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肯總統曲折的愛情之路(1 / 3)

林肯總統曲折的愛情之路

海外曆史

作者:劉小玲

隨著斯皮爾伯格的《林肯》大賣,獲得八項奧斯卡提名,亞伯拉罕·林肯又一次進入公眾的視線,盡管公眾對他的關注從未中斷。林肯,總是以一種英雄的形象出現在大眾視野裏,在《林肯》這部電影中也不例外。斯皮爾伯格恰到好處地細節處理,讓林肯親切鮮活的同時又較好地烘托出作為總統的林肯的偉大形象。電影中,林肯與妻子的愛恨糾葛,也讓我們窺見這位大人物感情生活中的一麵。林肯的感情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呢?電影中盡管也有表現,但並未作為主題,本文不妨做一番探究。

林肯的感情生活並不是很順利,仿佛是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感情的道路上林肯也是一波三折。

林肯從小靦腆害羞,特別是在麵對女性的時候更是不知如何是好。母親南希·林肯在他9歲的時候因病去世,林肯與父親的關係十分緊張,他的父親對繼子約翰·D·約翰斯頓都比對林肯要好,父親對他主要以打罵為主,林肯基本上沒有得到正常的父愛。後來繼母的到來給年幼的林肯帶來了溫暖,薩拉·布什·林肯很會因材施教,而且對林肯視為己出,與繼母的相處成為林肯幼年記憶中最幸福的時光。可能正是因為童年的這段經曆,林肯始終不是很自信,特別是在麵對女性的時候。當林肯1837年春天到諾斯州的首府斯普林菲爾德的時候,他基本上不會社交,又長得醜陋,在女士麵前尤其笨拙尷尬。雖然後來公眾看到的照片都認為林肯高大甚至有幾分英俊,實際上林肯既高且瘦,使整個人看上去比例不太協調,再加上林肯從小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氣質上也不出色甚至有點自卑,所以形象並不像後來的影視作品中那麼浪漫挺拔。林肯的一位堂姊妹承認林肯很難與女性為伴,盡管林肯並不是一個膽小懦弱的人,但在與女性相處時他是十分笨拙的,總是不知如何是好,當然這並不代表林肯不渴望幸福的婚姻。19世紀30年代,林肯二十幾歲時開始考慮自己的婚姻問題。之後,林肯與安·拉特利奇(Ann Rutledge)訂婚,關於兩人相戀的具體情節缺少文獻記載,我們不得而知。隻知道這位拉特利奇小姐是一位年輕和藹的女士,林肯曾對一位朋友說過:“她是一個很慷慨的姑娘,會成為讓人疼愛的好妻子,並且她淳樸、聰明,雖然沒接受很高的教育。”兩人互相欣賞,林肯對這位小姐更是相當滿意,並且準備在1835年完婚。就在兩人快要結婚的時候,傷寒症突然把拉特利奇小姐從林肯身邊帶走。拉特利奇小姐的突然逝去對林肯的打擊是相當巨大的,使林肯的心智受到很大損害,差點崩潰。麵對未婚妻的突然病逝,林肯陷入到深深的憂鬱中,陷入對未來不可掌控的宿命悲傷中,光明的道路剛剛打開就又恢複了黑暗。林肯無法接受心愛的未婚妻逝去的現實,他對朋友絕望地說:“我永遠無法想象狂風暴雨擊打著她的墳墓。”這位靦腆沉靜的大男人,他的愛一旦釋放出來就變得不可自控,在失去愛人時差點燒傷自己。

他的朋友從未見過林肯這麼絕望,擔心林肯會發生意外,為防止林肯精神錯亂或者尋短見自殺,陪伴照顧了林肯一兩個星期。林肯臥床休息將近半年左右,才從喪失愛人的痛苦中慢慢恢複過來。林肯的鄰居伊麗莎白·埃布爾為了分散林肯的注意力,主動為他介紹自己的妹妹瑪麗·歐文斯(MaryOwens)。瑪麗受過自由的英國式教育,並且被認為很富有。林肯後來發現這位瑪麗聰明活潑、隨和且富有幽默感,是一位理想的伴侶。如果林肯沒有搬到斯普林菲爾德的話,兩人即有可能結為連理。可是1837年林肯因為事業發展的需要搬到斯普林菲爾德,注意力開始轉移到政治和光明的前景上,這段短暫的戀情就無疾而終了。現在我們沒有可靠的證據顯示林肯是否向瑪麗求過婚,但是從林肯1837年5月到8月寫給瑪麗小姐的信中,我們發現林肯與瑪麗至少是交往甚密的。1837年5月7日的一封信中,林肯描述自己在斯普林菲爾德的生活和遭遇的環境,並提到他們之前討論過的讓瑪麗·歐文斯來生活的問題。林肯認為斯普林菲爾德環境比較浮躁,自己處境比較艱苦,無法為瑪麗提供那種富足體麵的生活,這會使瑪麗小姐內心矛盾,而且林肯自己也不願心愛的人受苦。林肯在信中懇請瑪麗小姐在做決定之前考慮清楚。8月16號的另一封信,似乎是林肯寫給瑪麗的最後一封分手信。這封信是寫於兩人剛見麵後不久,林肯感覺到兩人在一起的前景並不樂觀,就在這封信中委婉地提到兩人分手,並且告訴瑪麗如果同意的話就不要再回複。瑪麗·歐文斯就像過客一樣路過林肯的生活,從此之後再未出現。盡管現在很多史家分析,這段無果而終的愛情是因為林肯想把精力集中到事業上,但是這位瑪麗小姐嫌貧愛富不願吃苦估計也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以林肯的性格和當時的處境,如果瑪麗願意下嫁追隨,林肯定會傾其所有愛護有加的。這位瑪麗·歐文斯注定沒有做總統夫人的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