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他的戊子歲(2008)書嶽飛《滿江紅》,其大張大闔、氣韻生動、濃淡有度、風采飄然之象,非規規寫手可以布局。
讀他的丁亥歲(2007)“行端好比鬆傲雪,貪念猶似蟻決堤”聯,則點劃活脫、方圓皆得、行止有儀、落落大方,形式與內容的合璧,已有水到渠成之象。
讀他的丙戌歲(2006)“客路青山外”詩歌條幅,中以淡墨出之,於濃淡觀照、幹濕轉換中,適現信筆遊走的快意。
我個人偏愛的,或是他書於戊子歲(2008)的“耕夫碌碌多無隔夜之糧”的百子銘團扇行草。此幅之妙,全在自由揮灑,清雨瀉池,點滴成紋,滿而不堵,疏而不斷,實為才情舒展後的偶然天成。同樣風格的或者還有“山穀字無奇姿”語錄行草鬥方。此語錄中數語,可用以評價張勁書法:“字不能寫得如老牛上山,使觀者感到吃力,能似輕車之奔馳者方好。行雲流水,小魚活潑,快馬加鞭。”
張勁,人有佛相;字亦有“大自在”之態。小字俊秀,榜書亦放得極開;行草勁健,隸書也饒有古趣。所以我並不以他參加的展出、或得到的獎項來衡量他的藝術成就。但中國的國情與民情,是極看重參展與獲獎的。順乎輿情,特補列如下:
他的書法作品已入展——全國第四屆新人新作展、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首屆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第二屆扇麵書法展、全國首屆行書展、“小欖杯”全國縣鎮書法展、紀念******誕辰100周年全國大型書法展、“洗夫人獎”全國書法藝術大展、“走進QH全國書法藝術大展、“高恒杯”全國書法藝術大展、迎奧運千龍書法展、“走進新世紀”JS省青年書法篆刻精品展、當代JS書法篆刻精品晉京展等。
他的書法作品已獲得——“林散之獎”南京書法傳媒三年展佳作獎、首屆中國書法篆刻銀獎、人民的好總理全國書畫大展金獎、蝴蝶之夢全國書畫大展銀獎等,共二十餘次。
張勁曾在FJLY市博物館舉辦個人書展。其書法作品刊載於《書法》、《青少年書法》、《書法報》、《青少年書法報》、《中國書畫報》等多種專業報刊。
人說:書法已經成為純粹的現代藝術。這話不錯。但它的“現代性”不應該是跳出“漢字”規範的“美術化”努力,或純然線條化的“畫字”技藝;書法的“美學指標”永遠也不應該侵奪中國漢字的“表意功能”。明乎此,張勁的書法探求既沒有疏離過中國的文化傳統、又沒有忘記從傳統的書寫方式中尋找自我的新路。因而,麵對張勁的書法創作,你既有暢飲百年陳釀的微醺,又有品茗明前龍井的清新。為了讓觀者獲得這種美學感受,張勁可是用了“十年一劍”的磨洗之功。對此,他表白甚少。但從字裏行間,人們還是看到了他融通碑帖、兼容漢晉的努力。晉隋(行草)俊逸,守之則易巧;秦漢(魏隸)厚重,守之則易拙。張勁鑒乎兩難,而超乎兩難,傾心於在行草上左右逢源,借“筆意”曲盡委婉,憑“墨意”揮灑靈性,基本做到了:勁利豪爽,點劃多有情趣;風範物候,氣脈灌乎精神。
書法實踐之外,張勁還十分關注書學傳統的承繼。積數年之功,他編纂出版了具有“P縣書法史”性質的大型資料圖集《漢風流韻》。對一個縣而言,這是具有開拓性的文化工程。
“人書俱老”是對書法的舊評。我以為“書老”與“人老”每不搭界。張勁“年”不老,“字”已老,自是好事。字“老”而不株守,“老”而思“變”,“老”而思“新”,則“健”、“雄”、“蒼”、“渾”必隨之,到了那個境界,登頂一望,群山皆低,始或能領悟:筆墨雕蟲,惟誠可貴;雪泥鴻爪,僅慰平生而已。願張勁和P縣書法界的朋友們心存高遠而誌存高潔。
2011年10月1日
出自田秉鍔《江湖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