別焙幹,研成細末,再混合均勻,每次10克,臨睡前以熱黃酒送服,適用於疝氣疼痛、睾丸腫痛。

“食用禁忌”

飯前或空腹時,不要吃橘子以防有機酸刺激胃粘膜。患有風寒咳嗽、多痰以及患糖尿病的人忌食。

橘子不宜與螃蟹同食,否則令人發軟癰。

柚子

[來源]

柚子為芸香科常綠果樹柚的果實。一般每隻1000克左右,我國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浙江、四川、江西、陝西等省區均產。

[異名]

霜柚、臭橙、拋、文旦、條、胡柑、臭橙、朱孿、香孿。

[性味歸經]

寒,甘酸。歸肺、脾經。

[功效主治]

健胃消食,化痰止咳,寬中理氣,解酒毒。主治食積,腹脹,咳嗽痰多,痢疾,腹瀉,妊娠口淡等病症。

“藥膳本草偏方”

1.柚子去核,將瓤切碎放人廣口瓶內,用酒浸後煮爛,再用蜂蜜拌勻,時時含咽,適用於痰多咳喘。

2.柚子1隻,去皮核絞汁,陳皮9克,生薑6克,加適量紅糖同煎飲服,適用於脘腹脹滿、惡心嘔吐。

3.柚皮洗淨,削去外表層,切成條狀,用白糖醃浸1周,每次食15克,每日2~3次,適用於食積不化。

4.柚子5~8隻,去皮核絞汁,將汁用文火煎濃稠後,加入500克蜂蜜、500毫升蘇葉水、10毫升薑汁,同熬成膏狀裝瓶,每次1湯匙,沸水衝服,每日2次,適用於妊娠惡心嘔吐。

“食用禁忌”

柚子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橙子

[來源]

橙子為芸香科常綠果樹甜橙的果實。橙子分甜橙和酸橙,酸橙又稱缸橙,味酸帶苦,不宜食用,多用於製取果汁,很少鮮食。鮮食以甜橙為主,通常所說橙子也是指甜橙。橙子的果實圓或長圓形,橙紅或橙黃色,果皮較厚,不易剝離,瓤瓣也不易分離,吃的時候需要用水果刀沿著果心中軸分割切瓣,撕皮取肉,或從中間切開四瓣取肉,這是與柑橘的最大區別。

[異名]

橙、黃橙、金橙、金球、鵠殼。

[性味歸經]

甘、酸,涼。歸肺、胃經。

[功效主治]

開胃消食,生津止渴,理氣化痰,解毒醒酒。主治食積腹脹,咽燥口渴,咳嗽痰多,食魚蟹中毒,醉酒等病症。

“藥膳本草偏方”

1.甜橙1隻,絞汁加黃酒1匙,溫開水調服,治乳腺炎。1.橙子2個,取瓤囊撕碎,加適量鹽、蜂蜜煎熟食用。可用於胃氣不和,嘔惡食少,或口幹少津。

2.鮮甜橙2隻,連皮剁碎,壓出汁液,加少許米酒後飲服,每日1~2次,適用於治婦女乳汁不通。

3.鮮橙皮20—30克,加適量冰糖和水,燉服,每日2次,適用於感冒咳嗽、痰多。

“食用禁忌”

多食橙子易傷肝氣。另外,橙中含較多鞣質,能與鐵結合,妨礙鐵的吸收和利用,因此,貧血病人不宜多吃。

西瓜

[來源]

西瓜為葫蘆科一年蔓生草本西瓜的果實。果瓤多汁,成熟時紅色、黃色或白色。種子扁平,有黑、白、紅、灰等色,於夏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我國除少數寒冷地區外,南北皆有栽培。

西瓜渾身都是寶,皮、籽、根及葉均可入藥。最有名的便是西瓜霜了,“西瓜霜”具有消腫之功效,適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切下西瓜瓜蒂,挖去部分瓜瓤,將皮硝裝滿瓜內,再將切下的瓜蒂蓋上,用竹簽固定,懸掛於陰涼通風處,10餘天後,在瓜皮外麵不斷析出白霜,刷下的白霜即為藥用西瓜霜。

[異名]

寒瓜、夏瓜、水瓜。

[性味歸經]

寒,甘。歸心、胃、膀胱經。

[功效主治]

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主治暑熱疰夏,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舌生瘡,風火牙痛,熱病煩渴以及尿路感染,高血壓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