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離退休的老年人應經常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最好是自己喜愛的項目,如有的老人喜歡養花、種菜、垂釣、烹飪、編織等。參加勞動時人就會心曠神怡,也不容易疲勞,對身心健康更為有利。
老年人不宜嫉妒
嫉妒通常是弱者所具有的一種心理。老年人在社會生活中處於弱者地位,因此有些老年人也容易產生各種嫉妒心理,隻是各人抑製的程度與表現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如有些老年人由於生理和心理上的日益衰老,感到自己從此不能再與青壯年人相比,一種夕陽西下、處處不如人的惶恐不安的心理油然而生,容易使他們對青年人的“年齡尚小”發生嫉妒,或者對同齡老年人及青壯年人在“智力”、“體力”方麵超過自己有所嫉妒,或者對同性別的老年人和青壯年人在“儀表美”方麵的優越天賦有所嫉妒,或者對兒子與媳婦、女兒與女婿所流露的過分親呢有所嫉妒。同時,由於嫉妒是一種人對人的態度方麵的消極因素,持有這種嫉妒心理的老年人,往往也不肯服老,不讓幼賢,論資排輩,技術保守,不願讓人超過自己。這種異常心理,既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家庭的團結,也無益於老年人自身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應該從積極的角度來認識老、病、衰這一人生的自然規律,用科學的態度來正確對待別人,也正確估計自己,還要注意防止嫉妒心理的發生以及演變為病態的嫉妒妄想。周圍的人則應該體諒他們,除了以真誠的態度來幫助這些老年人克服前述消極心理外,最好不要當著老年人的麵顯示自己的某些優勢,以及對配偶或自己子女表示出過分的親熱和關心。
老年人不宜固執
固執是老年性格的首要特征。老年人這一性格對其情緒、身體是十分不利的。
老年人有著豐富的社會閱曆,對於問題的考慮更深思熟慮,處理問題更穩健,但也養成他們按既成的心理狀態去對待新牛事物思維方式。他們容易偏執於固有的看法,自覺不自覺地用經驗的尺度去衡量它,這就容易做出否定的判斷。這種認識上的固執,勢必大大地窒息了高級情感的發展,理智感就會因此而萎縮。所以固執到極點,情感也發生了變態和扭曲。
因此,老年人不宜固執。
老年人不宜懼怕疾病
人到老年,體衰多病。老年人90%以上患一種以上的疾病,這就使得一些健康不良、疾病叢生的老年人產生恐懼疾病的心理,整天抑鬱、多疑、悲觀和失望。老年人如經常處於消極狀態中,對健康無疑是一種腐蝕劑。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恐懼是過早死亡的心理狀態。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如果人經常處於憂愁、悲觀、恐懼環境中,人的免疫功能就會明顯降低;許多疾病便會乘虛而入,原有的舊病複發,病情加重。尤其是癌症通常被認為是不治之症,病人就會產生絕望情緒。而信心療法就是針對病人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消除精神上的恐懼、悲傷和抑鬱心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恢複和增強體內自身的免疫功能,使疾病得以減輕或治愈。
由此可見,麵對疾病應解除憂慮,克服恐懼,振奮精神,增強信心,可以大大減輕病情,治愈或抑製老年病的發展。
不宜輕易說出“我老了”
常常聽到年過50的人動輒就說:“我老了,不中用了!”把它當作一句“口頭禪”。這樣說來說去,便會在自己心理上投下衰老的影子,其實這種“老年意識”的提前,對自己是很不利的。
心理學家認為,“老年意識”提前,是精神上向衰老投降。雖然身體可能無明顯老化現象,卻在心理上首先老化了,這就會促使和加速身體的衰老,形成“衰老循環”,結果使自己真的衰老了。
也許有人認為老是客觀存在的,你不承認自己的衰老,不說“老了,不中用”之類的話,衰老還是要向你走來。此話不假,但是,據老年心理學家的調查,大部分“老年意識”出現晚的人的壽命,要高於“老年意識”出現早的人的壽命。從心理或精神上拒絕衰老,其實可以推遲衰老的到來。有人提出“自己主宰自己的壽命”,就是基於這個道理。
國外有人概括10條長壽“秘訣”,其中重要一條是:不要談論衰老,避開那些為衰老而憂愁的人”。老年人不要輕易說:“我老了。”不服老、忘記老,這也是向衰老作鬥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麵。
老年人不宜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