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人冬季當心骨折
由於下雪的緣故,冬天的路麵一般都會比較濕滑,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進入老年期後,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肌肉、關節、骨骼都會隨之發生變化,骨質變得很疏鬆,外出時一不小心跌倒後,很容易發生骨折。老年人的骨頭中含鈣量也在慢慢減少,加上性腺功能減退會導致性激素的分泌減少,導致甲狀腺功能此時變得很亢奮,從而分泌太多的甲狀旁腺激素,最終導致骨頭中鈣的大量的流逝,引發骨質疏鬆。此外,老人的關節等重要部位常常因骨質增生、關節變形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的長年磨損,而變得僵硬不靈活,所以稍有不慎很容易發生骨折。
老人最容易發生股骨頸囊內骨折,這種骨折是在跌倒後,臀部最先著地受力所導致的。猛烈的衝擊使股骨勁發生斷裂,骨折端發生移位,無法站立行走。平臥在床上時,發生骨折的傷腿比另一側肢體短3~6厘米。
溫馨提示
冬季老年人還容易發生腕部骨折、肋骨或脊柱骨折等。發生骨折後,不要亂動,原地等待醫務人員,以免產生更嚴重的後果。
2.冬季謹防心腦血管意外發生
對中老年高血壓患者而言,冬天血壓計不應離身。尤其是血壓不穩定的患者,建議每天測量2~3次血壓,以觀察自己早中晚的血壓變化,避免因血壓突然升高而導致心腦血管出現意外。
因冬天的寒冷天氣刺激,使人體的血管收縮,從而加大血液循環阻力,血流速度隨之減慢,必然會導致血壓升高。這時最好養成每天定時測量血壓、準確記錄的好習慣,這樣可以及時、準確地掌握自己的血壓變化狀況,也可為醫生診斷病情提供有力度的參考。
早晨5~6點一般是血壓的高峰期,所以早上醒來後的第一件事,就先測量一下自己的血壓並做好記錄,中午和晚上也要再測量一次,以比較同時間段的血壓變化,以做好防護措施。測量血壓時,要讓手臂應一直處在放鬆狀態,不要將衣袖翻的太向上,使上肢繃緊,造成血壓測量不夠準確。而血壓相對穩定的人,一周測量2~3次就可以了,不用天天測量。
溫馨提示
除做好血壓檢測外,高血壓患者還需要多飲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冬季清晨的氣溫比較低,高血壓病人不宜進行晨練,而應選擇比較暖和的天氣進行體育鍛煉。同時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太過激烈。
3.冬季按摩防病又治病
由於冬季氣溫偏低,受到寒冷溫度的刺激,體表的血管會發生收縮、關節肌肉會變得緊張而拘謹,這個時候進行按摩,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消除疲勞的功效,還可以提高局部組織的溫度、加速血液、淋巴液的循環,改善和增強關節營養。中醫認為經常按摩穴位,除具有刺激氣血運行、益氣壯陽、滋養肺腑、調節內外的功效之外,還可以起到活血消腫、消炎止痛的作用,長期堅持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常見簡易的按摩方法有以下幾種:
⑴揉捏肩膀。一手放在對側肩部,拇指在前,其餘四指在後,反複揉捏、提拿肩部肌肉。左右兩側交替進行。
⑵捶打腰。雙手分別放在同側腰部,從上而下反複搓揉。之後變掌為拳,反複捶打腰部。
⑶捏小腿。一側小腿放在對側大腿上,雙手拇指向內,其餘四指向外,上下反複揉捏,左右兩側交替進行。
⑷搖動踝。一側小腿放在對側大腿上,一手抓住足的前部,先順時針,後逆時針轉動踝關節。兩側交替進行。
溫馨提示
老年人在使用按摩椅時,每次按摩時間不宜過長,一般限定在30分鍾為佳。初次使用的時候可適當減少一些,最好先試用較弱檔次的按摩10~15分鍾,如果身體沒有出現什麼不適感,以後可根據需要重新調整檔位,逐漸延長至規定的使用時間。
4.中藥泡腳適合冬季養生
“老人要長壽,頭涼腳熱八分飽”。冬天老人泡腳的時間不宜太長,30分鍾即可,否則雙腳的局部血液循環因加快的時間過長,造成身體的其他部位相對的有些缺血,嚴重時會出現老人因大腦供血不足昏厥過去。
同時還要注意飯後半個小時內不要泡腳,否則會影響胃部供血,長此以往會使老人營養不良。泡腳後也不要馬上入睡,應趁雙腳發熱的時候揉揉腳底,及時的穿好襪子進行保暖,等到全身熱度緩緩的下降後再入睡,會達到更好的效果。在熱水泡腳的同時,如果能在熱水中加上中藥,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氣虛的老人可選用黨參、黃芪、白術等補氣血的中藥。高血壓患者可將菊花、枸杞子、桑葉枝、丹參等和少許冰片煎藥泡腳。需在冬季活血補腎的老人可選擇當歸、赤芍、紅花、川斷等。有些老人在冬天容易皮膚幹燥、易皴裂,可選擇桂枝、銀花、紅花等中藥。上述中藥各取15克~20克,用砂鍋煎煮,然後將煎好的藥液去渣倒進桶裏,再加熱水,每天浸泡30分鍾。
溫馨提示
用中藥泡腳一定不能用金屬或是塑料盆,否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會和盆子發生一定程度的反應,從而使功能損失。如果皮膚破損,或有傷口要暫時停止泡藥,皮膚幹皺破裂的情況除外。中藥泡腳隻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老人千萬不要把它當成治病的方法,以防延誤病情的治療。
5.冬季老年人要提防心髒病
冬季人體的毛細血管會收縮,血壓也會增高,使心髒的負擔加大,造成供應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痙攣,使原本因粥樣硬化而變得狹窄的血管更加的狹窄,甚至發生閉塞、血管堵塞而導致發生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是最為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