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嗜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並在陣咳終末出現深長的“雞鳴樣”吸氣性回聲。病程可長達2~3個月。多見於嬰幼兒,尤以6個月以下嬰幼兒發病率較高。一般呈散發,亦可發生流行;全年均可發病。病後可獲持久免疫力。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傳統醫學認為本病屬“頓咳”、“疫咳”、“鷺鷥咳”等病範疇。本病多因小兒肺髒嬌嫩,腠理不密,感染時邪疫毒之氣,肺失清肅,痰阻氣道,肺氣不宣而致。
飲食調治宜忌
1.宜多食祛痰、健脾、補腎、養肺膳食,如白蘿卜、山藥、柿子、胡桃肉、核桃、蓮子、百合、大棗、海蜇、甘蔗、枇杷、梨等。
2.忌生冷、辛辣、油膩、肥厚、過甜、過鹹或辛香之品,如雪糕、冰磚、酒、辣椒等。
3.忌食過飽,對魚蝦或其他食物過敏者禁食之酸味收斂,有助止咳,但亦不宜過食,蜂蜜雖潤燥,但味過甜,不宜過量。
調治藥膳
大蒜桔餅湯
材料:紫皮大蒜1頭,桔餅1個,川貝粉、白糖適量。
食法:將紫皮大蒜去皮切碎,桔餅切碎,共置鍋內,加水一碗,煎二三沸,去渣,調入川貝粉、白糖飲服。每日1劑,2~3次分服。
功效:解毒除濕,散鬱化痰。
適應症:百日咳。急、慢性支氣管炎。
胡蘿卜、大棗、川貝粉茶
材料:胡蘿卜120克,大棗10枚。川貝粉適量。
食法:將胡蘿卜洗淨切塊,大棗洗淨,共置鍋內,加水三碗,煎至一碗,加川貝粉隨意飲用。每日1劑。
功效:補中益氣,潤肺健脾。
適應症:百日咳恢複期,症見咳嗽逐漸減輕或見幹咳少痰,多汗,或見咳聲無力,精神委頓,食欲不振等。
冬瓜子仁胡桃肉方
材料:冬瓜子仁、胡桃肉、紅糖各適量。
食法:將冬瓜子仁、胡桃肉搗爛,研為細末,每取15克,酌加紅糖,用開水衝服,每日2次。
功效:潤肺,化痰,消癰,利水。
適應症:百日咳恢複期。
萬壽菊湯
材料:萬壽菊15朵,紅糖適量。
食法:將萬壽菊水煎取汁,調入紅糖服用。每日1劑。
功效:平肝清熱,祛風止咳。
適應症:百日咳之痙咳期,症見咳嗽陣作,咳時麵赤發憋,彎腰曲背,涕淚俱出,陣咳以後吸氣時有哮嗚,咳甚嘔吐粘痰,或有食物,眼瞼可以浮腫,甚至眼結膜出血,衄血等。
扁豆大棗湯
材料:白扁豆100克,大棗10枚、胡桃肉適量。
食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5天。
功效:健脾化濕,益氣養血。
適應症:百日咳之恢複期。
豬膽綠豆粉
材料:新鮮豬膽汁500克,綠豆粉50克,炒杏仁適量。
食法:將豬膽汁、炒杏仁放入砂鍋內,文火濃縮至稠厚,加入綠豆粉調勻,烘幹,研為細末即成。每服0.5~1克,每日3次,溫開水衝服。
功效:清熱化痰,宣肺平逆。
適應症:百日咳之痙咳期。
柿餅薑
材料:柿餅1個,生薑6克。
食法:將上2味共洗淨切碎,放入碗內,加水少許,上籠蒸熟食用。每日1劑。
功效:清熱化痰,宣肺散寒。
適應症:百日咳之初咳期。
金橘餅茶
材料:醃製金橘餅2~4枚,白糖適量。
食法:將金橘餅切碎,加水煎湯,取汁,調入白糖,代茶飲用。每日1劑。
功效:理氣解鬱,止咳化痰。
適應症:百日咳。
橄欖湯
材料:橄欖20枚,炒杏仁適量,冰糖適量。
食法:水煎服。每日1劑,3次分服。
功效:清熱利咽,潤肺祛痰。
適應症:百日咳之痙咳期。
小兒厭食症
小兒厭食症是指排除其他疾病,而以較長時間的食欲減退或厭食為主症的一種兒科常見病。多見於1~6歲的小孩。常見症狀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腹瀉、手腳心熱睡眠不好。病久可見麵黃肌瘦、精神倦怠、常感疲乏、生長發育慢,甚至智力低下。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小兒厭食症在傳統醫學中屬“納呆”、“惡食”、“不欲飲食”等範疇。傳統醫學認為,本病多因過食肥甘、生冷、雜物,損傷脾胃,或病後中氣未複,或平素脾胃虛弱所致。
飲食調治宜忌
1.宜定時進餐,為孩子造就良好的進餐環境,不宜在吃飯時對孩子吒叱、批評。
2.烹調食物宜色、香、味俱全,誘發患兒的食欲感。宜選用有助消化、增加食欲的食品,如藕粉、山楂、新鮮水果等。宜根據季節的不同,挑選新鮮、美味可口的膳食、蔬菜,如初春的嫩筍,入夏的西瓜、番茄等。
3.忌飯前吃零食、點心、糖果之類,忌飯前飲水過多。若為其他疾病所致厭食,應時行針對性治療。
調治藥膳
雞蛋清茼蒿湯
材料:雞蛋清3隻,茼蒿50克,焦麥芽20克,調料適量。
食法:按常法煮湯服食。每日1劑。
功效:和脾胃,消水穀。
適應症:脾失健運型小兒厭食症,症見麵色少華,不思飲食,或厭食、拒食,形體偏瘦等。
鮮藕粥
材料:鮮藕50克,大米50克,炒神曲15克,鹽少許。
食法:將藕、大米、炒神曲、鹽同入鍋,加水適量,武火燒沸後改文火熬煮。可作主食,宜常服。
功效:健中,清熱,育陰。
適應症:小兒厭食、拒食;症見口幹喜飲,食少飲多,形體消瘦,汗出心煩,睡眠不實,尿黃便幹等。
扁豆花湯
材料:扁豆花15~30克,炒麥芽20克,白糖適量。
食法:將扁豆花、炒麥芽水煎取汁,調入白糖服用。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濕。
適應症:脾失健運型小兒厭食症。
蘿卜子神曲湯
材料:炒蘿卜子、麥芽各10克,神曲30克。
食法:水煎服。每日1劑,3次分服。
功效:和脾助運。
適應症:脾失健運型小兒厭食症。
玉米蘑菇湯
材料:玉米250克,玉米須適量,蘑菇50克。
食法:將玉米放食用堿水中浸泡4小時,撈起瀝水,在炒鍋中以武火炒至半發泡狀,使之破碎;玉米須適量切節,放鍋中稍烘。蘑菇研碎,與上二料混合,入沸水中,置武火上略煮。喝湯,吃玉米、蘑菇,1次/日。
功效:調運脾胃。
適應症:小兒厭食初起,病不甚者。
大棗山藥糕
材料:大棗(去核)500克,山藥200克,陳皮絲3克。
食法:將山藥洗淨,去皮切碎,與大棗、陳皮絲共搗爛,揉和均勻,上籠蒸熟即成。每日清晨適量服食。
功效:健脾益氣。
適應症:脾胃虛弱型小兒厭食症,症見麵色萎黃,精神欠佳,厭食、拒食,糞便中雜有不消化殘渣,形體消瘦,容易出汗等。
三仙雞內金
材料:焦三仙、雞內金各15克,粳米100克。
食法:將焦三仙、雞內金入鍋濃煎,去渣澄清取汁,入粳米煮粥至稠厚,調入適量白糖。早、晚各溫服1次。
功效:健脾消食開胃。
適應症:小兒停食。
八味雞蛋羹
材料:山藥、麥芽、茯苓、蓮子肉、各10克,山楂、雞內金各15克。
食法:將上藥共研細末,混勻,每取5克,打入雞蛋1隻,加水調勻,上籠蒸熟食用。每日1~2次。
功效:健脾益氣,消食開胃。
適應症:脾胃虛弱型小兒厭食症。
雪梨山楂粥
材料:雪梨2個,山楂6枚,糯米50克。
食法:將雪梨洗淨,去皮、核,切塊,山楂洗淨,去核切塊,一同加入八成熟的糯米粥內,再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劑,2次分服,連服5~7日。
功效:清熱瀉火,消食導滯。
適應症:滯熱內生型小兒厭食症,症見食欲不振,兩頰發紅午後尤甚,手足心熱,夜眠不實,盜汗,口渴喜飲,尿黃便幹,腹脹等。
小兒遺尿
小兒遺尿俗稱“尿床”。一般指小兒睡中不自覺尿床,也稱遺尿症。小兒遺尿,多自幼得病,也有在兒童時期發生的,可以為一時性,也有持續數個月後消失,而又再出現者;有的持續數年到性成熟時才消失,有的成人也有遺尿。遺尿長期不愈,可使兒童遭受精神上的痛苦而產生自卑感,且對心理、體格發育都會受到影響。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本病在傳統醫學中屬“遺尿”、“遺溺”、“尿床”範疇。傳統醫學認為,本病與肺、脾、腎、膀胱等關係密切。多因腎氣不足,固攝無權,膀胱失於約束,氣化作用異常;或脾虛氣陷,肺氣不調,水液下輸失其常度引起本病。
飲食調治宜忌
1.遺尿小兒體質一般多虛,膳食宜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宜常食水果、黑豆、白果、紅棗、荔枝、山藥等。宜食有補腎溫陽縮尿之功的膳食,如羊肉、狗肉、雀肉、蝦、龜肉、田雞、山藥以及動物的腎、大腸、脊骨等。
2.遺尿小兒晚飯後應控製飲水,勿過多,並適當給予補腎溫陽縮尿之膳食。
調治藥膳
人參白術粥
材料:人參片1-2克,大米100克。
食法:大米入鍋,武火澆沸後改微火熬,同時下人參片,熬煮至熟。可作主食,1次/日,宜常吃。
功效:補氣扶虛。
適應症:遺尿;症見麵白神疲,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糖等。
韭菜粥
材料:韭菜60克,粳米50克。
食法:將韭菜擇洗幹淨,切成碎末,加入煮熟的粳米粥內,再煮數沸即成。每日1劑。
功效:補腎壯陽。
適應症:下元虛寒型小兒遺尿,症見遺尿一夜數次,醒後方覺,麵色蒼白,神疲乏力,四肢發涼怕冷,腰腿酸軟,智力較差,小便清長等。
炒白果
材料:白果適量。
食法:將白果炒熟,去核,細細嚼食,5~10歲小兒每食5~7枚。每日2次。連續服用,以愈為度。
功效:斂肺氣,縮小便。
適應症:下元虛寒型小兒遺尿。
山藥糕
材料:山藥250克,山茱萸5克,白糖少許。
食法:將山藥去皮,搗爛如泥,入山茱萸蒸熟,吃時加少許白糖。每日當點心,食量不限。
功效:補脾腎,止遺尿。
適應症:小兒遺尿。
蓮子芡實豬肉湯
材料:蓮子肉、芡實各25克,瘦豬肉100克,調料適量。
食法:按常法煮湯服食。每日1劑。
功效:補脾固腎。
適應症:脾肺氣虛型小兒遺尿,症見經常遺尿,神疲乏力,麵色萎黃,少氣懶言,食納不佳,常自汗出,大便溏薄等。
巴戟煲雞腸
材料:雞腸2副,巴戟天15克,鹽少許。
食法:將雞腸剪成小段,與巴戟天同入鍋,加清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加鹽調味。飲湯吃雞腸,1次/日。
功效:補陽氣,澀尿。
適應症:遺尿;症見夜間尿多、清長,四肢不溫,喜熱惡寒,神疲嗜臥等。
白果腐竹粥
材料:白果仁15~20克,腐竹30~50克,粳米100克。
食法:按常法煮粥服食。每日1劑。
功效:補脾益氣,斂肺縮尿。
適應症:脾肺氣虛型小兒遺尿。
白果燉豬小肚
材料:白果仁5~10克,豬小肚(膀胱)1個,枸杞子15克,調料適量。
食法:將豬小肚洗淨切塊,與白果仁、枸杞子共置鍋內,加水燉熟,調味食用。每日1劑,連服3~5日。
功效:固腎止遺。
適應症:下元虛寒型小兒遺尿。
黑豆益智仁方
材料:黑豆500克,益智仁30克,新鮮豆汁適量。
食法:將黑豆、益智仁洗淨晾幹,浸入新鮮豆汁(以淹沒黑豆為度),浸至黑豆皮起皺紋,取出黑豆、益智仁,晾幹炒熟,每次嚼食20粒,每日2次,以淡鹽水送服。
功效:養陰滋腎。
適應症:小兒遺尿。
小兒疳積
小兒疳積是脾胃消化功能障礙引起的髒腑失養,形體消瘦,飲食減少,影響小兒生長發育,病程較長的一種慢性疾病。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傳統醫學認為,本病主要因為乳食不節,積滯傷脾;或喂養不當,營養失調。其次是患有慢性疾病,氣血兩虧,使脾胃虛損,運化失常,消化吸收功能長期受阻,以致氣液耗傷,肌膚失常,形體失充。
飲食調治宜忌
1.脾疳(吐瀉之後,脾胃失於調理,內蘊濕熱所致),應以麥類食品為主,如麥片,大麥粉等,並服隔水清燉雞肝,以養胃扶正。
2.幹疳(主要表現為亡失津液),選用幹藕粉、綠豆湯、青菜湯、番茄湯等。
3.哺乳疳(俗稱乳癆,由時期斷乳,缺乏足夠營養所致),以奶粉、黃豆粉、豆漿、山藥粥等為宜。小兒不宜在夏天斷奶,在秋涼後新穀登場這際斷奶,可佐食新米粥,營養較好。
4.忌油膩、生硬食品。別3歲以內小兒,勿給過分油膩的脂肪食物。包含應有節,不可過飲過飽並且不宜無目的地亂給予各種補品。發現吐瀉立即送醫院治療,不宜拖延時間。
調治藥膳
雞內金牛奶
材料:炒雞內金粉5克,紅茶汁5克,牛奶250毫升,白糖適量。
食法:把茶汁、牛奶一齊放入鋁鍋內煮沸,加炒雞內金粉、白糖即成。每日食用1~2次。
功效:溫中散寒。
適應症:小兒疳積,過食生冷、脾胃虛寒而引起的納呆食少、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大便溏泄。
參米茶
材料:黨參9~15克,炒米30克,紅糖適量。
食法:將黨參、炒米放入沙鍋內,加水4碗煎至1碗半,濾取湯液,調入紅糖,代茶飲用。隔日1劑,連服5劑。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和胃。
適應症:小兒疳積之麵色萎黃少華,毛發稀疏,形體略消瘦,食欲不振,厭食,精神不佳,易發脾氣,大便時幹時稀等。
雙山湯
材料:山楂9克,淮山藥15克,白糖25克。
食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7日。
功效:健脾益氣,消積導滯。
適應症:小兒疳積。
葫蘆茶
材料:葫蘆茶30~50克,冰糖適量。
食法:將葫蘆茶水煎取汁,調入冰糖令溶即成。每日1劑。
功效:健脾開胃,祛積殺蟲。
適應症:小兒疳積。
雞內金散
材料:雞內金適量。
食法:將雞內金置瓦上焙幹或烤箱烘幹,研為細末,每服0.6~1克,每日3次,以白糖水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