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預防身心疾病的發生
身心疾病主要指因心理受到強烈刺激而誘發的軀體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人的疾病的發生,不僅受軀體物理因素的影響,還受心理、社會因素的製約,而且在許多軀體疾病中,心理因素往往起著重要作用。例如,人格特點在軀體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中,往往起著主導作用。有資料表明,具有過分的自我克製、情緒壓抑、傾向於防禦和退縮反應等特點的人容易患癌症;爭強好勝、缺乏耐心、過於耿直和不易滿足等特點的人則容易患高血壓和冠心病。講究心理衛生,可以矯正人的各種不良心理特點和心理反應,積極發揮各種心理因素的能動作用,從而有效地預防身心疾病的發生。
(3)完善個性
人的個性是在社會生活和環境的影響下,逐漸形成和完善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的個性並不都是完美元缺的,許多人都有著不良的個性特點。例如,涵養性差,容易急躁發火,行為粗野無禮,對人苛薄等。特別是在人的性格和情操中,更容易夾雜著不良的錯誤成分,這就要求人們講究自我心理衛生,注意克服自身不良的心理特點,以培養良好的個性。
(4)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人們生活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社會上的各種不良風氣難免影響著人的心理,使其心理上混雜著各種不健康的成分。因此,講究心理衛生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促進人的心理健康發展。實踐證明,隻有講究心理衛生,才能使人們排除各種不健康因素的影響,促進心理健康,以充沛的精力去從事所熱愛的事業,追求美好的生活,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實現人生價值,為人類作出較大貢獻。
心理保健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但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克服心理保健上的一些禁忌,完善自我,造福人類。
2.心理保健的禁忌
祖國醫學認為導致疾病的原因有內因與外因之分。外因主要是指感受外界的邪氣,如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內因主要是指產生於人體內部的致病邪氣,其中尤強調過度的情緒變化為害。
情緒,是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在情感方麵的反應。中醫把情緒分為“喜、怒、憂、思、悲、恐、驚”7種,並稱七情。在正常情況下,人的情緒有利於五髒六腑的功能活動,不會引起疾病。例如喜為心誌,在正常情況下,喜能緩和緊張情緒,使血氣調和,營衛通利,心氣舒暢;怒為肝誌,有發泄之意,在某種情況下,可以有助於肝氣的通達。但是,如果人的情感波動過於激烈(如狂喜、盛怒、驟驚、大恐等)或持續過久(如積憂、久悲、長思等),就會影響五髒六腑,產生疾病。正如《內經》所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那麼情緒如何影響五髒而致病呢?
喜是一種愉快的情緒,是人在需求得到滿足時快樂的表現。喜悅一般對健康有利,但若暴喜過度,則血氣渙散,不能上奉心神,神不守舍,可以出現失神、狂亂等病症。
發怒,即生氣,是在需求得不到滿足,受到挫折或人格受到侮辱時所產生的一種憤怒情緒。祖國醫學認為,怒由氣生,氣和怒是一對孿生兄弟,怒氣會使“血氣耗,肝火旺”。為時短暫的輕度的怒氣,稍有利於壓抑的情緒。但若過度憤怒或大怒不止,則肝氣上逆,血隨氣而上溢,輕則出現麵紅耳赤、頭痛腦脹、眩暈,重則發生吐血、嘔血、甚則昏厥猝倒等病症。容易發火生氣的人往往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急劇加快,易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甚至發生猝死。古代養生家早就懂得怒對人體的危害,指出怒不僅傷肝,怒氣填胸還會傷心、傷胃、傷肺,所以總是告誡人們要“製怒”,凡事要想得開。上海市百歲老人蘇局仙先生有一個防止激怒的妙法:當你發怒時,拿一麵鏡子照照自己,看看鏡子中的自己滿腔怒火、愁眉苦臉的形象多麼難看,不如笑一笑。自己笑,鏡中人也笑,越笑越好看,什麼怨恨、惱怒便一掃而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