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1章 養生以睡眠居先(1 / 1)

正常人應該是白天特別精神,晚上困倦,這叫“營衛之行不失其常”。等到人老了,氣血衰弱,肌肉枯槁,氣道幹澀,元氣不足,白天就不夠精神,昏昏欲睡,到了晚上精氣也不足,又睡不著。人睡眠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壽命的長短,睡眠是陰,我們要用夜晚的陰來養白天的陽,養白天的精、氣、神。

人為什麼會失眠呢?

(1)心腎不交。如果人的心火上升,腎水下行,就形成了一個心腎分離的象,心腎分離就會造成人到晚上想睡睡不著,白天又特別疲倦,兩腿發沉。心腎不交造成的失眠較難治療。過去,幾劑酸棗仁湯,再或溫膽湯就能治好,但現在還用這些藥已經沒有明顯效果了。因為現在人的生活比古代複雜得多,很多人的失眠都與長期熬夜有關。每天晚上11點到淩晨1點,是膽經該睡的時候,而人在此時間老不睡覺,就會慢慢地出現心腎不交的狀況,從而導致失眠。

(2)血不足。血不足也會造成失眠。中醫有一種說法,叫做中焦受氣,中焦就是我們的脾胃。人的血從何而來?實際上血是從胃來的,人體是通過胃消化食物,把食物的精華轉變成血。血是一種能量,代表著一種動能,輸布四方,供人體所需。

我們常提到補血的問題,懂得中醫醫理的話,就知道了血是從胃而來,所以亂吃很多所謂補血的補品未必有多大的用處,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吃飯。胃主血,所以胃虛就會造成血不足,要想補血就要養護好我們的胃經。血不足,不能有效地上輸於腦的話,腦部就會因缺血而導致失眠。

(3)胃不和則臥不安。假如晚上吃得太多,也會造成失眠。人活一口氣,氣是用來睡覺的,也是用來消化食物的。如果晚上吃得過多,氣就會受到中焦阻隔,陽氣不能上輸於腦,所以造成失眠。

我國古代養生講究過午不食,就是一天隻吃兩頓飯,上午九十點鍾一頓,下午四五點鍾一頓,晚上就不再吃東西了。而生活規則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那時的人很少失眠。

我們吃晚飯也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七八分飽就可以了,而且晚飯後最好出門散散步,或者作一些其他的運動鍛煉,對增強夜裏的睡眠質量非常有好處。

如何治療失眠?

(1)從頭到腳放鬆法

這裏提供給大家一個消除失眠的方法,叫從頭到腳放鬆法。

首先我們躺在床上要先放鬆頭部,從頭發開始,放鬆頭發,然後放鬆眼眉(當你有意識地注意到這一點的時候,你常會發現,剛才的眉頭都是緊鎖著的)。眼眉放鬆後做深呼吸,慢慢地深呼吸。然後再慢慢地放鬆肩膀。我們最不容易放鬆的地方就是肩膀,這個部位經常是抽緊的,現在我們要讓自己的肩膀有意識地放鬆。再然後是心、腎……就這麼一直想下去,想到最後,每一根手指頭和每一隻腳趾就都放鬆了。一般沒等你想到腳呢,就已經進入夢鄉了。所謂的睡眠一定要先睡心,你要先讓心能夠靜下來,心能夠先睡下。那麼身體才能夠聽從心的安排,才能夠睡下。

(2)睡覺虎抱頭

我們在睡覺的時候要向嬰兒學習。嬰兒的睡眠姿勢有一個特點——虎抱頭,就是他的兩隻小手總是揚在上麵,就好像老虎抱著頭那樣。四仰八叉的睡眠姿勢是最放鬆的,這其實是肺氣足的一個象。

剛出生的嬰兒睡覺是不用枕頭的,一般墊個小毛巾在頭底下就可以了。人老了以後,逐漸氣虛,於是乎枕頭就會越來越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成語“高枕無憂”的來曆。

得哮喘的病人嚴重時連躺下都不可能,因為隻要一躺下,他的肺液全壅在上麵,就會影響他的呼吸,這是氣越來越虛導致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的枕頭在不自覺地不斷加高的話,說明你的陽氣虛了,要引起注意了。

(3)心腎相交法

心腎相交法可以促進睡眠。動作很簡單,用我們手心上的勞宮穴去搓腳心上的湧泉穴。腳心上的湧泉穴是腎經的一個主穴,手心上的勞宮穴是心包經上的一個穴位。假如我們晚上坐在沙發或床上看電視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左手的手心去搓右腳的腳心,用右手的手心去搓左腳的腳心,這對促進睡眠非常有幫助,而且簡單易行,自己在家裏就可以做,有失眠症的人不妨嚐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