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地記得教學繪本故事The Giving Apple Tree時,正是母親節的前一天。課堂上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安靜,罕見的凝重寫滿了一張張稚氣的臉龐。在了解文本後,我讓學生“沉默”六十秒。六十秒的“留白”,恰似火山爆發前的緘默,情感的湧動帶來生命最本真的低語。
S1:The apple tree is happy because she loves everyone.
S2:I get to know now how great Mother’s love is!
…………
一個“搗蛋鬼”也交上了一份不尋常的“作業”:一棵高大的蘋果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笑臉”,樹頭上是母親慈祥的臉龐。閱讀圖下方並不美觀但很工整的文字,溫暖與感動便直抵心靈:Dear Mum,I love you!I’ll learn to love and learn to be grateful ...此時,兒童賦予“蘋果樹”以人之性情,成就了一個情景交融、物我同一、心與物遊的“靈境”!
四、以疑促思,表達個性言語
“藝術英語”正是順應了兒童的夢想天性,特別強調“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進行The city mouse and the country mouse的故事教學時,一位教師首先出示mouse的圖片,讓學生觀察並猜測故事名:The mouse and the mouse;接著呈現the city mouse和the country mouse的圖片並設問:What happened between them?迅速激活學生的表達欲望;在學生熟悉故事後再設問:Do you like the two mice?Please describe their life.接著,針對故事主題進一步追問:Do you like to live in the city or in the countryside?Why?並讓學生進行group discussion。
“隻要有‘典型情景’,隻要‘典型情景’觸動了兒童的精神世界,兒童就會進入一個夢想的世界。”(劉曉東,1999)此刻,水到渠成的討論酣暢淋漓,見解精彩紛呈。
S1:I like the city mouse because it’s also a life.
S2:I like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because the air there is fresh.
…………
恰當的問題情境,巧妙的深度追問,以猜激趣,以疑促思,環環緊扣,步步深入,在層層剝筍中催生智慧,促進兒童思維從直覺走向深刻。
“心靈沒有意象就不能思考。”(亞裏士多德語)我們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嗬護學生稚嫩的心靈,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讓他們個性化的語言在獨特的感悟中流淌出來,不斷豐富起來。
“藝術英語”是對教育本質的回歸,它呼喚我們教師用一種散步的教育哲學,一份詩性的教育智慧,一種人文的教育情懷對兒童、對兒童文化、對兒童精神進行一種形而上的詩意守望與追尋,真正實現兒童精神與言語的詩意棲居!
【參考文獻】
[1]劉曉東.兒童精神哲學[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2]丁海東.兒童精神:一種人文的表達[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3]王一軍.兒童文化課程:理論、實踐與案例[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