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廣州市民衛生觀的變遷
史海鉤沉
作者:吳樹文
民國初年,隨著城市現代化和衛生現代化的推進,廣州市民的衛生觀念和衛生習慣開始發生重大變遷。1921年,廣州市政廳成立。為了配合市政建設,同年3月,廣州市成立了民國以來全國首個建立衛生體製行政機構——廣州市衛生局。廣州市的衛生工作步入了正軌,且在衛生行政上頗有建樹。黃炎培曾說:“蓋衛生行政,中國尚未講求,廣州市特聘專門人才,主持此項行政……足於衛生行政史上放一異彩。”
一、現代衛生措施的推行成為
新觀念的因子
衛生局成立後,采取了許多現代化的措施改善廣州的衛生事業,這對於吹散傳統衛生陋習的霧霾大有裨益。
衛生局首先推行的措施是厘定衛生規章。衛生局成立後製定了各種衛生管理條例或章程,涉及醫政、藥政、食品衛生等;在執法方麵則頒布章程、條例;張貼布告曉諭市民;派衛生稽查員巡視各攤販、小店、茶樓、戲院、藥店、理發店等公共場所,最大限度保證公共衛生。
其次推行的措施是衛生教育。市衛生局主要是通過報紙等媒體,編撰書籍、刊物,散發傳單,政府布告,開演(宣)講大會,電影放映等的手段宣傳衛生教育的內容。具體內容大致包括:普及衛生知識;研究和預防傳染病;舉辦大眾健康運動。
複次是衛生運動施行。衛生運動是喚醒市民衛生觀念的一個重要因素。“南方氣候,春季潮濕,流行病傳染病等每於此時發生,於此時提倡清潔,正合時宜”,故衛生局號召市民進行清潔大運動,其目的“在喚起民眾注意清潔,並實施清除汙穢”。1928年,國府內政部發出通告,於是年12月15日在全國同時舉行衛生清潔運動大會。市廳接到消息後飭令衛生公安兩局會同辦理此事。由於時間倉促,僅有兩周準備,且會場暫被借用於舉行兒童幸福運動,暫無地點舉辦,故運動並沒如期舉行,而是遷延至該月26至28日舉行。兩局一共開了9次會對本次衛生清潔運動做了周詳布置,共同成立了運動大會籌辦處,下分總務股、展覽股、巡行股、宣傳股和掃除股。這次運動開始前,兩局分別飭令下屬機關和通令各鋪戶掃除汙穢,不留殘餘等,並大加宣傳此次運動,就連散發傳單也用上了直升機,可見場麵不一般。同時,該運動籌備委員會還積極邀請各團體參加此次衛生運動。26日,衛生運動大會在長堤青年會開會,開幕式場麵極其宏大,之後開始進行衛生展覽。第二天舉行大遊行,同時舉行大掃除,並製定了大掃除方法。市政委員長林雲陔、衛生局長何熾昌,親自參加掃除典禮,持帚掃路。之後各部門領導也相繼持帚親掃,最後再由夫役繼續全市掃除。這次大會至少有衛生局各部門,公安局各部門,紅十字會,光華醫院,市立醫院,孤兒院,各社團機關學校,慈善救火會等單位參加,“但見旗幟飛揚,帚把蔽空,浩浩蕩蕩,情形異常熱鬧,觀者途塞,大有萬人空巷之象”。如此規模的運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能過分誇大,“各家店戶及住宅舉行洗地掃屋者極少,橫街小巷堆積垃圾尚多,未免不無缺憾耳”。這次衛生運動過後,廣州也曾多次舉行.該運動。這些群眾性的大規模衛生運動一定程度上使得廣州市民積累了一定的現代衛生意識。
二、變遷中的衝突
衛生不僅是個人的事,也是大眾的事,當現代化國家的權力不斷深入時,這與市民傳統觀念自然就產生了衝突。在衛生現代化深入下,市民的停柩陋習和衛生潔淨費的征收是市民最抗拒的兩項。
停柩是中國人的喪葬風俗,亦稱殯,即謂停放靈柩或靈柩在埋葬前暫時停放。大多停柩於家中中堂,設孝堂日夜守靈,在3日內殯葬,有的隔旬安葬,也有移棺於宗祠或寺院之空屋者,“所謂頭七、三七、五七、出山是也”。衛生局以為,停柩過久使屍體腐壞,細菌滋生,疾病易發,妨礙公共衛生,故一再要求取締。當然,衛生局也會指定市內可經營此業務的莊房和義莊滿足市民的風俗習慣。然而重孝是中國人傳統的禮儀觀念,棺槨停放時間越久,示孝之意則越大,尤其是富戶,其停放長達數年之久的棺槨也是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