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著作的海外傳播(2 / 3)

與此同時,中宣部《毛澤東選集》英譯委員會承擔著一至三卷的英譯工作,英譯委員會由徐永烘等負責,參與者如金嶽霖、王佐良、章漢夫等,均是一時之選,許多翻譯家在不同時期參與了不同卷次的工作。英譯過程中,錢鍾書曾指出《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一文原稿孫悟空鑽進牛魔王的腹中的表述有誤,應為鐵扇公主的腹中,從而修訂了原稿中的筆誤。另有一次,金嶽霖為《毛澤東選集》中“吃一塹,長一智”這一習語的翻譯糾結,於是向錢鍾書谘詢,後者脫口而出:A fall into the pit,A gain in your wit.一時也傳為佳話。

《毛澤東選集》一至三卷翻譯工作曆時三年,於1953年與中文版編輯工作同步完成。外文出版社為此起草了《對於(毛澤東選集)英語本出版的初步意見》上報中宣部。當年5月,中國國際書店與英國共產黨領導的勞倫斯出版公司雙方代表簽署協議,由勞倫斯出版社出版《毛澤東選集》英文版,所有權三年,合同有效期滿後仍歸中方,英方交付中方的版權稅,按銷售冊數的每本零售價10%計算。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本委托翻譯出版的書籍。參照俄文內容版式,英文版《毛澤東選集》一至三卷同樣分為4冊出版。

1954年三四月間,英共總書記波立特連續給中共中央來信,提出擬將《毛澤東選集》第二卷《戰爭和戰略問題》一文的第一節、第二節刪去,其理由是這些內容主張采取武裝革命,不符合英共“走向社會主義之路”的綱領,英國的法律禁止一切公開出版物出現推翻政府的言論,如不刪除上述原文,也可能不利於在美國等地出版發行。中共中宣部相關負責人請示劉少奇後,起草了複函,認可波立特的意見。但這一回函受到毛澤東批評,“陸定一同誌:中宣部在這個問題上犯了錯誤——同意英國黨的錯誤提議——應當注意”。毛澤東還指出波立特“提問不妥”,我方同意對方意見“回答不妥”,並“退王稼祥同誌照辦”。由王稼祥任部長的中央對外聯絡部隨即重新替中央起草了複信,明確表示不能把《戰爭和戰略問題》頭兩節刪去,“因為毛澤東同誌在該文件中所說到的原則,是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並不因為國際形勢的變化,而需要作什麼修正。而且《毛澤東選集》已經出版俄文版及其他外國文版,都沒有作什麼修改。至於《毛澤東選集》英譯本在美國出版發行的困難問題,可以采取下列辦法解決:出版能在美國發行的選集,某些文章或演說如被美國反動法律禁止出版時,可不包括在選集內,但是《毛澤東選集》美國版的目錄事先應當征得作者的同意”。這封複信經毛澤東審閱後於8月23日發出。

出人意料的是,英共方麵在未經過中方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刪除了《戰爭和戰略問題》一文的第一節、第二節內容後出版了第一版英譯本《毛澤東選集》,起印1.2萬冊。事後,雖經中方抗議、要求恢複被刪除的內容,對方並未采取切實行動。及至合同期滿,中方不再授權勞倫斯出版公司翻譯第二版《毛澤東選集》英譯本。

1960年,《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中文版出版。《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書稿都經毛澤東親自選定篇目、修訂內容或審定注解,其權威性不言而喻。周恩來曾指示,要集中力量把英、法、西、俄、日等5種外文版出好。其出版、印刷和發行,由外文出版社和中國國際書店分別進行。1962年,《關於改進外文書刊對外發行工作的報告》進一步把毛澤東著作的出版發行確定為基本政策:通過發行書刊向全世界宣傳毛澤東思想,出口總方針是配合國際革命運動的發展,經常地、係統地、千方百計地而又穩步地向全世界特別是亞非拉地區發行我國書刊,首先是外文書刊,以毛澤東著作以及其他政治性書刊為主。此後十多年,毛澤東著作在外文出版物中所占比例長期過半。“文革”期間,讚比亞總統卡翁達訪華,向來賓贈送的國禮主要便是英文版精裝《毛澤東選集》一套。

“紅寶書”《毛主席語錄》傳遍全球

20世紀60年代初,林彪取代彭德懷主持中央軍委工作,他鼓吹“天才論”、“巔峰論”等言論來稱頌毛澤東及其著作,宣稱“毛主席的話,水平最高,威信最高,威力最大,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為配合宣傳“個人崇拜”等需要,受林彪指示,《解放軍報》率先在報眼位置選登“毛主席語錄”。按照林彪的要求,對於毛澤東著作:要帶著問題學,活學活用,學用結合,急用先學,立竿見影。學習毛澤東思想,一定要立竿見影,就是要用毛澤東思想之“矢”,來射部隊實際之“的”。

1964年5月,《解放軍報》編輯部將該報刊載過的毛澤東語錄結集,加以補充編排,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的名義選編出版了《毛主席語錄》,林彪專門為圖書題詞: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該版本最初雖在軍隊內部發行,卻迅速掀起“語錄”熱潮。一年後,修訂後的《毛主席語錄》公開發行第二版,因大多采用大紅色塑料封皮,“紅寶書”之名不脛而走。“手不離語錄,口不離語錄”成為社會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