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能成為主糧嗎?
專欄
作者:貝小戎
農業部說,我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適合中國人消費習慣的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產品。換句話說,馬鈴薯不該隻是蔬菜。對此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為什麼不是紅薯?植物學博士史軍告訴我說,這是因為馬鈴薯的營養遠比紅薯全麵,紅薯幾乎就是澱粉。另外,馬鈴薯的種植麵積和技術都強過紅薯。
還有人說,馬鈴薯成為主食,會不會讓我們吃膩了?以什麼東西作為主食難道不應該是個人的選擇嗎?那麼我們可以說說另一種主糧——玉米。美國作家邁克·波倫說:“如果你就是你吃的東西,如果你跟99%的美國人一樣,吃的是工業化食物,那你就是玉米。玉米是汽水中的甜味劑,它還是牛的飼料,是麵包中的穀物糖漿。雞塊中56%的成分是玉米。炸薯條用的是土豆,但它們很可能是用玉米油炸的,薯條50%的熱量源自玉米油。美國超市平均有4.5萬種商品,其中四分之一以上都含有玉米。”
跟玉米一樣,以後也許我們會不知不覺地消費更多馬鈴薯:馬鈴薯澱粉作為膠粘劑、粘合劑、紋理劑和填充物,被廣泛用於製藥、紡織、木材加工和造紙行業,而且石油鑽探公司也用它清洗鑽孔。在東歐和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將搗碎的馬鈴薯加熱,使其澱粉轉化為可發酵糖,用於諸如伏特加和白蘭地等酒精飲料的蒸餾。馬鈴薯還是第一種在太空生長的食物,第一張彩色照片的衝洗使用了馬鈴薯澱粉。
聯合國曾經把2008年確定為馬鈴薯年,為的是“提高馬鈴薯這一具有全球重要意義的糧食作物和商品的形象,重視其生物和營養特點,從而促進其生產、加工和消費”。
美國總統托馬斯·傑弗遜用炸薯條款待白宮的賓客。美國作家卡波特愛吃烤馬鈴薯。先把80度的俄羅斯伏特加放進冰箱冷藏。把馬鈴薯放在爐子上烤。好朋友會跑過來分享。拿出伏特加、一碗酸奶,咂一口酒,掰開冒著熱氣的馬鈴薯,抹上一點酸奶,再堆上一些魚子醬。他說:“這種食物能為內心和靈魂提供燃料。”
聯合國的網頁說,與其他主要作物相比,馬鈴薯可以在土地更少、氣候更惡劣的條件下更快地生產出更多富有營養的食物——這種植物的人類可食用部分高達85%,相比之下穀類作物為大約50%。馬鈴薯富含碳水化合物,使其成為良好的熱能來源。在塊根塊莖類作物中,它的蛋白質含量最高(濕重條件下的含量約為2.1%),氨基酸模式與人類的需求非常匹配。馬鈴薯是鐵的來源,而其維生素C的高含量促進鐵的吸收。它是維生素B1、B3和B6以及鉀、磷和鎂等礦物質的良好來源,而且含有葉酸、泛酸和核黃素。馬鈴薯還含有能夠幫助預防老年疾病的膳食抗氧化劑以及有利於健康的膳食纖維。
馬鈴薯有這麼多優點,發達國家食用馬鈴薯的數量卻在下降。聯合國的網頁也提示:“馬鈴薯是多種菜肴的重要成分,但需要與其他蔬菜和全穀物食品平衡。”所以如果隻吃馬鈴薯的話,還要配牛奶,才能滿足身體所需。另外,“要進一步研究確定食用馬鈴薯與二型糖尿病之間的聯係”。因為哈佛大學營養學教授沃爾特·威利特(William Willett)認為,過量食用土豆會導致糖尿病。馬鈴薯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所以血糖生成指數(GI)也高。但營養學家大衛·葛洛托說:“擔心馬鈴薯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和體重是沒有依據的,因為我們吃的不是碳水化合物,而是食物。馬鈴薯的烹飪方法、它含有的蛋白質和纖維都會影響其血糖生成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