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對外聯絡局局長席鳳洲,人事司副司長李興和農展會工作人員崔力群、瞿寧康、葉超麟都說,他們當時在場,看到左葉的精神緊張、態度急躁是事實,並且聽他說過“你的工作重要,還是我的工作重要?”的話,但沒有聽到他罵記者,也沒有聽說“再擠就叫你們滾出去”這樣的話。
外交部新聞司的蔡再杜說,他就是報紙上所指的新聞司的一個工作人員,但是他並沒有說“傳達別人命令”的話,他當時還不知道左葉是誰。
當事人韓德福在書麵材料中說,他那天要拉開左葉的時候,他的膠片已經拍完,他之所以去拉,是因為另一攝影師劉雲波正在工作,手中的攝影機距離左葉的頭部隻有半公尺,一方麵左葉擋住了鏡頭,一方麵如不拉開他,他的頭就要碰到機器上了。韓德福說,左葉被拉後很生氣,一回頭就說:“你怎麼拉人?”韓說:“不拉你,機器就要碰到你的頭了。”左又氣憤地說:“你重要還是我重要!”接著又說了一句什麼話,韓說:“當時我聽的不太清楚。”(節選自《人民日報》1957年8月14日第1版)
這篇文章與《中國青年報》版“左葉事件”重大不同有三。一是農業部相關人員證實左葉說了“你的工作重要,還是我的工作重要?”而不是“你重要還是我重要!”突出了工作性質,淡化了個人色彩,同時也證實沒有聽到左葉罵記者滾出去。二是韓德福在書麵材料中對左葉是否說了“再擠就叫你們滾出去!”這句話不能確認。三是為“左葉事件”定性,“這件事是被新聞界右派分子加以誇大渲染,借以反對人民、反對社會主義、反對共產黨領導的政治進攻的一個導火線”。
這個中國記協版的“左葉事件”,就時間而言,有兩點比較特殊。一是這個版本是中國記協對“左葉事件”第二次討論,第一次是在5月16、17、18日,由中國記協和中國人民大學與複旦大學的新聞係、北京大學新聞學專業在聯合召開的“新聞工作座談會”上對“左葉事件”進行了集中討論,卻沒有進行詳細調查,給予定性。而這次發生在中共“反右”之後,各報都開始做檢討,當核實完事情之後,鄧拓一帶頭檢討,其他人也紛紛檢討,一場對證核實會就變成了一邊倒的“檢討會”。二是這個版本7月13日調查完成,而於8月14日見報,整整差了一個月,其中緣由卻不為人知。
這個中國記協版的“左葉事件”,就內容而言,有兩點值得懷疑。一是韓德福對左葉是否說了“再擠就叫你們滾出去!”前後矛盾。二是外交部新聞司的蔡再杜說不認識左葉。據左葉回憶,是總書記點名讓左葉負責接待和保衛工作的,並相互通過電話,這說明左葉在當時是接待和保衛工作的主要負責人,而左葉又與外交部新聞司司長一起商量過工作,蔡再杜不認識左葉的可能性非常小。
通過這三個版本,我們基本可以厘清“左葉事件”本身的大概情況。拋開所有的細節爭論,這四個版本都認定了一個基本事實:新聞記者群體之一的攝影師與一名官員發生了爭執。
然而這簡單的基本事實,卻無法預料到“左葉事件”發生後,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正如左葉本人事後所說:“在曆史的激流中,任何個人都如一根草棒,連自己的行蹤都無法自控,又能為別人做什麼呢?”個人、群體都被卷入了其中,都不自覺地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起了不同的作用,反而又促使這股曆史激流變得更猛更強。
《部長助理和攝影師》這篇文章發表後,5月8日,《文彙報》發文《新聞記者的苦惱》和《尊重新聞工作者》。5月9日,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召開新聞工作座談會,討論“左葉事件”,《工人日報》發文《辛苦了和滾出去》比較周恩來與左葉之間的巨大差距。5月10日,《人民日報》三連發,包括雜文《要學會尊重人》、諷刺詩《官僚架子滾開》和漫畫《丟掉官架子》。5月11日,首都各界新聞單位的記者在《北京日報》編輯部就記者在采訪中遇到的人為障礙舉行座談會,新華社也發表對此事件的通稿。隨後《大公報》《解放日報》《光明日報》等報紙也參與進來,上海、重慶、沈陽、廣州、四川等地相繼召開座談會,逐漸形成了全國新聞界有關新聞工作者地位的大討論。
責任編輯:謝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