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采購成本管理與控製研究
理論與實踐
作者:王延娜 王培華
【摘要】本文在已有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最佳采購量模型,對我國製造業采購成本控製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旨在探索我國製造業降低采購成本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製造業 采購成本 管理與控製
一、製造業采購成本界定
一般情況,采購成本由三部分組成,即采購成本=訂購成本+采購管理成本+儲存成本。可發現其隻考慮了顯性成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參照采購所有權總成本(TCO)的分類。將采購成本分為顯性成本(包括訂購、采購管理成本、儲存成本),隱性成本(包括質量成本、缺貨成本、其他隱性成本)。因此製造業要想降低采購成本,提高企業的利潤,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就必須從采購成本的這個方麵著手,尋求最優組合模式。
二、製造業采購成本的管理與控製
(一)訂購成本管理與控製
1.采購價格管理策略。首先,製造業的采購部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所有訂購貨物的價格檔案,通過對每一批訂購貨物的報價與檔案中的貨物價格進行比較,並且分析產生價格差異的原因。其次,對於重點材料的價格,由公司相關的部門組成價格評審組,建立價格評價體係,並且定期對供應價格信息進行分析、評價現有的的價格水平,同時對檔案中的價格進行評價和更新。
2.集中采購模式。集中采購對於製造業來說是降低采購成本,提高采購質量、效率的關鍵。在集中采購模式下,使原來較為分散的采購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撤消了各子公司,二級核算單位的獨立的采購部門,它們先是通過向企業唯一的集中采購部門提出自己的采購需求,接著集中采購部門對各種需求進行集合和統一,形成一個大的采購訂單,通過多種采購方法(如招標采購、比價采購、先期定源采購、緊缺品特殊采購等)得需求的滿足,它的主要是通過對資源的合理整合有利於與供應商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與供應商在采購合同談判中的議價能力,提高企業在價格競爭中的絕對優勢。因此,本文認為製造業實行集中采購非常必要的。
3.運輸配送方式。造業采購批量較多,因而會產生較大的運輸成本,運輸成本不僅會在購進過程中發生意外,在各個部門的配送過程中也會大量發生。同時運輸成本會受到如市場管理體製,企業決策機製等很多因素的影響,因此提製造業利潤率的有效途徑是盡可能控製運輸成本。運輸成本分為一般分為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
(二)采購管理成本
1.供應商戰略管理。采購成本控製的關鍵是與供應商進行博弈的同時建立共贏模式,在雙方共同獲利的前提下商品質量也能得到保證。根據價值工程(VE)的原理、價值=功能(效用)/費用或V=F/C。因此通過以下幾個方麵來提高供應商所能夠提供的功能或減少管理供應商過程中的費用。首先,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不僅要支付購買供應商產品的貨款(產品成本),還要支付供應商從選擇到確立合作整個過程的轉換成本和使用成本。其次,通過依據供應商資質證明,以及以往供應材料質量優劣和交期等情況對供應商進行分類評級,劃分為一級供應商和二級供應商為以後采購決策提供依據;然後,按原材料等物品進行分類,以保證各類物品在缺貨時能快速的聯係上相應的供應商;最後,對供應商的貨物交期進行管理,要在采購合同中,明確約定約定好到貨時間,以及供應商不能及時到貨時應采取的補救和處罰條款。
2.采購人員管理。對供應商的采購成本、運輸費用、加工成本以及利潤進行綜合分析,是采購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有利於準確的計算貨物的價格,使采購談判中處於有利的地位。由於市場的劣性競爭供應商的市場報價往往與合理的售價存在很大的差異,常常給老客戶的折扣點在10個~50個之間,因此把握好供應商的最低折扣線,對節約采購成本有直接的關係,這就要求對采購成本進行績效考核。通過構建一個內部的競標機製來進行企業的績效考核,如同時將某項采購任務下發到兩個獨立的采購人員身上,讓他們獨立的完成詢價、比價、招標等工作,確立采購方案。然後由采購部負責人對兩個人的方案進行比較,比較出最優的采購計劃,同時核算節約的采購成本,以節約差額的一定比例獎勵采購人員,充分調動采購人員的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