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斯賓克拍賣公司在倫敦格羅夫納酒店舉辦了盛大的古董展開幕式,當時展出了一件清乾隆禦製青白玉瑞獸魚雁紋鋪首銜環耳壺。薩默塞特沒多久便看上了這件東西,並認出它就是一位海軍上將於1900年在中國獲得的禦製白玉瑞獸壺。克弗報價之後,薩默塞特在深思熟慮後仍然堅持購買。
薩默塞特·德·謝爾
這件乾隆禦製青白玉瑞獸魚雁紋鋪首銜環耳壺,玉質青色,溫潤滋肥,有綹及白色瑕。形製華麗大氣。仿古彝器壺形,頸較細,飾三道凸弦紋及卷雲紋、夔龍紋各一周,壺腹飾玄武、鱗魚及寶鴨紋,分上下兩欄,以三道帶紋區分,全以淺浮雕工藝雕成。頸兩側及下腹部飾高浮雕獸銜環耳,其下套活環,繩絡紋圈足。整體雕刻繁複,深淺均勻,製作精細規整,可見玉匠的一番別具匠心,製作時損料頗多且加大了雕工的難度,為乾隆時期仿古玉器的頂尖之作。此壺來源清晰,於1960至1961年經手埃斯肯納茨(Eskenazi)及倫敦斯賓克、之後於1961年售於倫敦蘇富比,圖錄中標注其來源為皇室貴族舊藏,於倫敦佳士得1987年售出,後又再次於1989年經手倫敦斯賓克,最後由薩默塞特收藏。薩默塞特所藏此尊青白玉仿古壺效法春秋時期青銅器形,反映乾隆帝及乾隆朝慕古之風,以及宮廷作坊之非凡技藝。乾隆一朝大舉提倡複古主義,效上古聖賢之道,崇尚高古先民簡約樸實之風,認為古典器物樸素、精純、高雅、有意涵。為此,乾隆曾下諭旨命內廷畫師為宮中所藏高古青銅器繪製《西清古鑒》,後者繼而為玉匠提供靈感。
薩默塞特購自斯賓克拍賣行的另一件玉器玉雕大象色澤罕見,巧妙地運用含黑色斑紋之灰玉,呈現象皮的天然顏色質感,盡顯玉匠巧思。此象線條精簡流暢、雕工細膩圓潤,象首前俯,雙牙外露,象鼻左卷至左前肢,象耳呈葉形狀,四肢有力,尾巴微甩,肢體皮肉皺褶,體型敦厚。整體雕工利落,層次豐富,打磨瑩潤光潔,形態栩栩如生。這種玉器通常成對出現,矗立於皇帝寶座兩側。取“瓶”和“平”之同音,象征太平有象、天下太平。在清代時期,周邊各國例如泰國會進貢大象,而朝廷為了馴養大象,建起了專門的象房和馴象所,由皇室的鑾儀衛負責管理。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長女腓特烈皇後曾藏有一尊相似之碧玉寶象,1997年在瑞士蘇黎世由蘇富比拍賣。薩默塞特收藏的這件玉雕大象與收藏家奧斯卡·拉斐爾(Oscar Raphael)向劍橋費茲威廉博物館捐贈的那件玉雕大象原為一對,並於1935至1936年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中國藝術國際展上展出,戴維德爵士幫助促成了這次展覽。此次標誌性的展覽對西方收藏界意義重大,使西方人真正領略了中國藝術,打破了以往對華夏藝術過於虛無縹緲的認識,並啟發了20世紀一批出色的收藏家全身心地投入嶄新的世界,這其中包括美國著名收藏家布倫達治(Avery Brundage)。2014年底,香港邦瀚斯拍賣公司獲得薩默塞特16件藏品進行拍賣,讓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上世紀收藏家對藝術收藏的態度。
羅傑·克弗說:“遺憾的是,我從未問過薩默塞特何以鍾情於亞洲藝術,特別是玉器,但他鑒賞和理解中國上乘玉器的能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回顧以往,薩默塞特似乎在很多方麵都極為時髦,同時也像一個能毫無違和地融入愛德華七世風格的小說當中的人物。兼容並包的品質更是讓他具有了獨一無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