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一個隻雞蛋不到一角錢,能生的母雞一個月不歇窩也就是二十多個,這樣的雞哪家能有個三兩隻就已經很滿足了。
李長河那幾屆學生年齡普遍偏大,好多人是因為入學晚,他是因為對上學太任性了,留級休學成了家常便飯,導致升升停停到初一時十四歲。這時他身材也長開了,讓當時比同學大一號的他很是鬱悶,後來發現班裏竟然還有好幾個比自己年齡大的、個子比自己高的,這讓他驕傲了很長一段時間。
學生歲數大,相應的生理年齡包括身體都在加速發育,也都懂得不少那個年齡該懂的事。別看李長河大大咧咧,人高馬大的,可是他不能跟女孩說話,沒說就臉紅,說了還會結巴;按常理來說女孩緣應該不怎麼地呀!也不知道是小李買零食時“前呼後擁”“一擲千金”的豪爽做派感染人,還是他見到女孩後那種“欲說還休”比較讓女孩子容易產生安全感。據說中二沒上完,風傳跟小李有瓜葛的女生一巴掌都數不過來!按當時的道德標準和認知習慣,以及當時女生的稀缺程度,在黎屯中學校史上簡直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李長河成為這幾年甚至以後廣大吃瓜群眾的談資還是在輟學以後。李大拿在兒子小學沒畢業時就在縣人事局給他弄好了工作指標,初二輟學後年齡小讓他又混了一年,滿十七歲就丟到梁集鎮政府上班去了。
稀裏糊塗上了兩個月班,有遇到的親戚朋友問李長河在鎮政府裏麵哪個單位?不知道;具體哪個工作?不知道。這還真不能怪他,基層都是這個樣子,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大部分工作人員都不知道幹事,幹事的幹不好事,剩下的也是不知道幹什麼事。
實際上他進鎮政府後根本沒閑著,也閑不住,沒事就派出所轉轉,計生委看看,郵電局坐坐,鎮政府家屬院打打牌;李長河長的高高大大,看著比實際年齡“成熟”,會來事又舍得花錢;沒等到他搞明白自己到底幹什麼工作,就跟鎮政府裏的大部分人混熟了,後來人家一打聽說是李大拿的兒子,哦!……不熟的就更少了。
基層本來就是養爺的的店,閑的要死,李長河一開始剛來感到新鮮,混熟了以後,感覺到在一塊說得來的並不多,還不如以前跟以前的小夥伴混在一起舒服,開始翹班在外邊呼朋喚友吃喝逛蕩,在鎮政府的機會越來越少,後來發展到周一鎮長主持的全體人員例會都不參加,受過李大拿囑托的鎮長也擔心出事,逮著他也敲打了幾次,根本管不了幾天,實在沒法就親自找李大拿說了這事。
李大拿也覺得這樣下去真不是個事,又找不到很好的調教辦法,後來還是按李長河的要求買了一輛二點五噸的四輪農用車,讓他和朋友們一起在鄉下收購糧食,在社會上曆練一下,親身體驗一下賺錢的辛苦,隻要能不賠本就好。
過段時間一盤查,別說他還真的領幾個人當正事幹起來了。這幾個人等夏收結束就從農戶手裏開始收購小麥,然後在糧店找熟人按國家收購價進庫,一斤能賺個三五分差價;到秋季棉花成熟期又開始倒騰棉花,開始是走村串戶的收購,再倒騰到周圍幾個李大拿說的上話的鄉棉花廠出手,利潤比收糧食大得多!嚐到甜頭後,也不往鄉下跑了,幾個人直接在棉花廠門口蹲點,碰到排隊在後麵急著出手的、因為水分太高拒收的、或者不滿意質檢員壓級壓價拒賣的,隻要質量不是很差,他們都會攔著講好價錢先買過來,然後再從工作人員通道直接進去驗級過稱,現買現賣。等過年時李長河已經開著全新桑塔納串親戚了,據說那時梁集鎮鎮長出差還要臨時找黑出租。
第二年以後直接改變了“業務”方式、擴大了隊伍。先是建了糧食收購站,收購麥子和大豆玉米,收購的糧食除了進梁集鎮糧庫也往外地調運。棉花旺季時,派人同時在多個棉花廠門口蹲點,按去年“成熟”的方式操作;李長河也不拋頭露麵親自出手了,隻在後麵維護關係。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總結說李長河賺錢沒賺錢,看他每年開的車就知道了!確實,今年他過年時開的車,據說就是傳說中的大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