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合理膳食的黃金法則(1 / 1)

健康飲食——藏在鍋碗瓢盆裏的科學

有一句俗語說得好,民以食為天。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飲食不僅僅是解決溫飽的問題,反而對於各種美食中所隱藏的神奇和奧妙越來越關注。為了從日常飲食中獲取更多的營養,或是想要改變自身的健康狀況,人們開始對食物越來越挑剔、越來越苛求,一部機器,需要適當的保養,才能夠好用、耐用。其實人體也一樣,需平衡膳食合理的營養,才能夠健康、長壽。營養對於保健是非常重要的,健康飲食,吃出健康。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讓中老年人遠離疾病,養出健康好身體。

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意思是父母想要得到重複的營養,就應該吃多種多樣的食物,而且要搭配合理,否則會影響健康。現在的觀點也認為,合理膳食就要求營養素全麵、平衡,要“飲食以時,饑飽適中”。

目前,很多中老年人飲食不規律。早晨經常忙於家務、照顧孩子,顧不上吃早餐;中午有時候一個人就喜歡從食堂或在家裏做點飯,簡簡單單吃一頓;隻有到了晚上,一家人團聚了,於是飯菜非常豐盛。經常出現早餐不足、晚餐過剩的不合理飲食習慣。這對中老年人的健康會產生不良影響。

走出清淡飲食的誤區

很多中老年人都認為飲食越清淡越好,甚至還認為吃素能長壽,這些人的根據是素食可以減少胃的負擔,易於消化,還可以防止心髒病的發生。但是,事實證明,人們過分的吃清淡的食物會降低體質,疾病反而更容易侵襲人體。即使患有心髒病的中老年人,也不可強求飲食必定要清淡。

在素食中,除了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外,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均很少,而且營養價值較低,不易於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而像雞、鴨、魚、肉之類的葷食,卻能夠成為營養的重要來源,為人體的生長發育和代謝過程,提供大量的優質蛋白和必需的脂肪酸。

其實,人體的健康不在於吃葷還是吃素,而在於吃什麼和吃多少,也就是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是不是全、是不是適量。葷素相間的飲食是最好的選擇。

養成合理的膳食習慣

良好的膳食習慣對身體的健康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中老年人應該堅持一日三餐,做到早晨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食用比例最好是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中老年人要采用少食多餐,除了三餐之外,其他中餐可以補充牛奶、點心和酸奶等。還要注意飲食中的營養搭配。

注意營養的均衡搭配

中來年人攝入熱量要適宜,最好要維持標準體重。要經常食用一些堅果類、菌藻、粗糧、雜糧。

膳食中的蛋白質數量適宜、質量要高。每日的營養包括飲奶250毫升,適量的禽、魚、瘦肉及豆製品以及少量的蛋類。每日食鹽攝入量控製在8克以下。此外,注意供給充足的水果(每日100~200克)、蔬菜(每日400~500克)。

合理膳食的注意事項

在夜間為了益於睡眠,可以喝一杯熱牛奶。不要喝一些刺激性強的飲料;不要吃多刺的魚和帶骨的禽類;少吃粗纖維的蔬菜和堅硬的硬果類,以免損傷牙齒或影響消化;少攝動物脂肪;少喝烈性酒,以免發生脂肪肝、肝硬化和腦血管病等多發性疾病。

子女奉孝箴言:

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作息時間和消化情況來決定調整飲食的時間,最好做到堅持每日三餐,要按時進餐,這樣既可以使腸胃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形成規律,有益於身體對營養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