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胃十二指腸潰瘍(3 / 3)

⑴飲食失調:飲食不調是引起胃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飲食的規律,不暴飲暴食,不要挑食,以免傷及腸胃,造成營養吸收障礙。

⑵控製情緒:有句老話講是“氣大傷胃”,這是因為情緒上的不安和急躁,以及抑鬱、不快等不良情緒都容易引起胃黏膜障礙和胃機能障礙。所以應盡可能地避免情緒上的應激反應,解除緊張的情緒。

⑶吸煙、酗酒:煙草中含有的尼古丁成分有損傷胃黏膜的作用,而酒精可刺激胃酸分泌,對胃黏膜也有直接損傷作用。所以無論是煙酒對胃都不好,應予以戒除。

⑷不過度勞累:勞累過度不但會容易引起猝死,對於胃部而言還會影響食物的消化,而且全出現消化道潰瘍甚至出血。

8.日常調養

胃十二指腸潰瘍是最常見的毛病。科學家懷疑胃酸是引起胃潰瘍的元凶,而某些細菌及情緒焦慮則可能是共犯。其發病具有季節性、長期性、周期性和節律性。本病防治不當可出現大出血、胃穿孔、梗阻等並發症狀。所以,為了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日常生活中的調養是非常重要的。

⑴注意保暖:冬季一般氣溫較低,尤其是北方的冬季,氣溫更是下降到了零度以下,而氣溫較低可以引起胃腸黏膜血管收縮,致使胃腸黏膜缺血缺氧,營養供應減少,破壞了胃腸黏膜的防禦屏障,對潰瘍的修複不利,還可導致新潰瘍的出現。所以,有腸胃疾病的患者,在氣溫較低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要風度不要溫度,導致最後丟失了健康。

⑵生活規律:胃潰瘍病人生活要有一定規律,不可過分疲勞,這樣會妨礙潰瘍的愈合。尤其要注意的是要按時就餐。

⑶注意飲食衛生:不注意飲食衛生、偏食、挑食、饑飽失度或過量進食,經常或者大量吃進很多冷飲冷食,太燙的食物或嗜好辣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均可導致胃腸消化功能紊亂,不利於潰瘍的愈合。

⑷調解情緒: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過分憂慮等情緒波動都會對大腦皮層產生不良的刺激,使得丘腦下中樞的調節作用減弱或喪失,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從而導致食物不易被消化及潰瘍的愈合速度緩慢。保持輕鬆愉快的心境,是治愈胃潰瘍的關鍵。

⑸避免服用對胃黏膜有損害的藥物:有些藥物,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加重胃潰瘍的病情,應盡量避免使用。如果因疾病需要非得要服用,或向醫生說明,改用他藥,或放在飯後服用,減少對胃的不良反應。這類藥物一般有三類:一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鬆等消炎止痛類藥;二是以阿司匹林為代表的解熱鎮痛類藥;三是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如強的鬆、地塞米鬆等。

⑹注意營養均衡:食物要選富有營養、易消化的細軟食物為主,多吃含植物蛋白、維生素多的食物。少吃不宜消化、生冷、油膩等對胃腸刺激較大或者容易對腸胃造成損傷的食物。

⑺嚐試嬰兒食品:若潰瘍出血,可吃嬰兒食物,並添加較溫和的纖維,因為嬰兒食品多數均易消化、有營養。且無化學成分。

⑻避免食用牛奶:牛奶進入胃裏可暫時緩衝胃酸,但稍後,牛奶裏的鈣和蛋白質會刺激更多的胃酸分泌,使胃更不舒服。所以說,有胃部疾病的人應該盡量少喝牛奶。

⑼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刺激性調味品或辛辣飲料,假使大蒜或香檳使你的胃猶如火燒,則應禁吃這些會刺激胃的食物。類似的食物還有薑、蔥、八角、辣椒等等。

9.就醫導診

讀者問:你好,我女兒今年剛剛上初二,前段時間她總是感覺胃不舒服,帶她到醫院檢查,醫生說她患上了胃十二指腸潰瘍,我想問她那麼小為什麼會得胃及十二指脂潰瘍呢?

專家答:青少年胃潰瘍與飲食不規律存在較大的關聯性,尤其是很多學生由於課業壓力大,每天早上總是想要多睡幾分鍾,導致沒有時間吃早飯,或者說早飯在路上買點麵包就匆匆解決了,這樣經常過時、誤餐,尤其是不吃早餐,直接導致胃內分泌積聚的胃酸得不到食物中和,從而侵蝕胃黏膜,造成局部炎症潰瘍。

另外,暴飲暴食也是引起胃潰瘍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孩子由於經曆了一天的學習,身心都感到相當疲倦,回到家以後就想要大吃一頓,導致晚飯吃了過多。為避免患上胃潰瘍,一定要注意調節飲食,尤其不可忽視早餐。不吃早餐對肝髒特別不好,而且由於沒吃早飯,很容易導致中飯吃的過多,而導致營養過剩。而且不吃早餐對青少年的影響遠甚於成人,因為,早餐所提供的營養素很難從午餐或晚餐中得到補充,而且一頓高質量的早餐還能提高人體的血糖水平,及時為大腦輸送充足的能源物質,從而保證青少年的學習效率。

讀者問:我患十二指腸潰瘍多年,一直保持得都不錯,但前段時間我聽別人說,十二指腸潰瘍會發生癌變,我就十分擔心自己是否也會得上癌症,整日吃不好,睡不香的,請問十二指腸潰瘍會發生癌變是真的嗎?

專家答: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的。通常情況下十二指腸潰瘍癌變的機會不大,這是因為十二指腸所處的位置和自身的結構的關係。有關資料顯示,10個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中僅有1人癌變,也就是說其癌變率為1/10.因而,一般認為十二指腸潰瘍不會癌變,但還是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所以說,雖然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的,但是幾率非常小,你不要過度擔心,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到醫院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