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症是一個多發病、常見病,它主要因椎間盤勞損變性、纖維環破裂或髓核脫出等,刺激或壓迫脊神經、脊髓等引起的一係列症狀群。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腰腿痛病,在人群的發病率為15.2%,此病一般多發於20~40歲之間。
1.致病因素
⑴性別因素:男性患此症的人比較多,一般男女之比為10~30∶1,女性常見於生產之後,往往是突然發生的腰痛異常劇烈,活動有障礙。通常這種病在長期以體力勞動的人和長時間坐立工作的人之中比較多發,特別是青壯年中多見。
⑵外傷:約有1/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外傷史。這類外傷一般都是因為彎腰搬運一些超負荷的重物,而人的腰肌沒有適應這種突然的重量,造成了各種形式的腰椎扭傷。再有就是人長時間地彎腰後突然直腰,還有不小心臀部先著地摔倒等。這些外傷均可使椎間盤在瞬間髓核受壓張力超過了纖維環的應力,造成纖維破裂,髓核從破裂部突出。
⑶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人們長時間慢性的不斷積累的身體勞損會導致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這種情況一般在30歲以上的人群多有發生,退變的腰椎間盤纖維變性,彈性減低、變薄、變脆、髓核脫水、張力降低,人身體處於此種狀態,一旦遇到一定強度的外力壓迫或椎間盤壓力突然增高,即可使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
⑷腰椎間盤內壓力突然升高:這樣的病人之前沒有什麼明顯的外傷經曆,有的是因為受到潮濕和寒冷之氣侵蝕身體所導致的。寒冷或潮濕可引起小血管收縮、腰肌反射性痙攣,使椎間盤的壓力增加,而致纖維環破裂。還有的隻是在劇烈咳嗽、打噴嚏、大便秘結、用力屏氣時引起的。
2.飲食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在飲食上要相對少吃東西,尤其是急性發作期需要臥床休息的患者,除了活動量大大降低外,胃腸吸收功能也相對減弱,這個時候,醫療健康專家建議:應注意合理安排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及豆類食品。
高熱量的食品要少吃,如肉類、脂肪含量過高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容易造成大便幹燥,排便用力可導致病情加重。少吃多餐是最好的飲食方法,可以每天加兩餐,每次吃得不多,能夠緩解消化壓力。如有咳喘病史,應少吃或不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咳喘而使腰腿痛症狀加重。再有此病最好戒煙戒酒,這對身體的康複非常有利。
3.食療選方
⑴醋茶
原料:茶葉3克,食醋5~10克。
製作方法:茶葉放入杯中,用開水200毫升衝泡,加蓋燜15分鍾後,倒入食醋即可。
用法:趁熱1次飲完,1日內可數次衝飲。功效:活血止痛。
⑵牛肉粳米粥
原料:牛肉100克,粳米50克,五香粉、精鹽各適量。
製作方法:牛肉切成薄片,與粳米加水適量同煮粥,粥熟後加五香粉和精鹽調味,溫熱食用。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補腎壯腰。
⑶米醋煮雞蛋
原料:鮮雞蛋3個,米醋500克。
製作方法:將米醋放入鍋中,燒開後放入雞蛋,煮8分鍾後取出。
用法:每日臨睡前食用。
功效:滋補肝腎
⑷桑枝老雞湯
原料:老桑枝60克,老母雞1隻,精鹽少許。
製作方法:母雞去毛及內髒,洗淨。桑枝刷洗幹淨,切成小段,加水適量與雞共煮,待雞爛湯濃時,加入精鹽調味。食雞肉飲湯。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
4.運動療法
有腰椎間盤突症的病人,運動不當可能會導致病情發作或病情更加嚴重。因此,有關專家給出如下建議:
首先病人要根據自己的病情作出相應的判斷,也要遵醫囑。通常情況下,若是在病情急性發作期,不宜運動,要配合適宜的治療,同時多臥床休息,床要選擇硬板床且平整。如果是病情得到相對的緩解,症狀較為輕微的病人,可適當參加體育運動,但要緩慢地進行運動並適當控製活動量,循序漸進。切忌突然地、劇烈地運動,且要對運動項目進行選擇,初期應選擇腰部活動和負荷相對少一些的運動項目,並在運動時采取佩帶寬腰帶或腰圍等保護措施。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很重要,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一般比較適合遊泳,不過遊泳也應注意許多細節,以免適得其反。首先遊泳前要做一些熱身活動,不要急於下水,而且還要注意遊泳的水溫不能過低,注意運用正確的遊泳姿勢,保證腰部不能過度疲勞,遊泳的時間不能過長。隻要是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加重,就必須休息,待症狀好轉後方可再進行體育運動,切不可盲目堅持活動。總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適當地進行一些體育運動,不僅可增強腰部血液循環而起到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加強腰背肌的力量,使腰椎穩定性增強,起到減少腰椎間盤突出複發的作用。
下麵介紹一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適合的7種運動處方:
⑴倒行法
選擇站立的姿勢,兩足微微叉開,兩手掐住後腰,以腰為軸心繞圈轉動身體,動作由慢到快,旋轉方向從左到右。此動作反複旋轉6分鍾左右,慢慢停下來,身體挺直站立,眼睛直視前方,從左腳開始慢慢摸索著倒行,注意要選擇比較平坦的地段進行此項鍛煉,以免絆倒或意外扭傷。倒步走應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鍾。
⑵鴨頸法
鴨子喜歡把脖子向前探,做這個動作也有利於我們舒展經脈。每天堅持學兩到三次“鴨頸”,具體做法是把脖子向前方盡量伸展,伸展後回縮再伸展,像這樣的動作,連續做40次左右,動作完畢,要前後左右動一動脖子,緩解酸脹感,讓頸部肌肉舒緩一下。
⑶懸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