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打損傷
跌打損傷即扭、挫傷,是臨床較常見損傷。扭傷是指間接外力使肢體和關節周圍的筋膜、肌肉、韌帶過度扭曲、牽拉,引起損傷或撕裂。多發生在關節及關節周圍的組織。挫傷是指直接暴力打擊或衝撞肢體局部,引起該處皮下組織、肌肉、肌鍵等損傷,以直接受損部位為主。頸,肩、肘、腕、指間、髓、膝、跺、腰等部位都可引起扭挫傷。其中腰部扭挫傷是最常見的腰部疾患,多見於青壯年。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傳統醫學認為,此症多由於皮肉筋骨損傷而引起氣血瘀阻,經絡阻塞。
飲食調治宜忌
1.損傷初期,各種膳食皆宜煮為湯、粥、羹等稀軟品,忌過於油膩,以使患者易接受。後期脾胃健運者,可隨其所便。
2.損傷早期宜於選用黑大豆、蠟子、貝類、鱉、油菜、慈菇、木耳、鮮藕、山檀、栗子等和血止血或散疲的食物。
3.補養氣血以禽、畜、蛋、血等血肉有情之品效力為強,按患者脾胃接受能力,可盡量多用,配以蔬菜、水果,則補中有疏,補而不滯,更可增其效果。酒類行氣活血通經絡,可酌用。若加行氣活血之藥物,同浸成藥酒飲服則更好。但均不可過量,免生他弊。
調治藥膳
全蔥鬆香膏
材料:全蔥(連根葉)適量,鬆香少許。
食法:將全蔥洗淨切細,炒熟,拌入鬆香,搗爛如膏,熱敷患處。每日1次。
功效:解毒消腫,祛風躁濕,生肌止痛。
適應症:跌打損傷腫痛。
雞蛋兩麵針
材料:雞蛋2個,兩麵針30克,紅砂糖適量。
食法:將雞蛋、兩麵針加水適量同煮至蛋熟,去殼後加紅砂糖適量再煮5分鍾去渣。1個/次,2次/日,吃蛋喝湯。
功效: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適應症:一般扭挫傷。
牛膝燉豬肉
材料:川牛膝20克,瘦豬肉200克,冰糖50.
食法:將川牛膝加水適量煎30分鍾,過濾取汁500毫升。將瘦豬肉切丁與過濾藥汁燉至肉爛熟,入冰糖克煮至溶。佐餐食。
功效:補腎壯腰。
適應症:跌打損傷,腰肌勞損。
韭菜外用方
材料:鮮韭菜或根適量。
食法:將韭菜(或根)洗淨後搗爛,外敷傷處。每日2次。
功效:散瘀止痛,止血。
適應症: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或外傷出血不止。
空心菜外用方
材料:鮮空心菜、白酒各適量。
食法:將空心菜洗淨搗爛,加酒炒過,敷於患處,包紮固定。每日1~2次。
功效:涼血活血,散瘀消腫。
適應症:跌打腫痛,無名腫毒。
刀豆根外用方
材料:鮮刀豆根、白酒各適量。
食法:將刀豆根洗淨搗爛,加酒蒸熟,外敷患處。每日2次。
功效:活血散瘀,通經止痛。
適應症:跌打損筋。
河蟹外用方
材料:活河蟹、白酒各適量。
食法:將河蟹洗淨搗爛,加白酒拌和,敷於傷處,外用紗布包紮,每日1次(夏季每日2~3次)。
功效:散瘀血,續筋接骨。
適應症:跌打損傷,斷筋碎骨,瘀血腫痛。
木半夏葉外用方
材料:木半夏葉適量。
食法:將木半夏葉加水煎湯,外洗傷處,並將藥渣搗爛,敷於傷處。每日2次。
功效:收斂,消腫。
適應症:跌打損傷。
芥子餅
材料:白芥子、麵粉各適量。
食法:將白芥子研為細末,與麵粉混勻,加水調為糊狀,外敷患處,感到灼痛難忍時,即可除去。
功效:通經絡,消腫毒。
適應症:跌打瘀血,寒性膿痛,坐骨神經痛。
黃酒方
材料:黃酒或葡萄酒適量。
食法:將黃酒或葡萄酒加熱,飲之。
功效:活血行瘀。止痛。
適應症:跌打損傷,疼痛。
雞血藤酒
材料:雞血藤60克,冰糖60克,白酒500毫升。
食法:將雞血藤、冰糖浸入白酒中7日。20毫升/次,服2次/日。
功效:活血祛疲,通絡舒筋。
適應症:上肢扭挫傷。
山茶花酒
材料:山茶花15克,黃酒50毫升。
食法:將山茶花、黃酒共置缽內,加水少許,隔水燉沸,候溫飲用。每日1~2劑。
功效:涼血止血,散瘀消腫。
適應症:跌打損傷之瘀血腫痛。
骨折
骨折是指由於外力的作用,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受到了破壞,失去了正常的生理功能。骨折通常分為閉合性骨折、開放性骨折、病理性骨折。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傳統醫學認為,骨折則應根據不同階段給予外敷、內服,並及時進行功能鍛煉。可分別治以,行氣活血,接骨續筋,補益肝腎,溫經通絡等法。
飲食調治宜忌
1.骨折早期宜多食有化瘀作用之膳食,不宜過補,但亦應有足夠的營養;中期可適當進補;後期則以補為主。忌盲目補充鈣質,忌多吃肉骨頭。骨折患者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會使骨折愈合時間推遲。
2.忌偏食。骨折患者常伴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複能力,而機體修複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保證骨折順利愈合的關鍵就是營養。忌過食白糖,要慎飲果子露。
3.膳食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芳、糯米等易脹氣或不消化膳食。
4.宜多吃水果、蔬菜。忌少喝水。忌長期服三七片。
調治藥膳
壯筋雞
材料:烏雄雞1隻(約500克),道地三七5克。
食法:將雞宰殺去毛、肚內髒,洗淨,道地三七打碎後納入雞肚,入優質黃酒少量,隔水清燉。佐餐,蘸醬油服。
功效:補虛強筋接骨。
適應症:骨折。
消腫湯
材料:新鮮豬長幹骨1000克、黃豆250克,丹參50克,桂皮、鹽少許。
食法:將丹參用水漂洗,去雜質,加水煮沸1小時,去渣留汁;其汁與豬骨、黃豆同煮,待爛熟,入少量桂皮、鹽。服2~3次/日。
功效:補骨生髓,活血止痛。
適應症:骨折。
蟹肉粥
材料:粳米50克,新鮮河蟹2隻(帶黃),生薑、醋和醬油適量。
食法:先用粳米煮粥,熟時入河蟹肉、黃,再調以生薑、醋和醬油各適量。佐餐食。
功效:滋養氣血,接骨續筋。
適應症:骨折。
雞蛋皮散
材料:雞蛋皮適量。
食法:將雞蛋皮洗淨,烘幹,研成細末,每服15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補鈣,壯骨。
適應症:骨折久不愈合。
鳳仙花酒
材料:鮮鳳仙花10克,白酒30毫升或黃酒50毫升。
食法:將鳳仙花和酒放入碗內,加水等量,隔水燉沸,候溫飲用。每日1~2劑。
功效:祛風活血,消腫止痛。
適應症:骨折疼痛。
雞血酒
材料:雞血120克,三七粉50克,白酒500毫升。
食法:將雞血、白酒共置幹淨器皿中,用竹筷攪打均勻,密封,置陰處貯存,24小時後即成。每服20~30毫升,每日2次。
功效:補血活血,祛風通絡。
適應症:筋骨折傷,跌打損傷。
東風橘根酒
材料:東風橘根60克,白酒500毫升。
食法:將東風橘根製為粗末,浸入白酒內,密封,每日搖蕩1次,10日後即成。每服10毫升,每日2次。
功效:祛瘀止痛,順氣化痰。
適應症:骨折,跌打損傷,風濕痛等。
楊梅樹皮外用方
材料:鮮楊梅樹皮、糯米飯各適量。
食法:將楊梅樹皮搗爛,加入糯米飯再搗拌均勻,敷於患處。每日1次。
功效:消腫,止痛。
適應症:骨折。
韭根外用方
材料:韭菜根適量。
食法:將韭菜根洗淨,搗爛如泥,外敷患處。
功效:祛瘀血,續筋骨。
適應症:斷指。
腰腿痛
腰腿痛是許多疾病共有的症狀。臨床上極為常見,有的僅有腰痛,有的並發一側或兩側下肢疼痛。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發病原因較多。故下述膳食方主要用於以腎虛、風濕、老年骨關節病等病因引起的腰腿痛。
飲食調治宜忌
1.膳食宜清淡且易消化。一般主食可用大米飯、小米粥、饅頭、蒸糕等。肥胖患者宜適當控製膳食。
2.久病體虛、遷延不愈者,宜適當增加滋補膳食(例如排骨湯、瘦肉、蛋類、乳類等),以增強體質,控製病情發展。
3.宜多食補腎健骨膳食(例如羊肉、狗腎、豬骨、豬腎等)。忌食辛辣膳食。
調治藥膳
稀簽豬蹄飲
材料:豬腳1隻,黃酒1升,稀簽草90克。
食法:將稀簽草、豬腳、黃酒同略加水煎。分3次服,食肉飲湯。
功效:祛風散寒,溫經活血。
適應症:風寒濕痹型腰腿酸痛。
葡葡根燉豬蹄
材料:豬蹄1個,白葡萄根60克,黃酒200毫升。
食法:將豬蹄刮洗幹淨,剖開,放鍋內,加切碎的白葡萄根,用黃酒、水各半燉至肉熟。吃肉喝湯。
功效:祛風逐寒,通經活絡。
適應症:坐骨神經痛。
豬腎粥
材料:豬腎2個,肉蓯蓉50克,粳米50克,蔥白、生薑、鹽及五香粉少許。
食法:將豬腎去筋膜後切細,與粳米同入鍋煮粥,將熟時入蔥白、生薑、鹽及五香粉調味。每日早餐食。
功效:補腎壯腰。
適應症:老年人腎氣不足型腰膝軟弱疼痛;症見步履艱難,耳聾等。
雞肝粥
材料:雄雞肝1具,菟絲子15克,枸杞子15克,粟米100克,蔥白2根,食鹽、胡椒粉各適量。
食法:將雞肝切細,菟絲子切末,與粟米同煮為粥;粥將熟時入蔥白2根及食鹽、胡椒粉各適量調味,再煮一二沸。空腹食。
功效:養肝腎,壯陽事。
適應症:肝腎不足型腰腿痛;症見筋骨痛軟。
韭菜黃酒湯
材料:韭菜或韭菜根30~50克,黃酒90毫升。
食法:將韭菜洗淨切細,與黃酒共置鍋內,煮沸,乘熱飲服。每日1~2劑。
功效:祛風散瘀,活血通脈。
適應症:扭傷腰痛。
刀豆豬腎湯
材料:帶殼刀豆子30克,豬腰子1隻,調料適量。
食法:將豬腰子洗淨剖開,剔去臊腺筋膜,切碎,刀豆洗淨切碎,共置鍋內,加水煮湯,調味服食。每日1劑。
功效:補腎壯腰。
適應症:腎虛腰痛。
淡菜韭菜湯
材料:淡菜(幹品)100克,韭菜150克,調料適量。
食法:按常法煮湯服食。每日1劑。
功效:補腎壯陽。
適應症:腎陽虛腰痛,伴見少腹拘急,麵色白光白,手足不溫等。
刀豆根湯
材料:刀豆根30克。
食法:將刀豆根洗淨,加酒、水各半煎湯飲服。每日1~2劑。
功效:祛風除濕,行血通徑。
適應症:風濕性腰痛。
山藥枸杞湯
材料:山藥30~60克,枸杞子20~30克。
食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補益肝腎,固精明目。
適應症:腎虛腰痛。
首烏大棗粥
材料:製首烏40克,大棗5枚,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食法:將製首烏放入沙鍋內,加水煎沸1小時,濾取藥液,兌入大棗、粳米煮成的稀粥內,再煮一二沸,調入紅糖即成。每日1劑,連服7日為1個療程。
功效:補益肝腎,養血活血。
適應症:瘀血型腰痛,症見腰痛如刺,有定處,或疼痛不得轉側,痛處拒按等。
赤豆大棗湯
材料:赤小豆120克,大棗10枚,紅糖適量。
食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補氣活血。
適應症:年老體弱所致的腰腿酸痛。
狗骨酒
材料:狗骨120克,白酒500毫升。
食法:將狗骨洗淨後晾幹,搗碎,浸入白酒內,密封貯存,15日後即成。每服15~25毫升,每日2次。
功效:益血脈,暖腰膝。
適應症:風濕痹症,腰腿疼痛,肌肉萎縮等。
風濕藥酒
材料:蜜炙黃芪600克,當歸、槲寄生、老鶴草、續斷、麻黃、防己、防風各500克,炒薏苡仁、牛膝、地龍、紅花各400克,羌活、製草烏、獲苓、炒白術、獨活、製川烏、雞血藤、膽南星、白芷、骨碎補(鹽製)、肉桂各300克,杜仲(炭)、細辛、甘草各200克,白糖5千克。50度白酒25升。
食法:將上藥共泡白酒內1周。溫服10~15毫升/次,2~3次/日。
功效:散風祛濕,活血止痛。
適應症:腰腿疼痛;症見肢體麻木,關節疼痛(孕婦忌服)。
風濕骨痛藥酒
材料:威靈仙、槲寄生、穿山龍、防己、獨活、茜草、羌活各500克麻黃、白糖各100克。50度白酒25升。
食法:將上藥共泡白酒內1周。溫服10~15毫升/次,2~3次/日。
功效:散風,祛濕。
適應症:腰腿疼痛;症見肢體麻木,手足拘攣,關節疼痛(孕婦忌服)。
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亦稱腰椎纖維環破裂症。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間盤內、外壓力平衡失調,均可使纖維環破裂,導致腰椎間盤的髓核突出,而引發該病。最常見的症狀是腰腿痛。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腰椎間盤突出症在中醫學屬“腰痛”或“腰腿痛”、“痹症”範疇。本病可分為癖阻經絡,肝腎虧虛,濕熱阻絡等型。宜分別治以活血舒筋;補益肝腎,舒筋活絡;清利濕熱,舒筋活絡等。
飲食調治宜忌
1.宜以清淡膳食為主,宜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土豆和豆類食品、牛奶、雞蛋、瘦肉、鮮魚、海帶、紫菜、木耳、香菇、葛根、芹菜、黃花菜等。
2.久病身體較虛弱者,宜食健脾益腎之品(例如惹茵仁、芡實、蛇肉、羊肉、狗肉等)。
3.忌食肥肉、蝦、蟹、燒雞、烤鴨等肥膩、燥熱、油炸膳食;忌煙、酒。
調治藥膳
三七地黃瘦肉湯
材料:瘦豬肉300克,三七12克,生地30克,大棗4個,鹽適量。
食法:將三七打碎,與生地、大棗、瘦豬肉同入沙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煮1小時至瘦肉熟爛,放鹽適量。飲湯吃肉,隔日1劑。
功效:活血化疲,定痛。
適應症:氣滯血疲型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症。
三七燉田雞
材料:肥田雞2隻(約200克),三七15克,大棗4個。
食法:將田雞去皮、頭、內髒,三七打碎,大棗去核,同入燉盅,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燉1~2小時。飲湯吃肉,1劑/日。
功效:益氣活血,消腫止痛。
適應症:氣虛血疲,脾胃虛弱型腰椎間盤突出症。
當歸生薑羊肉湯
材料:羊肉500克,當歸、生薑各30克。
食法:將當歸、生薑切大片;羊肉淖沸水,晾涼,切塊。將羊肉、當歸、生薑、紅棗同入沙鍋,加適量水共煎,沸後撇沫,改小火慢煮至羊肉熟爛。隨量飲湯吃肉,隔日1劑。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定痛。
適應症:陰寒內盛,氣血凝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症。
杜仲核桃豬腰湯
材料:豬腎1對,大棗2個,杜仲10克,核桃肉20克,生薑2片,米酒3毫升。
食法:將豬腎切片,大棗去核,與杜仲、核桃肉、生薑、米酒同入燉盅,加水共煎沸後改小火燉1小時。飲湯吃肉,1劑/日。
功效:益氣補腎,壯腰助陽。
適應症:腎氣不足型腰椎間盤突出症。
韭菜根湯
材料:韭菜根30克,澤蘭10克,黃酒100毫升。
食法:將韭菜根、澤蘭放沙鍋內,加適量清水煮沸取汁,與黃酒共煮沸。1劑/日,可連服10日。
功效:溫補腎陽,散寒理氣。
適應症:氣滯血疲者兼寒凝經脈型腰椎間盤突出症。
黨參鹿肉湯
材料:鹿肉300克,黨參、杜仲各10克,生薑5片,大蔥2根,食鹽少許。
食法:將鹿肉切片,黨參、杜仲布包,入生薑、大蔥共煎至鹿肉熟爛。隨量食肉喝湯,可連服10日。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健脾益氣。
適應症:脾腎不足型腰椎間盤突出症;症見筋骨萎弱者。
薏苡仁石膏粥
材料:薏苡仁、白術各3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調味料少許。
食法:將上述原料共入砂鍋,加水適量煮成稀粥,調味食。早、晚分食,1劑/日。
功效:清熱,健脾,利濕。
適應症:濕熱困阻中焦且熱邪偏勝型腰椎間盤突出症。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吸收超過骨質,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繼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性增高的係統性骨骼疾病。臨床以腰背疼痛、身高縮短、駝背,甚則骨折為主要表現。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骨質疏鬆屬中醫學的“骨痹”、“骨瘓”、“骨痛”、“腰痛”、“腎虛”等範疇。本病基本病機是腎虛髓少,以虛為本,兼有虛實夾雜之證,病位在腎,涉及肝、脾、心等。因腎之精氣為陰陽之物質基礎,腎之精氣不足常可損及陰陽,故臨床上骨質疏鬆症常有腎精不足、腎陰虛損和腎陽不足之表現。
飲食調治宜忌
1.骨質疏鬆症為腎氣衰弱所致,宜進食益腎食品,如核桃仁、芝麻、黑木耳、狗肉、鴿肉、海蝦、淡菜等。
2.宜進食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和奶製品、綠葉蔬菜、魚等。肉食宜適度,過量則使鈣相對不足。
3.食有助於腸道吸收的食物,如山藥、白扁豆、豬肚等。
4.飲食宜清淡平和,過鹹傷骨,辛辣燒烤食物耗陰,均應節製。
調治藥膳
首烏百合粥
材料:製首烏30克,百合20克,粳米100克,大棗5枚,冰糖適量。
食法:將製首烏加水煎湯,去渣,加入洗淨的百合、粳米、大棗煮為稀粥,調入冰糖服食。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滋補腎陰。
適應症:腎陰虛型骨質疏鬆,症見頭暈耳鳴,腰腿酸痛,彎腰駝背,五心煩熱,失眠盜汗,口幹咽躁,足跟疼痛,男子遺精,女子月經不調或閉經,可發生自發性骨折等。
木瓜湯
材料:羊肉100克,豌豆300克,木瓜1000克,粳米500克,蘋果5片,白糖、鹽、味精、胡椒粉各適量。
食法:將羊肉切6厘米見方的塊;粳米、蘋果、豌豆淘洗幹淨;木瓜取汁。將羊肉、蘋果、豌豆、粳米、木瓜汁、清水適量同入鍋,武火燒沸後轉文火燉,至豌豆熟爛、肉熟,人白糖、鹽、味精、胡椒粉各適量。常食。
功效:補中益氣。
適應症:主治骨質疏鬆症。
淫羊藿羊肉湯
材料:羊肉90克,淫羊藿9克,枸杞子15克,調味料少許。
食法:將羊肉切塊,與淫羊藿、枸杞子同入鍋,加適量清水,小火煮2小時至羊肉熟爛,調味。隨量服食,1劑/日。
功效:溫腎壯陽。
適應症:腎陽不足型骨質疏鬆症。
桑葚枸杞粥
材料:桑葚、枸杞子各30克,粳米100克,白糖20克。狗骨1000克煮一日。
食法:用狗骨湯按常法煮粥服食。每日1劑。
功效:滋補肝腎,強筋壯骨。
適應症:肝腎陰虛型骨質疏鬆,症見視物昏花,筋脈拘急,爪甲枯脆,眩暈耳鳴,腰膝酸痛,形體消瘦,口幹咽躁,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虛煩不寐,女子月經不調或閉經,男子夢遺,尿黃便幹等。
杞棗麻雀粥
材料:麻雀5隻,枸杞子25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薑絲、蔥末、精鹽各適量。
食法:將麻雀宰殺,去毛、內髒及頭足,洗淨切塊,與洗淨的枸杞子、大棗、粳米共置鍋內,加水煮為稀粥,調入薑絲、蔥末、精鹽即成。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溫補脾腎。
適應症:脾腎陽虛型骨質疏鬆,症見麵黃肌瘦,麵目浮腫,形寒肢冷,腰腿酸痛,食納不佳,男子陽痿,女子月經不調等。
甲魚杞參湯
材料:甲魚1隻,枸杞子30克,西洋參5克,熟地10克,調料適量。
食法:將甲魚宰殺,去腸雜、頭、爪及甲殼,洗淨切塊,與洗淨的枸杞子、西洋參、熟地共置沙鍋內,加水燉1小時,調味,吃肉喝湯。每日1劑。
功效:滋補肝腎。
適應症:肝腎陰虛型骨質疏鬆。
生地雞
材料:烏雞1隻,生地400克,怡糖250克。
食法:將烏雞宰殺、去毛雜。生地切細條,與怡糖混合,入烏雞腹,以棉線紮緊。小火將雞燉至熟爛。分次食肉喝湯。
功效:滋陰補腎。
適應症:腎陰不足,陰虛血疲型骨質疏鬆症。
參芪燉雞
材料:黨參、黃芪各30克,母雞肉150克,紅棗5個,生薑3片,鹽少許。
食法:將黨參、黃芪、雞肉、紅棗、生薑同入燉盅,加水蓋嚴,隔水燉2小時,加鹽調味。食肉飲湯,1劑/日。
功效:健脾補氣。
適應症:脾氣虛弱型骨質疏鬆症。
茄蝦餅
材料:茄子250克,蝦皮50克,生薑絲、醬油、白糖、麻油和味精各適量,麵粉500克,雞蛋2個,植物油150毫升。
食法:將茄子切絲,用鹽漬巧分鍾後擠去水分,蝦皮用黃酒浸泡15分鍾,加生薑絲、醬油、白糖、麻油和味精各適量拌和成餡。用雞蛋清調和麵粉,加水調成麵漿。植物油燒六成熟時舀入1勺麵漿,轉鍋攤成餅,中間放餡,再蓋上半勺麵漿,兩麵煎黃服食。
功效:補鈣。
適應症:骨質疏鬆症。
豬血山藥湯
材料:豬血250克,山藥、瘦豬肉、胡蘿卜、豆腐各100克,調料適量。
食法:按常法煮湯服食。每日1劑。
功效:健脾補腎,益氣養血。
適應症:骨質疏鬆。
排骨蘿卜湯
材料:豬排骨1500克,白蘿卜500克,草果、生薑、大料、花椒、黃酒、精鹽各適量。
食法:將豬排骨洗淨斬塊,白蘿卜洗淨切塊,共置鍋內,加入調料及清水適量,大火燒沸,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燉熟,佐餐食用。每3日1劑。
功效:補腎壯骨。
適應症:骨質疏鬆。
增生性關節炎
增生性關節炎,又稱退行性(老年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或骨性關節病。根據有無局部原因存在,分為繼發性、原發性2種。原發性由於關節軟骨變性和關節受慢性損傷所致,多發生於中年以後,部位多在負重的關節;繼發性可見於先天或後天的關節畸形,損傷和炎症之後,可發生於青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