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補充語料。
語言材料是學生交際的載體,有些話題涉及的領域對學生而言可能是生疏的,所以一旦遇上,學生會因自身知識儲備的不足而卡殼。對此,教師應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為學生提供一些語言材料,供其交際之所需。
2.化整為零。
口語交際的某些訓練目標要想一蹴而就是頗具難度的,需要教者合理安排梯度設計,各個擊破。仍以人教版“勸說”為例,“尊重對方”這一交際目標的達成就可以分步推進,言辭、體態和應對等方麵的尊重絕不可能通過一次的練習悉數實現。最初勸說時隻要鞏固以往所學,做到言語文明即可。再次練習,教者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到目光、表情、舉止方麵的尊重。當學生勸說的言辭與體態均能體現出尊重之意時,教師可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之做到勸時有應對且能適時、自如。
3.授之以法。
有些口語交際的內容難度較大,可能會使一些學生“說”而生畏,這就需要教師立足學生本位,及早發現難點之所在,然後提供一些化解的策略與方法。如“向你推薦一本書”是人教版第八冊的一個交際內容,要求學生從讀過的書籍中挑選一本向同學作推薦,可以說說主要內容,也可以說說印象深的一個或幾個部分,還可以說說自己的感想。進行這一交際訓練,有兩個情況教師應有所預見:其一,對於記敘獨立故事的讀物,如《夏洛的網》,學生概括出主要內容並不難,而像《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這樣的故事集,介紹則成了難事。其二,學生隻會循著“書名—內容—精彩部分—感想”的順序依次介紹,有無更為吸引人的順序呢,學生大多不知。對此,教師有必要提示一些方式方法:介紹故事集的內容可以先概述書中都有哪些故事,再選取一個最精彩的說出大意。至於介紹的順序,完全可以在合乎邏輯的前提下,重新組合幾個內容,目的是設置懸念,引人入勝。相信這樣授之以法,對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有效評價,達成目標
教學評價有著調控、導向、反饋之功效,口語交際的評價若能有效進行,將對交際目標的實現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1.宜具體。
教師的評價語言應竭力具體,有針對性,那種抽象化、概念化的說法對小學生而言並無益處。教學“學會商量”時,學生就“表演什麼節目”的話題進行討論,一名學生發言後教師從旁評點:“某同學同人商量時語氣很委婉,也很有禮貌。”可是,究竟怎樣的語氣才叫委婉,哪裏看出禮貌,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清楚的。其實,與其像這樣空泛地反饋,倒不如就著學生商量時委婉、禮貌之表達,明白無誤地指出:像?菖?菖的說法多麼委婉,多麼禮貌呀!
2.宜即時。
口語交際教學具有許多的不確定性,這就要求教師具備高度的語言敏感,能對學生的表現作出隨機、準確且機敏的反應。因為口頭語言一旦錯過就難回放,所以,在口語交際的課堂上,較之於終結性評價,教師的即時評價顯得格外重要。於永正老師即是這方麵的高手。他時常通過不失時機的評價為交際導向,指謬、校正、定向、激勵均在其中。比如緊要處的點化:“這位小朋友寫字時,眼睛離書本很近,近到什麼程度,誰來形容一下?”;錯失處的指瑕:“‘提包裏有一隻橘紅色的獅子狗’,誰聽出來,這句話掉了一個很重要的詞?”;出彩處的調侃:“你說得比宋世雄還棒,你可以叫‘蓋世雄’!”等等。這樣的評價看似得心應手,實乃厚積薄發。
綜上所述,口語交際的目標猶如教學設計中的一根紅線,任何一個環節都理應成為線上的串珠。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