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港教育界的“鐵娘子”(2 / 2)

在一天天的苦心經營之下,香港蘇浙小學慢慢地被家長們所接受,越來越多的學生們走進了香港蘇浙小學。“培養一名優秀的學生,我堅持將品德放在第一位,身體健康第二位,學業第三位。我的目標是做到‘德育、體育、智育三好’。”當時,由於大批的高級知識份子從內地遷往香港,為孫方中女士提供學識豐厚的師資力量,“我們的小學老師,半數以上都是大學畢業生,這也是辦學成功的原因之一。”

首創中國人學校中的“國際班”

作為中西文化共融的香港,很多歐美藉人士來港工作,因此國際學校興起。當時,隨著蘇浙小學的名聲一天天被市民們認可,作為校長的孫方中女士又意識到,許多家長選擇將自己的孩子送去國際學校,以接受英文及多元教育,而當時舉辦國際班的都為外國人開辦的學校,這時她又萌發了一個全新辦學方向:為什麽中國人學校不自己辦國際班呢?

敢想敢做的孫方中女士,立即運用自己的教育界人脈,邀請到曾在英國擔任校長的英國籍教師,再外聘兩位教學資質深厚的外籍老師,一共三位外教成立了國際教學小組,由英國籍教師擔任主任,專門引進英國先進、靈活的教學模式,著重寓教於樂。

“我們所創辦的國際班,直接運用英國的教學方式,旨在通過不同的遊戲活動以推行教學,是全港第一所推行活動教學的學校。”除此之外,蘇浙小學還是全港第一所聘請外籍老師教英文的學校,亦是全港第一所中國人學校中推行國際班的學校。

蘇浙小學的國際班推出以後,大獲成功,引得眾學校的爭相模仿。而該校也由幼兒園、幼稚園、小學上午班、小學下午班、中文部、全日部、英文部、國際班共八製,形成了“一校八製”。從工作量來說,孫方中女士管理一間學校相當於八間學校,“這並不是別人要求我如此做,而是我自己覺得,如此可以為社會做出更多的服務。”

香港回歸以後,市民對普通話的認識漸漸清晰,開始覺醒推行“普通話教學”,而在此時,蘇浙小學這一先行者,聲名鵲起,成為了“兩文三語”的成功典範。令人欣喜的是,許多之前未曾推行普通話教學、國際班的學校,正一個一個地複製著孫方中女士的做法。

大膽革新,雷厲風行,使得孫方中女士一個個舉措成功落實,在香港教育界曆史上寫下一筆又一筆閃亮的記錄,而她因對社會的卓越貢獻,政府於1965年4月授以MBE勳銜,1974年評獲為太平紳士。總結自己在教學上成功的三大原則,孫方中女士笑著說,“墨守成規,哪能創新呢?在教育界的改革,更重要的莫過於:敢想、敢幹、實幹!”話雖簡單,而實施起來卻並非容易。

愛滿街坊基層教育走向千家萬戶

對教育的熱愛與深情,孫方中女士一輩子都道不完,言及能從人群中,聽到一聲“孫校長”便是感慨至深。於她而言,一聲“校長”勝及千言萬語,而這種滿足,使她的教育關注麵更加廣泛。

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越來越多地走向了社會舞台,女性才華顯露出來,在許多領域方麵表現優異。那時,她認為教育界可以帶動社會的進步,因此將香港東區的學校聯合起來,組織了香港東區學校聯絡委員會,彼此加強交流溝通,探討好的辦學經驗。此後,繼孫方中女士的倡議之後,西區、中區、九龍區相繼也成立了校長聯絡會,“很高興,看到大家都借用這樣的經驗。”

當年,為避免青少年們在漫長的暑假裏無所事事,走向歧途,孫方中女士在短短一個月期間,迅速組織起教育界朋友,舉辦暑期少年德育運動,開辦手工班、普通話、書畫班等各種短期職業訓練班、興趣班,“讓青少年去做一些正常、健康的活動”。另一方麵,“創辦港九街坊婦女會的初衷,是希望團結基層婦女界的力量,大家朝著共同為社會服務的目標,創一番事業。”順利創辦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女士被推薦為主席,與一眾熱心社會工作的婦女界人士,致力於香港婦女福利工作,曾發起了全港性的婦幼衛生運動、家庭幸福運動及家庭安全運動等,在社會上反響熱烈。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政府有鑒於孫方中女士在教育界的非凡表現,逐年將孫方中幼稚園、孫方中幼兒園、孫方中小學上午校、孫方中小學下校、孫中方書院等的辦學權放心交予她,皆獲得長足的發展。

現時,孫方中女士在工作之餘擠出時間,專注寫書,據悉,她早前已出版有《千絲萬縷不了情》、《掌舵破浪的歲月》。另外,她連續任職香港蘇浙小學校校長職務48年之久,被列入了吉尼斯紀錄……

縱觀孫方中女士六十年的教育曆程,猶如香港教育界發展的一個縮影,她引領著教育界邁向一個又一個進步的台階,書寫著一段又一段的教育佳話,盡現其果敢睿智、利落颯爽的“鐵娘子”風範!