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創設合作學習的語文課堂(2 / 2)

課堂合作學習開始前,教師要做好組織工作。首先,要向學生具體而清晰地講述合作學習的任務,達成任務之後的獎勵。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他們在小組中到底要做什麼、怎麼做、如何展示成果。其次,合理分組,明確小組中每位成員的職責。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異質組合,每小組4—6人,盡量都有高中低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承擔小組長、記錄員、彙報員等任務。

在《維生素C的故事》小組合作練講前,我告訴學生在分好的四人小組中,將隨機抽取一位同學主講,其他三位同學是軍師,大家討論,是否用抓關鍵詞或是提煉主要問題的方式記住了內容,哪兒講得生動,哪兒還可以再改進,比如,加上一點兒想象,表情、語氣還可以怎麼樣等等。我要求成員之間互相傾聽,每個人都要發表意見,最後小組推薦一位代表準備在全班展示。我還和大家商討了評價標準,“記住故事內容、講得清楚連貫、加上合理想象、表現落落大方”,小組就可加星。如果小組代表講得繪聲繪色,就會被授予“故事大王”的稱號。

課堂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觀察學生的活動情況,適時介入或幹預。或是進一步明晰小組任務,或是幫助學生解決合作中的困難,或是發現學生觀點有衝突時巧妙協調,或是鼓勵不積極的同學大膽表現,或是肯定好的做法並及時向全班推廣。

課堂合作學習結束後,教師要結合自評、小組評,評價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尤其要引導學生總結與反思:我積極參與了嗎?教師或同伴是怎樣學的?我和小組成員合作愉快嗎?我收獲到了什麼?還有問題嗎?等等,並給他們時間整合、交流與反思,使他們獲得理性認識。

(作者單位:南京市夫子廟小學)

閱讀延伸

加裏·D.鮑裏奇博士在其著作《有效教學方法》的第九章中,論述了“合作學習與合作過程”,簡要摘錄“角色分配”相關內容。

小組中可以有如下角色(David Johnson & Roger Johnson,1991):

總結者——向小組解釋和呈現主要的結論,看看小組是否同意,並且為小組在全班麵前的展現做準備。研究者——為小組提供主要的信息,每個小組成員都可以是研究者。監察者——對照課文、練習冊和參考書檢查有爭議的陳述和結論的真實性,確保小組沒有使用不充分的事實,或者不會受到來自其他小組更精確結論或觀點的挑戰。組織者——他不僅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物質條件,如物品、材料、設備、參考資料等,他還要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進行。記錄員——他承擔寫出本組成果或結論的任務,不是他自己的觀點或報告,而是小組共同的結論和報告。支持者——可以是小組內積極參與者和性格外向者,他的任務在於小組成員完成任務或活動時,進行讚揚,當小組成員泄氣時,可以進行鼓勵。觀察者——記錄有關小組進展的信息,這將在全班討論或教師詢問時有所幫助,當遇到一個小組或個別小組成員無法克服的困難時,向班長或教師報告。

上述任何一個角色的職能都能成為小組領袖。在分配這些角色時,要確保對每一種角色承擔的具體責任給予解釋和示範。教師還可以對小組所有成員承擔的責任提出如下要求:

1.當你不理解時,立刻請其他組成員清晰地解釋他們的觀點。

2.確保參照參考資料或課本檢查你和你的同伴的答案。

3.鼓勵你的同伴繼續努力向前、擴展他們的觀點,超越已有的成就和期待。

4.不管你讚同與否,讓每個人不受打擾地陳述完畢。

5.如果你不是真的想改變你的主張,不要強迫自己。

6.批判時對事不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