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係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係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我國頸椎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發病率為13.7%。
1.致病因素
⑴年齡:任何年齡都有發生,主要以40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
⑵性別:男性高於女性3個百分點。
⑶咽喉部炎症:主要是咽喉炎,此部位的炎症刺激頸部軟組織或通過豐富淋巴係統引起頸枕部軟組織病變。有人認為,慢性咽喉部感染是頸椎病重要發病因素,這可能與軟組織慢性勞損炎症相互影響而加重病情之故。
⑷慢性勞損:是指各種超過正常範圍的過度活動帶來的損傷。如長期使頭頸部處於單一姿勢位置,像長時間低頭工作,就容易發生頸椎病。尤其是小於30歲的頸椎病人,多半是從事低頭工作。還有不良的睡眠,枕頭的高度不當,反複落枕者患病率也較高。
⑸頸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種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體融合、顱底凹陷等情況都易於誘導頸椎病的發生。
⑹不良姿勢:如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臥車上睡覺,睡著時肌肉保護作用差,刹車時易出現頸部損傷。
⑺代謝因素: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人體代謝失常者,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者往往容易產生頸椎病。
⑻外傷:有約50%髓型頸椎病與頸部外傷有關。一些病人因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膨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使頸椎管處於狹窄臨界狀態中,頸部外傷常誘發症狀的產生。病人往往在輕微外傷後突然發病,而且症狀往往較重,合並骨折,脫位者則給治療增加困難。
⑼精神因素:從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情緒不好往往使頸椎病加重,而頸椎病加重或者發作使病人的情緒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動和發脾氣,頸椎病的情況也更為嚴重。
⑽發育性椎管狹窄:小椎管、頸椎退變等是一些頸椎病的發病基礎,頸椎中央椎管、神經根管狹小者頸椎病的發病率高1倍。
2.飲食療法
頸椎病病人無需忌口
一位辦公室工作人員,由於整日坐著工作,最近檢查得了頸椎病。她聽說很多疾病需要忌口,比如不能喝酒,不能吃生冷硬食品,或者不能吃辛辣食品等,那麼頸椎病患者需要在飲食注意什麼呢?專家提出:從頸椎病的發生機理來看,不是任何一種食物能左右此病的產生的,所以得了頸椎病的患者不需要盲目的“忌口”,刻意“忌口”反而影響病人的營養情況和精神風貌,不但對頸椎病不利,反而對整個身體不利,因此,頸椎病病人無需忌口。
3.食療選方
⑴葛根五加粥
原料:葛根、薏米仁、粳米各50克,刺五加15克。
製作方法:原料洗淨,葛根切碎,刺五加先煎取汁,與餘料同放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可加冰糖適量。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祛風除濕止痛。適合風寒濕痹阻型頸椎病、頸項強痛的患者飲用。
⑵山丹桃仁粥
原料:山楂30克,丹參15克,桃仁(去皮)6克,粳米50克。
製作方法:原料洗淨,丹參先煎,去渣取汁,再放山楂、桃仁及粳米,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活血化淤,通絡止痛。
⑶木瓜陳皮粥
原料:木瓜、陳皮、絲瓜絡、川貝母各10克,粳米50克。
製作方法:原料洗淨,木瓜、陳皮、絲瓜絡先煎,去渣取汁,加入川貝母(切碎),加冰糖適量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化痰除濕通絡。適合痰濕阻絡型頸椎病患者飲用。
⑷壯骨湯
原料:豬骨(最好是豬尾骨)200~300克,杜仲、枸杞子各12克,桂圓肉15克,牛膝10克,淮山藥30克。
製作方法:原料洗淨,豬骨斬碎,共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煎40~60分鍾,加適量花生油、鹽、蔥、薑等配料,取湯服用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適合肝腎不足型頸椎病患者飲用。
4.運動療法
頸椎和頸部的肌肉共同承擔著支撐頭顱的大任,它介於重量較大且經常活動的頭部和相對比較穩定不太活動的胸椎之間。由於解剖上的特點,很容易發生損傷和退行性改變,人要是能從20歲起,重視運動,適當地進行全身性身體的鍛煉,對頸椎病的預防和治療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解剖學的角度看,任何一項運動都是全身協調性和平衡性的鍛煉,所以它們都對頸椎的健康有益處。在防止運動傷害的前提下,適當增大鍛煉頻率和強度都是非常有益的。不過,專家提醒,已經得了頸椎病的患者要注意切不可閉著眼睛做大幅度的頸部環繞動作,這樣容易導致椎動脈和頸部神經受壓迫而產生偏頭痛暈厥以及肩臂疼痛和手指的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