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身上出現的這些情況,是正常的,不是胎毒,不需要服任何藥物和做任何治療,這些現象都會自行好轉的,用不著擔心。
3.頭上包塊處理
剛剛出生的寶寶被接回家後,有時父母會發現其頭上有包塊,這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呢?
新生兒頭部包塊一般由2種情況引起,即產瘤和頭顱血腫。產瘤又稱為先鋒頭,是由於孩子在娩出過程中,頭部受陰道擠壓而發生頭皮下局部水腫所致。多在剛出生時最明顯,以後逐漸變小,36小時內可完全消失。而頭顱血腫則為顱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被骨膜局限在局部所致。這是由於孩子在娩出時顱部和母親骨盆間相互摩擦、擠壓或因生產困難而采用了產鉗或胎吸助產所致。孩子在剛出生時往往頭部包塊不明顯,數小時後或1~2天後頭部包塊逐漸增大,以後緩慢地縮小。一般在生後2周至3個月自然吸收。大多數孩子在上述2種情況下均無明顯的不適之感,亦不會出現發熱、嘔吐、抽搐等異常情況。
孩子出現頭部包塊後,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均不必特殊處理。產瘤最遲在5天內自行消退。頭部血腫自然吸收時間較長,在此期間隻須注意保護皮膚,不使其受感染即可。在給孩子洗澡時動作要輕柔,不要用手使勁地搓揉,還應避免碰撞。更應注意的是不要穿刺抽血。因頭顱血腫內的血液處於半凝固狀態,既不易抽出,又極易引起細菌在其內繁殖而造成感染,而頭部細菌感染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如在此期間孩子伴有隻睡覺不吃奶、少哭、反應差、麵色蒼白、尖叫等情況,則應警惕顱內出血的可能,及時帶孩子去醫院進行頭顱B超或頭顱CT等檢查。如確實存在顱內出血,則醫生將酌情給予手術等治療。此外,如頭顱血腫較大,孩子可有貧血、黃疸加深等繼發現象,亦應去醫院由醫生進行診治。
4.培養母子感情
荷爾蒙促進自然的感情
年輕的母親們在分娩後盡管非常疲倦,但她們的心情是興奮的,她對嬰兒產生偉大的母愛。但是,有些母親並未意識到她們對嬰兒有這種強烈感情。
其實母愛是荷爾蒙的一種反應。母親在產後腦部幾乎立刻就產生某種”催產素“或”催產激素“,這種荷爾蒙引起乳汁分泌,也能引起母性感情。對這種荷爾蒙,不同的婦女感情上的反應也有不同,所以有的母親對嬰兒的愛也可能會表現得遲鈍些。
母親對自己嬰兒的感情也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諸如實際的分娩情況、她本人對生育和嬰兒的期望等。因嬰兒的降生而出現感情巨大起伏的情況是常見的。即使產程很短暫,完全正常,但分娩畢竟是一件非常激動人心的痛苦大事,也是一件要盡職盡責的艱苦工作。
許多母親發現她們在嬰兒出生48至72小時內對嬰兒的愛逐漸增長。直至第3天隨著”母愛“荷爾蒙的出現,她們對新生兒感覺到一種明顯的愛。”母愛“荷爾蒙要過2周才起作用,那也是比較正常的。
母子感情還需後天培養
母愛除了生理荷爾蒙促使產生一種自然的感情外,母子感情還需要後天培養。一般采取如下措施培養與增進母子感情。
母親和嬰兒的身體接觸,母親的聲音和身體的氣味,在嬰兒生活的頭幾天裏是十分重要的。在這段時間裏如果嬰兒和母親形成一種結合,並且能加以鼓勵的話,那麼這種結合就是牢不可破的,就會形成一種感情的紐帶。
看寶寶的眼睛
嬰兒出生後,母親應盡快開始和嬰兒的身體接觸。還有,眼睛接觸應在嬰兒出生後盡快進行。嬰兒的眼睛在聚焦之前是看不清東西的,但他卻能判斷形狀和輪廓。嬰兒在36小時之內就可以認識母親臉部的形狀和外貌了。一旦嬰兒發現母親的眼睛,他就會搜尋並注視著母親的雙眼。嬰兒出生後幾小時內就可以做出上述這些動作。
和嬰兒早期進行眼睛接觸的母親,並且堅持繼續做下去,特別是在哺乳時,麵對著嬰兒和深情地注視著嬰兒眼睛的母親,極可能是富有同情心和聰明的,他們大多能冷靜地通過邏輯討論來解決各種問題,而極少對她們的嬰兒采取體罰手段,這樣的母親都善良,都屬賢妻良母型。
多進行早期身體接觸
新生兒從頭幾天開始,母親就應該盡可能和嬰兒多接觸。所謂接觸,是指身體的接觸。譬如說用背帶背著嬰兒。新生兒覺得與他母親身體的緊密接觸是十分安全的,她的身體柔軟而溫暖,氣味熟悉。當嬰兒把頭靠在媽媽的身體上時,他會聽到他過去9個月在母腹裏曾經聽到的熟悉的心跳聲(心搏)。在這種環境裏,嬰兒覺得安全又舒服。對嬰兒來說,他在媽媽的身體上輕輕搖動比完全靜止地躺在床墊上要自然得多,特別是它好像能喚起嬰兒在母腹內柔軟而舒服的環境的回憶,會形成一些條件反射。
母親氣味的重要影響
母親身體的氣味是嬰兒和母親最初的一種聯係。嬰兒對母親身體發出的氣味十分敏感,並會作出天然的生物反應。每當母親走入嬰兒的睡房時他就會醒來,而當其他人甚至是父親進入他的睡房時他可以照睡不醒。這是因為嬰兒十分敏銳的嗅覺可聞到母親身上獨特的化學物質”外激素“,他醒過來是因為他立刻認出母親是他舒適、喜悅和食物的源泉,這是一種潛意識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