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衛生的目的,從積極方麵來說,是培養個人健全的人格,幫助個人養成運用適宜的方法,解決各種心理問題的習慣,使個體能適應家庭生活、學校學習和社會等各方麵環境,並能在各種挫折的環境中保持心理健康,進而促進社會的安定、繁榮。從消極方麵來說,它能幫助我們及時發現心理疾病的傾向,以各種行之有效的心理谘詢工作及時矯正心理活動的異常,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並以種種心理療法、藥物療法等方法加以治療。
關於什麼是心理健康的問題,目前在心理衛生學界尚沒有統一的定義。這是因為常態與變態是相對的,兩者之間隻有程度的不同,而無嚴格的界限。在心理衛生學界,一般是把心理健康的人所具有的特點作為標準,被多數人所接受的有如下6條:
1.正視現實
心理健康的人能和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對周圍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觀的認識,既有高於現實的理想,又不沉溺於過多的幻想。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各種困難和矛盾,均能以切實的方法加以處理而不應逃避,表現出積極的進取精神。
2.了解自己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不但了解自己的優點、缺點,而且還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緒和動機,並能據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從而在求學、謀職或戀愛方麵做出正確的抉擇,以增加成功的機會。
3.善與人處
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人交往,既對別人施予感情,也能欣賞並接受別人的感情,因而能和多數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在與人相處時,積極的態度(如尊敬、信任、喜悅等)多於消極的態度(如嫉妒、懷疑、憎恨等)。
4.情緒樂觀
心理健康的人心胸開朗,情緒穩定,樂觀,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對未來充滿希望,遇有煩惱能自行解脫。
5.自尊自製
心理健康的人謙而不卑,自尊自重,在社會交往中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退縮畏懼。在行為上獨立自主,既能有所為,又能有所不為,隻要是好事就能主動去做,如果是壞事就自我克製,縱有外誘亦不為所動。
6.樂於學習和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學習和工作中發揮出來,並能從中得到滿足感,學習和工作對他不是負擔而是樂趣。
怎樣講究心理健康
為保持和促進心理健康,就應當按照心理衛生的原則嚴格要求自己,堅持預防為主,盡量避免不快的心情。對各種可能致病的不良傾向,要防患於未然,使身心始終處在無憂無慮的、輕鬆愉快的狀態。
避免或消除不良的精神刺激因素為了自身的心理健康,講究心理衛生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注意防止心理壓力,減少不良的精神刺激。一般來說,不良的精神刺激,主要來自生活、工作、交際等方麵的挫折和衝突。如果不能很好地認識這一點,並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克服它,往往會造成心理失常。
對不良的精神刺激,不能被動地適應,要積極創造條件,采取主動,妥善處理各種問題,保持輕鬆愉快的心境,以確保心理健康。具體應做到以下9點:
1.不讓不愉快的事藏在心裏
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難免會有憂愁,心中有了不平之事,可以找你信任的、談得來的人交談,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盡情地傾吐出來,彼此思想交流,情感共鳴,把不良心情鏟除。
2.巧妙地回避煩惱
人在工作中難免會有失誤或失敗。一旦出現了問題,煩惱、內疚於事無補,不能解決問題。自我詛咒:“我真該死!算我八輩子倒黴!瞎了眼!”或者是賭氣不吃飯,躺倒不幹了等等,隻能把身體“氣壞”,損害健康。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把煩惱的事暫時放在一邊,做些順利而容易成功的事,用喜悅填平創傷。
3.對人謙讓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若是處處表現自我,於什麼事都是自己出風頭,這樣既會孤立自己,也會招惹非議。如果別人勝過自己,就要有甘當配角的精神,那就會大家滿意而團結,自己愉快而輕鬆。
4.多做好事
平時人們常說:“人心都是肉長的”,意思是說人是有感情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為別人著想、做好事,別人就會給你以微笑和感激。這樣既可以加強人際關係上的親密感,又可以使自己心安理得,心滿意足。
5.辦事要留有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