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問題研究(1 / 3)

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問題研究

企業論壇

作者:王瑋 張鬆 趙春良

【摘要】十八大會議重點提出深化經濟體製改革的製度,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對國有企業改革提出了改革方向與思路,研究當前國有企業轉型問題,深入分析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弊端,分析產生問題原因,並提出改革見解,對黨校國有企業也改革具有一定的道路探索指導意義。

【關鍵詞】國有企業 改革 發展 資源

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區域經濟交往越來越頻繁,整個地球形成一個經濟體,我國企業要想取得長足發展,現有經濟體製改革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步伐,國有企業必須成為市場經濟的參與者,這樣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社會資本,更好更快的發展我國經濟。

一、國有企業經濟體製存在的問題

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企業管理製度通過多年的不斷調整、改革、完善,已經達到了一個較為科學的水平,也就是我們常講的現代企業管理。其核心最主要有兩條,第一是麵向市場配置資源,甚至是全球配置資源;第二是對人,對員工的關懷程度水平很高,基本已做到以人為中心。

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幾十年,幾代人的不斷改革完善創新,今日的國企早已今非昔比,不論從經濟規模還是管理水平,都已經比曆史上任何時期更加接近現代企業的管理水平。

比較國企與外企,最大的不同點有三個,一是國企在股權上不夠多元化,導致企業責任主體地位存在缺失現象。二是麵向市場配置資源問題。受體製的影響,國企的人員流動一直是被動的,而且製造類企業間的並購重組也是阻力重重;三是對企業員工的人文關懷程度低,國企還沒有真正做到以人的發展來促進企業的發展。

二、國有企業存在問題分析

(一)麵向市場配置資源問題

這一問題有兩方麵,首先企業內部資源配置,其次才是外部資源。國企在20世紀90年代深化改革之前,基本都是小而全,醫院、學校、食堂等生活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廠所內部也是一樣,從黨團機構、到研發、設計、工藝、市場、生產、試驗、銷售等部門林立,等級森嚴,完全就是一個小社會,導致社會資源重複建設,影響效率,經營質量也不高。近20年來,國企所承擔的部分社會化職能逐漸脫鉤,給國企改革帶來巨大的活力,可以專心的搞科研生產。但曆史遺留下來的弊病短期內還無法完全克服,部門間界限過於明顯,由此而產生的推諉扯皮現象比較普遍,一定程度上製約著企業的運行效率。另外一個大的問題就是官本位,對發揮團隊的力量和員工積極性造成了一定影響。所有上述現象並非是中國特色,國外的大型企業同樣存在。1896年美國納斯達克標準指數所涵蓋的100家企業,到今天也就還有GE一家榜上有名,其他企業都已隨時代演變。引用威爾奇的一句話:企業內部一旦出現官僚主義,就已經到了管理者考慮變革之時。

對於企業外部資源的整合,目前在國企也還僅僅是極少數單位在嚐試。而中國的民營企業已大踏步走到前頭,如海爾、華為等,都已經做到了全球研發和生產。國企基本還都處在整合外部資源的原始階段,原材料、元器件外購,過程中部分工序外協。更多的是追求投資,大建辦公大樓和生產試驗廠房,但這些投資一旦效率不高,將給企業帶來資產折舊引發利潤攤薄。

因此,整合資源,目前能作到的是盡量整合好內部資源,讓效率最大化,同時,盡量利用好外部資源,並以此來更好地促進內部資源進一步優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