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交流:累了吧?這時你最想幹嗎呢?那咱們現在就來喝水,可以嗎?為什麼呢?
3.畫外音(課件)。小水滴:小朋友,我們兒童一天至少要喝4杯水。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開水能幫助我們清理腸胃;吃飯前一小時喝水能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和吸收。感冒發熱了多喝白開水能幫助我們把體內的病毒趕走。大家還要記住,千萬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去喝水,因為口幹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已經處於嚴重缺水的狀態了。
4.交流:喝水時,要慢慢喝,一次不要喝太多。
【判斷】“火眼金睛”
1.一起看康康熊是怎麼喝水的。對的鼓掌,錯的叫停,並說出理由。
2.課件演示,學生判斷。
【“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得;讓我親自做,我才會懂得。”因此,以上環節沒有簡單地呈現教材上的內容,而是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學生能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並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活動。
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嚐一嚐、搖一搖”發現問題,再通過“想一想”解決問題,發展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情境體驗。巧妙地設計了課中操,既讓學生活動,又讓他們產生了想喝水的生理需求,這時問題就暴露了出來:運動後立即喝,一次喝很多。於是在課堂上就出現了對這樣的做法叫“停”的現象,學生在辨析中進一步明白了喝水的學問。這一教學過程極具趣味性、真實感和現場感,留在學生心靈上的印痕比簡單的講解和說教要深刻得多。
“火眼金睛”活動。讓學生觀看康康熊日常生活喝水的情況,如果它做得對,就為他鼓掌;如果做錯了,就趕緊叫停,好好勸勸它。學生們興趣盎然,全神貫注,他們開心地做著判斷手勢,大聲地喊著對與錯,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巧妙地鞏固了喝水的學問,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科學喝水的習慣。】
三、開放化教材,走向生活
《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品德課程要“麵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所以在教學中筆者努力使教材呈現出開放的狀態,有“彈性地延展”至課外,麵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將學生引進生活這個更廣闊的課堂裏,讓學生們“兩耳多聞窗外事”,多從生活中學習。
1.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健康喝水歌》,一起看看兒歌裏唱了些什麼?
(課件播放兒歌)
喝水學問歌
小朋友,要知道,科學喝水很重要。我們大家一起來喝水。
咕嚕咕嚕,咕嚕咕嚕,喝點什麼水?少喝點飲料,我們愛喝白開水。
運動後,別著急,休息片刻再喝水。告訴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注意。
千萬別喝生水,喝杯開水咕嚕咕嚕。科學喝水身體棒。
2.一起學著唱唱兒歌。
交流:兒歌裏說了些什麼?
3.你還知道哪些喝水的學問嗎?請你也來當當小博士提醒提醒大家。
【一首節奏明快、耳熟能詳、經過改編的《健康喝水歌》,使得學生們情不自禁地哼唱了起來。在這愉悅的歌聲中,筆者仿佛聽到了學生們心靈的回音:喝水學問多,我們一定要喝得科學,喝出健康!當然,喝水的學問很多,學生原有的喝水經驗也不是空白,因此,這時再讓學生當當小博士,交流其他的喝水學問。在生生對話中,教學進一步指向生活、服務生活,教學內容得以拓展延伸。】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對水的認識也許不是最深刻的,但相信整個教學活動中的體驗一定會使學生終生難忘。他們不僅了解了喝水的重要性,而且知道在以後的生活中該喝什麼水,怎樣正確喝水。這對於成長中的學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總之,品德教材的“二次開發”,可以使平麵教材立體化、靜態教材活動化、有限教材開放化。創造性地活化教材,聯係生活,精心設計體驗活動,會使品德課堂更加高效,更加靈動,更能彰顯生命的活力,引領學生真正走出課堂,走向真實的生活世界。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如城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