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日常護理(3 / 3)

必須注意聲音的傳導

新生兒非常喜歡柔和、輕鬆的聲音,不喜歡高聲的噪音。盡管嬰兒習慣母親的聲音,仍應以輕柔、溫和的聲音講話和唱歌。嬰兒對高音調的女聲反應比低聲調的男聲反應好些。對於嬰兒來說,母親的聲音活像一種治療。每當母親和嬰兒相處在一起時,應該跟他小聲談話、唱歌或低聲哼唱。幼小的嬰兒都十分喜愛童謠和簡單的歌,特別是有聲音的旋律和有節奏的歌。較早會唱歌的兒童能夠很快地學會使用單詞。他們趨向於比其他兒童較早地會講話和閱讀,他們對聲音和語言表現得非常敏感。他們在這方麵也有天賦,是兒童成長成材的基礎。因此,母親必須注意嬰兒的聲音傳導。

5.嬰兒的抱法

嬰兒在走路之前,很多時間是在父母的懷抱裏度過的,父母也非常樂意摟抱孩子。那麼,怎樣抱嬰兒才合適呢?抱嬰兒的常用方法有以下2種:

手托法

用左手托住嬰兒的背、脖子、頭,用右手托住孩子的臀部和腰部。

腕抱法

輕輕地將嬰兒的頭放在左胳膊彎中,左小臂護住嬰兒的頭,左腕和左手護住嬰兒的背和腰部,右手護住嬰兒的臀部和腰部。由於新生兒脖子軟,挺不起來,用這種方法抱,可使手和手腕牢牢地支撐住孩子的腦袋,使頭不至於前傾後仰。

6.正確包裹嬰兒

為了新生兒的保溫,必須給嬰兒進行包裹。包裹是非常講究的。在北方普遍用棉被包裹嬰兒,有時為防止孩子蹬脫被蓋而受涼,父母還常常將包被捆上2~3道繩帶,認為這樣既保暖,孩子睡得又安穩,其實卻沒想到包裹過緊會妨礙嬰兒四肢運動,孩子被捆綁後,手指不能碰觸周圍物體,不利於新生兒觸覺發展。所以過緊包裹嬰兒,不利新生兒生長發育。同時,由於捆得緊,不易透氣,出汗容易使皺褶處皮膚糜爛,給孩子造成許多痛苦和束縛。

在民間有一個習俗:在孩子出生後,習慣用布或小被子將嬰兒的腿包直,用帶子把整個嬰兒身體捆成一個結結實實的小包裹,俗稱:”蠟燭包“,認為”蠟燭包“能預防小兒長大後變成”羅圈腿“。這種觀念是缺乏科學道理的,”羅圈腿“就是醫學上稱的”O“型腿,一般見佝僂病及其後遺症。這種病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蠟燭包“會給嬰兒帶來很多不利影響。新生兒離開母體後,四肢仍處於外展屈曲狀態,”蠟燭包“強行將小兒下肢拉直,不僅妨礙嬰兒的活動,而且包裹過緊也影響皮膚散熱,汗液及糞便的汙染易引起皮膚感染;嚴重時,造成髖關節脫位。因此,要提倡嬰兒盡早穿上小衣褲,讓四肢處於自然放鬆的體位,任其自由活動與發展,讓嬰兒輕輕鬆鬆地自由發育。

嬰兒需要包裹,應以保暖、舒適、寬鬆、不鬆包為原則。用嬰兒睡袋來替代包裹,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可以避免對嬰兒造成束縛,影響嬰兒生長發育。

7.嬰兒穿衣禁忌

服裝樣式應按小兒不同月齡、性別和季節特點來選擇。由於嬰兒生長發育迅速和好動,所穿服裝不應束縛其活動;不得有礙自由呼吸、血液循環和消化;不應對皮膚有刺激和損害;不能使用腰帶,以防約束胸腹部。因此新生兒服裝樣式要簡單、寬鬆,且要易穿、易脫。上衣最好是無領小和服,掩襟略寬過中線,大襟在腹前線處係布帶,以使腹部保暖好。後襟較前要短1/3,以免尿便汙染和浸濕。

8.保護男嬰生殖器

男嬰的生殖器官與成年男子是有所不同的,不僅外形不一樣,其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也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忽視對男嬰生殖器的保護。

男嬰的生殖器官也有大小差異,個頭兒小不一定是病態,更不能給以雄性激素治療。因為男嬰體內雄性激素水平很低,到青春期才會增高,無故給以雄性激素刺激,無疑是”拔苗助長“,嚴重的會造成畸形發育。

男嬰睾丸內產生精子和雄性激素的組織結構尚未發育完全,抗病能力也較弱,一旦遭受損傷,會影響成年後的生育能力。所以父母不要抱孩子到有物理輻射、放射線及有害化學物質等汙染的地區去,並應預防各種微生物(如細菌)感染。

男嬰陰莖包皮長而且外口較狹小,包皮內層的分泌物和尿液容易存在包皮內,使細菌在此處繁殖,發生感染。父母應經常為孩子清洗,將男嬰包皮上翻,用清水衝洗龜頭,以保持外陰衛生。排尿後若殘留尿液,應捺幹或洗淨,並用專門的洗具,如盆、毛巾等。

一旦發現孩子患有睾丸炎、包皮龜頭炎等生殖器疾病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