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節 李書吟(2 / 3)

斷斷續續的基本所有的學生都得到過禮物,包括老師。有心的同學也打聽過李書吟的生日,包括她同村的在內,竟然沒有人知道。可能同學們後來想了,既然送不了比她送給自己好點的禮物,拿不出手還不如不送;提起這事的同學也就越來越少了。

李書吟還是個標準的學霸,並沒有見她學習多麼努力刻苦,各科成績考試基本都在前三名,總分都是第一;幾次考試下來就成了老師們的重點培養對象;大部分同學眼中的學習榜樣。

再加上客觀因素,李書吟在黎屯中學絕對是風頭無兩;你說不認識自己班的班長都可以,要是說不認識一一班的班長,說出來連校長辦公室牆縫裏的麻雀都鄙視你:人家那一次學校表彰大會,代表發言不是第一個上去的?

上麵說的客觀因素就是在整個梁集鎮甚至鹿城縣,混的有頭有臉的都知道李書吟她爹李瑞卿是個能人,真的很有名!後來他哥李長河更成為了本縣的牛人。更別說隻離二裏地的穀村人了,這兩個人君偉都遠遠見過,身高體寬,儀表堂堂,說話走路更是挺胸闊步、霸氣側漏……。

在鹿城縣傳統經濟作物格局中,從83年開始,除了縣北兩個鄉種植煙草,其餘各鄉鎮主要的經濟作物就是棉花;尤其這幾年,各種新型肥料高效農藥層出不窮,農戶的經濟條件改善後就也舍得投入了,雖說價格起起落落總體沒見上漲,隻是畝產量上去了,收入也就上去了,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多,農民的積極性也充分調動了起來。

圈裏人給李瑞卿總結的是:敢說、敢幹、敢拿;做事張揚、雷厲風行、不拘小節,人送外號李大拿。現任鹿城縣棉麻公司副經理兼產棉大鄉邢家集鎮棉花廠廠長。由於棉花經濟在縣鄉以及農民家庭中的獨特地位,當時各鄉的棉花廠廠長、職工、包括看大門打雜的在當地都有相當的“影響”力。

李大拿小學二年級文化水平,從臨時工幹起,又從集體工幹到廠長,後來又把縣裏效益排前幾名的棉花廠廠長幹了個遍;並且多年屹立不倒,現在還升任了棉麻公司副總經理,在當地官場說起來也算個不大不小的傳奇!

李書吟她哥李長河;遺傳了李大拿的強悍基因,跟他爹比除了英武程度稍遜以外,其他的簡直是李瑞卿第二!

李長河也是黎屯中學畢業,已經畢業多年了,當年在學校的事跡還被很多人津津樂道。那時人們給他父子倆總結起來就是各有“三多一少”,李大拿的“三多一少”好理解,就是酒桌上練起來卻練不下去的糖尿病;李長河的“三多一少”說起來也好理解,就是:零花錢多、朋友多、“緋聞“多,考試不得零蛋的機會少!

據說李長河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不算抄襲代做,自己考試從來沒有及格過。上中學以後由於進班逗留的時間越來越少,甚至連做作業的概念都沒有,更別說費神費腦的考試了;開學前幾次的考試還能東看西抄做做樣子,後來一想這不是自己的風格?,懶得幹了,索性一到考試就溜號。

其實他在學校的時間本就不多,即使在也都是領著一幫學渣翻牆頭、搞小破壞,或者胡鑽亂竄。不過有幾條老師同學都挺讚成,就是這貨上課時隻要在教室很少搗亂,他隻有睏了要找地睡覺才會想著進來;再就是從不欺負女生。

經常有三五成群的小青年來學校找李長河,但他們從不進學校;大家也沒見過他領著這些人在學校惹事打架什麼的。

學校裏有兩個老師合夥經營的小賣部,主要賣一些學習用品和村民常見的日常用品;也有一些當時農村常見沒人舍得常買的零食。李長河身邊的人多,有時候也從家裏帶一些大家沒見過的零食分給大家嚐鮮,沒得分了再在小賣部買著分,像小包瓜子一角五一包,一大包五十小包,他都是直接買一大包拎著磕著轉著,混完吃完再換其他的。讓開小賣部的老師和身後的夥伴們感覺難得的是:隻要李長河在學校,幾乎天天這樣花銷,瓜子賣完買糖果,糖果賣完買花生米,花生米賣完他能買一斤白糖衝涼水分著喝;就沒有見他買過當地流行的鹿城大曲,他還真想買,隻是老師真不敢賣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