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清朝畫上句號的隆裕皇太後(1 / 3)

為清朝畫上句號的隆裕皇太後

史林漫步

作者:黃華平

在大清帝國最後十年間,有兩個重要的女人是不得不提的,一個是眾所周知的慈禧,另一個是則是光緒皇帝的皇後隆裕。這兩個女人,一是姑姑,一是侄女,都出自葉赫拉那氏,都成為皇後、皇太後,大清帝國後宮的主人,但兩者命運卻大不相同,慈禧太後不僅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還享受過甜蜜的愛情,而隆裕雖貴為皇後,卻沒有光緒皇帝的寵愛,雖是後宮之主,但卻受珍妃等人的排斥。宣統皇帝繼承大統後,隆裕雖成為皇太後,與小叔子載灃共輔幼帝,卻又因革命風起,最後不得已親手簽下退位詔書,成為千古帝製的收場人。

老佛爺的接班人

1910年老佛爺走了快兩年,清政府的改革仍在繼續。已經5歲的宣統溥儀顯然隻是個虛設的小皇帝,真正掌握實權的是老佛爺臨死之前指定的那幫接班人。其中溥儀的生父醇親王載灃做攝政王,而她的侄女則被安排接自己的位置,做了“裁奪大權”的皇太後。

這位接老佛爺的皇太後,也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位皇後。在人們普遍的認識中,以為溥儀的皇後婉容是中國的末代皇後,而事實上,婉容哪算得上什麼真正的皇後,她的丈夫溥儀6歲的時候就辭職不做皇帝了。在曆史上,最後一位從大清門正式入宮的皇後,應該是慈禧太後的二侄女葉赫那拉·靜芬——後來的隆裕皇太後,她是光緒皇帝明媒正娶的大老婆。

葉赫那拉·靜芬是慈禧太後二弟桂祥的次女,雖然相貌平平,但受過良好的貴族教育,端莊賢淑,為老佛爺所喜愛。在靜芬很小的時候,老謀深算的慈禧便打算將靜芬接進宮內,嫁給光緒皇帝,想用牢牢的血緣關係控製皇帝的寶座。於是,她老早就給二弟桂祥撂下一句話,靜芬不準嫁給別人。有了慈禧的話,桂祥不敢違命,靜靜等待老佛爺安排。時光一晃,靜芬已是19歲,她的姐姐和妹妹都分別嫁人,而她卻仍待字閨中。至1889年,靜芬在姑姑慈禧的一手主導之下,被選為皇後,嫁給了比自己小3歲的表弟光緒。

大婚之初的隆裕並沒有新嫁娘的歡樂,也沒有後宮之主,母儀天下的榮光。光緒皇帝的異常冷淡讓她獨守空房,成了典型的活寡婦。

光緒皇帝為何對皇後如此冷落呢?這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大體上有這麼幾種說法。一是,隆裕長得不夠漂亮,當年在選後妃之時,光緒就沒有相中這位表姐,自然是說明這一點;二是因為隆裕的特殊身份,是慈禧太後的內侄女,在光緒看來,這位表姐是太後安排在自己身邊的臥底,專門來監視他的一行一言,無疑徒增對她的幾分怨恨;還有就是人們普遍認為隆裕心胸狹窄,是個十足昏庸愚蠢,愛告黑狀,精於攻心的妒婦。此番種種,除了隆裕確實不是美人和慈禧內侄女身份外,其他皆無可考的憑證。

不管怎樣,光緒與隆裕之間,事實上的夫妻名分雖存,但情薄意寡。沒有皇帝的寵愛,對隆裕來說已是極大不幸,更讓她心灰意冷的是想從姑姑那裏獲得親情也是望穿秋水。隆裕之所以能進宮,是因為慈禧太後一手主導的,但自隆裕進宮以來,慈禧似乎並不喜歡這個侄女。對隆裕來說,慈禧的要求異常嚴格,據葉赫那拉·根正回憶,其爺爺即隆裕的弟弟在任禦前侍衛之時,曾和隆裕有過單獨會麵,姐姐曾傷心地跟他說:“我雖然貴為皇後,但總是得處處小心謹慎,老太後比皇上對我還要嚴厲,稍微疏忽一點,我肯定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隆裕的說法當然有點誇張,老太後慈禧怎麼可能會要她的命呢?不僅不會要她命,而且還會保護她,極力維護其後位的。就算慈禧對其要求非常嚴格,那還是希望侄女能夠和她一樣,將來能夠獨當大任,所以每當隆裕表現差勁之際就會覺得很惱火,在一次慈禧命人杖責珍妃之時,隆裕當場嚇暈,這一表現令慈禧非常失望。

在沒有愛情和親情的深宮,如果沒有堅強的意誌,將如何度過漫漫的長夜呢?隆裕麵對兩情相悅的珍妃和光緒,又不得不處處討好慈禧,同時還有同治帝留下的後妃,個個都不是省油燈,處處是危機四伏。但隆裕有個信念,就是沒有愛情,至少要保住後位。正如她曾對自己弟弟所說的:“很多人對我這個皇後位置,心存忌恨,恨不得我能早死。而我在這個宮裏還剩什麼啊?唯一能讓我堂堂正正維持我自己尊嚴的就是這個位置了。可還是有人要打擊我,想把我從這個位置上趕下去,我現在的主要任務,也是每天主要的事情,就是想方設法保住我的位置,否則我就什麼都不是。”

珍妃死後,威脅隆裕後位的不再是珍妃,而是她的姑姑慈禧,在帝黨和後黨紛爭之時,慈禧太後欲廢掉光緒皇帝,如此的話則隆裕的後位自然不保。好在有驚無險,經庚子之亂之後,由於西方列強反對慈禧廢帝,而使光緒能安然坐著虛君。隆裕在慈禧和光緒的陰影之下度過了漫長的20載。

從後宮走到曆史的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