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英語學習策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教海探航
作者:張海燕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學習策略分級標準中要求,二級(即小學六年級學生)應具備11種基本策略。教師隻有關注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和培養,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使用策略,提高學習成績。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采用各種方法,指導學生掌握必要的英語學習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 學習策略 培養方法
長期以來,英語教師在課堂中一直以教授語言知識為己任,很多教師衡量自己教學水平的標準也隻有一個,那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因此講授語言知識就成了英語課堂中的“主旋律”。然而,很多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外語教學也因“費時低效”而長期遭人詬病,小學英語教學中這種現象同樣存在。那麼,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呢?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小學英語教學中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學習策略的培養顯得尤為必要。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
筆者在主持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八期立項課題“小學英語高年級‘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活動時,讓課題組對南京市秦淮區“小學生英語學習中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樣本數量共計1979份(各種數據因版麵所限,略)。經過統計分析,發現學生在使用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成績上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認知策略方麵。學生雖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積極思考、看圖理解等,但他們對知識的整理、歸納和舉一反三的運用能力有待提高。
第二,元認知策略方麵。學生對學習有比較明確的目標,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但對學習的掌控管理不夠,表現在學習的計劃性不強,對於多渠道、多途徑地開展英語學習還不夠主動和開放,對自己學習效果的評價也不夠自覺。
第三,情感策略方麵。學生總體表現較好,對學習有積極的態度,能在學習中調整自己的情緒。但對於語言的情感表達和交流的功能體會不夠,所以其作用的發揮受到一定限製。
第四,交際策略方麵。學生的能力有待提高,有的問題可能隨著年級的升高、閱曆的增加可以得到改善,而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策略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交際能力。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策略培養的方法
1.研讀標準,分步貫徹學習策略。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學習策略分級標準中要求,二級(相當於小學六年級學生)應具備以下11種基本策略:(1)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2)遇到問題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3)會製訂簡單的英語學習計劃。(4)對所學內容能主動複習和歸納。(5)在詞語與相應事物之間建立聯想。(6)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7)在課堂交流中,注意傾聽,積極思考。(8)嚐試閱讀英語故事及其他英語課外讀物。(9)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10)注意觀察生活或媒體中使用的簡單英語。(11)能初步借助簡單的工具書學習英語。
這些策略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應該是在整個小學階段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內容和學習能力進行指導。在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教師應著重在英語學習習慣和興趣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如在課堂中要求他們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注意傾聽,鼓勵學生大膽地用英語表達和交流,教學生製作單詞卡片等,以此奠定良好的語言學習的基礎。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和學生語言能力的增強,教師可以側重對英語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如引導學生主動製訂學習計劃,教給學生常用的聽力、閱讀技巧和查字典的方法等,以此來幫助學生解決英語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