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兒科(2 / 3)

“原料”鱉甲粉1.5克,雞蛋1個。

“製法”將雞蛋打1小孔,放入鱉甲粉,以濕紙封口,入鍋蒸熟,去殼。每日1次,每次1個,連服4~6天。

“功效”補脾胃,化疳積。適用於小兒疳積症。

雞蛋殼粉

“原料”雞蛋殼適量。

“製法”雞蛋殼焙幹,研粉,每日服兩次,6個月至1歲兒童每次服0.5克,1~2歲兒童每次服1克。

“功效”健脾消積。適用於小兒疳積症。

炒蠶蛹

“原料”新鮮蠶蛹500克,油、鹽少許。

“製法”將鮮蠶蛹加油、鹽炒熟後即可食用。

“功效”治小兒疳瘦,長肌退熱,除蛔蟲。適用於小兒因疳積消瘦脾胃虛弱的蛔蟲症患者。

田雞米飯

“原料”田雞6隻,花生油、食鹽少許,大米100克。

“製法”田雞去皮及內髒,切塊,用花生油、鹽拌勻。大米煮成軟飯,待米鍋滾沸時放入田雞。蓋嚴鍋蓋以小火燜熟後食用。

“功效”補虛利水,清熱解毒。適用於小兒疳積黃瘦、熱瘡及濕熱所致的水臌等症。

山楂蛋

“原料”山楂5克,鮮雞蛋1個。

“製法”山楂研末,將雞蛋鑽1小孔,將山楂末塞於蛋內,用紙糊上,然後再用麵包裹,文火將蛋燒至熟透,一並吃下。

“功效”消積導滯。適用於小兒疳積症。

內金丸

“原料”炒雞內金、炒山楂、枳殼、白術各等分,蜂蜜適量。

“製法”將上4味藥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次服5~10克,每日兩次。

“功效”消食,導滯,化積。適用於小兒疳積、食積腹脹症。

豬肝珍珠湯

“原料”豬肝50克,珍珠草25克。

“製法”共煎熟,可食肝飲湯,每日服兩次。

“功效”補肝養血,清熱,消積。適用於小兒疳積症。

雞胗粉粥

“原料”雞內金6克,幹桔皮3克,砂仁1.5克,粳米30克,白糖適量。

“製法”先將內金、橘皮、砂仁共研細末,再用水煮米做粥,粥熟後放入3物粉1/3量,加白糖適量,作早餐食之。

“功效”清積健脾。凡小兒因飲食不節、脾肖受損而引起的肚腹脹大,麵黃肌瘦、嘔吐時作、大便粘滯等疳積病,即可輔食此粥。

五香藕肉片

“原料”糯米、瘦豬肉、五香粉、藕各適量。

“製法”糯米泡好,瘦豬肉剁碎,上兩味加五香粉同拌,納入藕孔中燉熟切片即成。隨意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適用於小兒疳積症。

橘汁羹

“原料”橘汁75克,白糖30克,澱粉適量。

“製法”將鍋上火,放水適量,放入白糖煮開。澱粉用適量水調好,然後慢慢倒入鍋內,邊倒邊攪勻,待燒開後,倒入橘汁,調勻即成。上、下午分食。

“功效”健脾開胃,幫助消化。適用於慢性胃炎、小兒疳積等病症。

紅橘羹

“原料”紅橘、山楂糕各250克,白糖50克,玉米粉適量。

“製法”將山楂糕切成碎塊。鍋上火,放水燒開,放入山楂糕煮10分鍾後,放白糖,再放入去皮和核、切成丁的橘子,煮沸後,用玉米粉勾芡即成。

“功效”理氣開胃。適用於慢性氣管炎、慢性胃炎。

橘子蜂蜜糊

“原料”橘子300克,蜂蜜30克。

“製法”將橘子洗幹淨,去皮、核,然後放入碗內搗碎。食用時加入蜂蜜拌均勻即成。上、下午分食。

“功效”理氣開胃,補充維生素C。適用於食欲不振、壞血病等病症,對4個月以上嬰兒尤為適宜。

橘皮醬

“原料”橘皮250克,檸檬汁、白糖、瓊脂各適量。

“製法”將橘皮洗淨,用清水浸泡24小時後撈出,切成細絲。鍋上火,加入清水、橘皮絲、檸檬汁、白糖,用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熬煮至湯汁稠濃時,再加入瓊脂略煮,起鍋趁熱裝瓶即成。

“功效”理氣健脾,開胃助食,止咳化痰。適用於慢性氣管炎、慢性胃炎、小兒厭食症等病症。

蛋白芙蓉橘

“原料”雞蛋4個,橘瓣50克,白糖30克,青紅絲適量。

“製法”將4個雞蛋的蛋清加15克白糖,再放適量水調勻,上籠蒸成芙蓉狀取出。將橘瓣擺在雞蛋清芙蓉上。炒鍋上火,放入剩下的15克白糖、水,熬至白糖化後,澆在橘瓣上,再撒上青紅絲即成。

“功效”補養脾胃。適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等病症。

小兒麻疹

蕎麵雞蛋

“原料”蕎麵100克,雞蛋清1個。

“製法”蛋清和蕎麵,揉成麵團,再加香油少許在患兒周身揉擦,胸背多擦,每次30分鍾,每日3次。

“功效”治小兒麻疹並發肺炎。

芫荽方

“原料”芫荽500克。

“製法”加水煮沸,放入小盆內,利用其熱氣,先熏小兒手足。然後用幹淨毛巾浸液遍搽全身。

“功效”可使麻疹出透。若在水中加點白酒或加蔥白效用更佳。

蔥頭方

“原料”蔥頭適量。

“製法”將蔥頭搗爛,敷在肚臍上。

“功效”可發透麻疹。

山藥蛋黃

“原料”生山藥30克,熟蛋黃2~3個。

“製法”生山藥搗細煮粥,將蛋黃捏碎調在粥裏,服下。

“功效”治疹後滑瀉。

豬肝菠菜

“原料”豬肝60克,菠菜250克。

“製法”共煮湯服,每日兩次。

“功效”有提高視力作用,可促進小兒患麻疹後的視力恢複,並治夜盲症。

小兒種痘期諸症

豬膽汁

“原料”豬苦膽適量。

“製法”用豬膽汁灌腸食用。

“功效”治小兒出痘期大小便不通症。

梨汁

“原料”梨。

“製法”梨或以涼開水兌梨汁飲之。

“功效”治痘後便秘症。

酒釀櫻桃

“原料”鮮櫻桃250克,酒釀100克,鮮豌豆20克,白糖30克,糖桂花10克。

“製法”將櫻桃洗淨,去蒂,去核,保持整形,放碗內加蓋。將酒釀用筷子夾開。將潔淨鮮豌豆用沸水煮熟,撈起放涼水冷卻,瀝水。湯鍋上火,放適量清水燒沸,放入酒釀,用手勺推動攪勻,下白糖、桂花、櫻桃、熟豌豆煮沸,撇去湯麵浮沫,離火,倒入湯碗內,酒釀櫻桃浮在湯麵即成。

“功效”補氣養血,健運脾胃,透疹發痘。適用於月經不調、貧血、更年期綜合征、小兒痘疹不出、麻疹透發不暢等病症。

酒浸荔枝

“原料”荔枝肉500克,黃酒500克。

“製法”將荔枝肉用黃酒浸泡7天即成。每日兩次,每次食荔枝5枚。

“功效”透發痘瘡。適用於小兒痘疹不出、麻疹透發不暢等病症。

小兒厭食

麥芽豆

“原料”白麵250克,麥芽、扁豆、山楂、陳皮各30克。

“製法”將後4味藥搗成末,和在白麵裏烙成餅吃。

“功效”治小兒厭食症。

青椒炒西瓜皮

“原料”淨西瓜皮300克,青椒100克,醬油、味精、白糖、精鹽、生薑、蔥、精製植物油各適量。

“製法”將淨西瓜皮切片,用精鹽浸漬,去水。青椒去蒂和籽,洗淨,切成同西瓜皮同樣大小的片。炒鍋上火,放油燒熱,下入蔥、生薑煸香,下入青椒、西瓜皮、精鹽、醬油煸炒,再放入白糖、味精炒勻即成。

“功效”清暑開胃。適用於暑熱症、疰夏、小兒厭食症等病症。

山楂裏脊丁

“原料”豬裏脊肉200克,山楂15個,青椒、幹澱粉各25克,雞蛋1個,精鹽、味精、白糖、蔥花、麻油、黃酒、精製植物油各適量。

“製法”

1.將潔淨豬裏脊肉切成1.5厘米厚的大片,再切成1.5厘米見方的丁,用清水泡10分鍾待用。

2.山楂洗淨,一切4丁,去核,放入碗內,用開水加蓋泡15分鍾待用。青椒洗淨,切成小丁。

3.炒鍋上火,放油燒至五成熱,將豬裏脊肉丁瀝去水分,加入少許精鹽、雞蛋液、幹澱粉抓勻,放入油鍋中滑出。底油鍋上火,下蔥花煸香,烹入黃酒,下山楂丁及泡水,1分鍾後放入裏脊丁,加精鹽、味精、白糖、青椒丁攪勻,大火收汁,淋上麻油出鍋即成。

“功效”滋陰潤燥,健脾消食。適用於孕產期消化不良、小兒厭食症、更年期綜合征、胃腸神經官能症等病症。

蘋果藕粉

“原料”蘋果300克,藕粉200克。

“製法”將藕粉加水調勻。蘋果洗淨,去皮、核後切成極細的末,待用。將藕粉糊入鍋,小火熬煮,邊熬邊攪,直熬至透明為止,最後加入蘋果末,稍煮即成。

“功效”健脾開胃,促進兒童發育。適用於小兒消化不良、疰夏、厭食症等病症。

白糖栗子糊

“原料”栗子10克,白糖適量。

“製法”栗子去殼搗爛,水適量,共煮成糊狀。加白糖適量調味,分次喂服。本方隻適用於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一般每天1~2次。

“功效”養胃健脾。適用於幼兒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

牛百葉粥

“原料”牛百葉200克,食鹽少許,大米及水適量。

“製法”牛百葉用食鹽少許搓洗幹淨,切成小塊;大米及水適量,煮粥。調味服食。

“功效”益氣血,健脾胃,助消化。適用於小兒病後虛弱、食欲不振、氣血不足等。

小兒腹瀉

苡米雞肝

“原料”山藥15克,苡米100克,雞肝1具,米醋適量。

“製法”先將山藥、苡米研為細末,取新鮮雞肝1具,用竹片削切成片,拌上藥末調勻,加醋適量,放於碗內置飯上蒸熟,早晚分兩次食完。

“功效”健脾止瀉。適用於小兒脾虛久瀉症。

山藥蓮肉糊

“原料”山藥100克,蓮肉100克,麥芽50克,茯苓50克,大米100克,白糖100克。

“製法”將上方前5味共磨成粉,加水煮成糊狀,白糖調服,日服3次。

“功效”健脾祛濕,和胃止瀉。適用於小兒胃腸機能紊亂、泄瀉症。

人乳散

“原料”人乳50克,焦山楂0.3克,炮薑炭0.3克。

“製法”人乳煮焦研細粉,將上藥共研細末。3個月以內患兒每次服0.1克,早晚分服。3個月至1歲可酌情增至每次服1劑,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