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女性生活與保健(26)(3 / 3)

接受自己是以自知為基礎的,但它比自知更難做到,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磨煉和自覺地進行修養。

3.體驗現在的幸福感

幸福感是人生活在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情感體驗,能在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品嚐到激動、歡愉的情緒,這需要積極的人生觀,對生活的敏銳洞察和對幸福涵義的透徹理解。缺乏或體驗不到現實的幸福感,必然導致對自己的現實處境不滿,從而陷入心理煩惱、苦悶、焦慮和不安之中。

4.積極參力謗動實踐

積極參加勞動實踐不僅有經濟和道德上的意義,而且還有心理保健方麵的意義。沒有適當勞動的人,是難以保持心身健康的。

(1)通過勞動實踐可以使人保持與現實的聯係。心理健康的人並不是沒有幻想,但那不是沉溺在白日夢中虛無縹緲的空想,而是通過勞動與幻想實發生聯係,把幻想轉化為理想和行動計劃,從而更好地適應和改造現實。

(2)通過勞動實踐可以以使人擺脫對自己的過分關注和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專心致誌地勞動可以使生活豐富而充實,不致於因過分地關注自己而發展為“自我中心”,把自己身上本來屬於正常的現象視為反常或病態,給自己增添煩惱。

(3)勞動可以開發自身的潛能,使人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人隻有認識到自己存在的社會價值,才會覺得生活更有意義,才會感到幸福。失去生活信心的人,往往是覺得自己沒有存在的社會價值。勞動可以開發人的潛能,使人獲得成就。當“我成功了”、“我勝任了”的滿足感實現時,人就能增強自尊與自信,更加體驗到生活的意義。

5.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得到別人的關心、支持、重視和保護。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消除孤獨感和隔離感,而孤獨、隔離感正是許多情感障礙的核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自己改變對事物的消極認識,克服或改善自己不良的心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關心和幫助別人,可以提高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同時可以換來別人對自己的關心和幫助,而相互關心和幫助對於促進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6.尋求專業人員幫助

個人的自我了解和自助能力總是有限的,不要企求單槍匹馬地解決一切心理問題。當自己發覺情緒難以平靜下來、自己的行為難以控製、難以客觀地認識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或雖經多方努力但仍無進步和改善的時候,正是尋求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幫助的時候。不要等到窘迫不安、心身不能承受的時候才尋求幫助。要樹立這樣一種認識:尋求專業人員幫助不是軟弱的表現,更不是什麼不光彩的事情,而是情緒成熟、追求生活質量的表現。

正常心理與異常心理的判別

判別心理活動的正常和異常是相當困難的。原因在於:

首先,異常心理活動和正常心理活動的區別是相對而言的,企圖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固定不變、普遍適擁的分界線或絕對標準是極難做到的。

其次,異常心理活動的表現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它包括客觀環境、主觀經驗和心理狀態等,而判別的標準又受到判別者對這些因素所起作用的認識及其所采用的判別方法的影響,因而在這一問題上較難有統一的為人們公認的判別標準。

盡管如此,但這並不是說心理活動的常態(正常)與變態(異常)就無法鑒別了。事實上,在有些情況下,兩者確實存在著實質的差異,因而不能一概而論。

判別心理正常和異常的具體標準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1.以經驗作為標準

所謂經驗的標準有兩種含義:

(1)指病人自己的主觀經驗。他們自己感到憂鬱、不愉快、心理不適,或自己不能自我控製某些行為等等,因而主動尋求醫生的幫助,這種判斷標準在某些神經症病人身上常有應用。但是,也有某些病人由於堅決否認自己在身心方麵確實存在著的異常現象而恰好構成了判定其心理與行為異常的標準,這實際上也是應用了主觀經驗的標準。

(2)指旁觀者以自身的經驗作為參照來判別正常和異常。這種標準可因人而異,主觀性甚大。這裏必須指出的是,上述以自身經驗為標準來判別他人行為正常或異常的作法,與醫生利用臨床經驗來對病人進行心理診斷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2.以個人行為是否符合社會規範作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