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暗香浮動中的流年風華 ——楊剛良《晚香齋筆記》留言(1 / 2)

暗香浮動中的流年風華

——楊剛良《晚香齋筆記》留言

《晚香齋筆記》是楊剛良先生的散文結集。

“晚香”二字,取自北宋名相韓琦“休嫌老圃秋容淡,我愛黃花晚節香”的詩句。從詩句到齋號,從齋號到文集標識,這是一個自然的詩化過程或升華過程

秋燈自燦,夜聲漸寂,提著晚香齋文稿漫步回家,我猜不到楊剛良君的文字色彩是冷的、還是熱的。我有些怕,害怕剛良君的文字因為太明麗而炫惑了我的昏昏之目。畢竟,大夥兒都適應了偽飾,以至作偽已經泛化為一種係統工程,不少操言論之業的有才之士,碌碌一生都獻給了這個偉大的事業。大話好說,幾乎沒有人可以靠個人的真誠與世俗的虛華相抗。走著,想著,旋又啞然失笑。我笑自己的幼稚與偏頗。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這是孔夫子的大話。我可不敢說:我不撒謊,撒謊就封住我的嘴!我不發違心之論,違心而書就折斷我的筆!舉世滔滔,皆為鄭聲,你還裝什麼假正經?

此後數日,我並未馬上展讀《晚香齋筆記》。俗務難卻,我怕時讀時輟不但肢解了對象的完整性,也消解了主觀的熱情。終於有一天,我斷然地摒棄了所有的應景,坐下來,就著一杯紅茶,邀約半窗麗日,靜靜地走進《晚香齋筆記》的神光藝境。

當我從閱讀的精神漫遊中走出,便感到就“文學”的話題而言,已經無須再向剛良君敷衍陳言了。他是一個成熟的思想者,是一個可以自由駕馭諸多文學體式的作家,真的不用別人再說結構、說語言、說構思、說主題了。用我並不生動的比喻來表述,這正如一個狙擊手,已經占據了最佳的伏擊位置,搭建了敵方難以發現的個人掩體,配備了最精良的帶有紅外瞄準儀的狙擊步槍,而敵方指揮官或其他重要目標又都進入到有效射程之內,隻要扣動扳機,彈無虛發,想打哪個打哪個。成功,勝利,都穩穩攥在自己的手裏,異己的聲響,隻會起到幹擾作用。身在其外,我們最好選擇沉默。沉默,其實就是最大的信任。

如果傍著“文學”的邊兒說幾句話,我也隻能表示對剛良君文學能力或文學精神的讚許。《晚香齋筆記》是一部“大散文”結集。“大散文”之“大”,即體式多樣,文筆多變,文思多元。《晚香齋筆記》達到了這個“大”的水準。《生命抒情》重於寫人敘事,情在其中;《世象漫議》重於辯析議論,理在其中;《山水寄情》重於記錄行蹤,景在其中;《文史尋趣》重於文化探求,識在其中;《幽默小屋》重於捕捉故事,趣在其中。一部散文集,表現了剛良君多方麵的文學功力,因而我認為他是徐州文學圈裏少見的多麵手。現實的期待就是:如何確立一個目標,選定一個藍圖,開辟一條路徑,實現一種有限的勝利,此後是擴大這一勝利,創造獨屬於楊剛良一生結晶的文學成就。

這不是虛說。誦讀了《晚香齋筆記》,我從字裏行間感受到剛良君身上彌足珍貴的文化品質,正是出於對這種品質日漸銷熔的杞憂,我才進而預言,倘若剛良君此心此情長葆,且又不棄文學,則文學必以社會認同、進而是曆史認同,回報他對文學的投入。這個日漸邊緣化的品質就是真誠、善良,並為保有自己的真與善,抗拒精神招安或精神奴役。下麵,不妨以剛良的作品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